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那年在創業公司走過的一些經歷

文/珊珊產品100發佈於21小時前閱讀2941評論0喜歡0

閱讀2941

標籤:

產品經理創業總結

產品經理崗位大家應該有很多是從其他崗位轉過來的, 身邊有很多同事、朋友從UI設計師、新聞傳媒、技術研發崗位轉到產品崗, 我的產品經理之路也是由一個寫Java的碼農技術崗位轉到產品經理崗位。 由於是在公司內部由技術崗位轉到產品經理崗位, 一般公司會習慣認為內部轉的產品經理沒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會忽視你的產品潛力, 會有一種被懷疑感, 心理總會有一些不舒服。 在大約半年多時間裡, 公司的APP專案、PC端網站專案、後臺管理平臺幾個專案都是自己獨立負責成功上線,

已經積累了一些項目經驗, 所以想出去試試驗證下自己的產品能力到底如何。 整好是年初, 互聯網公司工作崗位流動性比較大, 是個跳槽的好時期, 所以鼓足勇氣出去試一試。

2015年相信很多人都會很清楚的記的“大眾創業創新”響亮的口號, 很多人選擇從公司出來創業。 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年, 很多P2P、炒股理財類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我一直做的專案、產品都是和金融相關的, 但是沒有實質性的做過和金錢交易有關的付費訂單類理財產品, 應該說還沒有實質性的互金項目經驗。 但是我看到加上當時互聯網金融處於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互金行業的發展一定也會很好, 是個好機會, 所以我的面試目標選擇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 經過一周時間的面試, 先是有了一家公司的Offer, 公司背景、薪資待遇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入職後工作會比較穩定, 但是入職以後所負責的產品主要是做社區, 並不是我很感興趣的互金項目。 就在我糾結要不要去時, 收到一家創業公司的面試, 面試過程中主要瞭解了公司要做的項目, 正好是我感興趣的互金專案, 面試談的很順利, 收到了這家創業公司的Offer 。 當面對兩個Offer時肯定會從公司背景、工作穩定性、職業發展等方面做對比, 當時諮詢了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勸我去第一家比較穩定公司的比較多, 但是我還是選擇了第二家創業公司,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看重公司做的產品專案, 產品是股票配置、投資操盤手跟投類理財產品, 和市場上P2P產品還不太一樣, 雖然有一定的風險, 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創新型互金項目。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正處於產品經理需要快速成長的階段, 我應該選擇自己想要做的項目, 哪怕公司倒閉了, 項目失敗了也是一種鍛煉, 或者說“無知者無畏”堅定的選擇了創業公司。

一、初入公司開始加班模式

剛入職公司, 公司產品都是0, 由於技術人員先到崗了一段時間, APP端、後臺管理平臺、PC端都還是空白, 可以看出產品崗位在此時的重要性, 產品工作展開的急迫性, 所以第一天入職就加班到晚上10點。 開始瞭解項目背景、和領導溝通專案需求,

產品是股票配置、投資操盤手跟投類理財產品, 和市場上P2P產品還不太一樣, 市場上還沒發現有競品可以做分析, 所以只能先自己悶著頭先動手畫產品原型。 時間太緊張了, 真沒時間非常細緻的畫流程圖、寫PRD文檔了, 開發過程中有問題和產品研發人員口頭溝通。 一週一個產品原型, 先是APP產品原型、後臺管理產品原型、再是微信公眾號產品、PC端的產品原型。 這些再做的過程中, 做完一個產品原型馬上和研發人員進行產品宣講, 進入開發階段, 我手中再做其它端的產品原型。 這些工作都做完了, 開始做運營的一些活動、線上流量投放宣傳、地推宣傳手冊等零碎的工作。 這些產品工作做完已經是一個多月了,
工作節奏就是幾乎天天加班到晚上10點, 週末加班一天。

二、在創業公司的優勢

在創業公司雖然工作量大, 加班嚴重, 有些苦逼, 但是也有很多大公司不能滿足你的優勢。

首先, 產品經理可以和最大的領導直接溝通需求, 各個端產品都是你自己負責, 自己就是產品總監。 在創業公司做產品經理, 可以直接獲取一手產品需求, 明確知道領導的想法, 明確產品需求, 對產品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好的基礎。 當時的領導為人素養很不錯, 所以沒有上下級的權利劃分, 有問題可以直接問, 有想法可以和他溝通, 例如領導看到相關競品的網站會馬上喊你, 和你一起溝通, 完全是大家一起探討, 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 這方面覺得對做產品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創業公司產品經理崗位雖然很重要,但是初期還是只有我自己一個產品經理崗位。所有產品從前端作業系統到後臺管理系統、再是產品的運營推廣方案,小到和法律有關的使用者協定等都是有你自己親自編寫,一個產品經理崗位身兼產品運營、市場推廣數職。這樣雖然很累,但是非常能鍛煉你個人綜合能力,對於需要快速成長的產品經理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鍛煉體驗。

其次,產品研發流程扁平化。產品原型完成後開會宣講,不用很開很正式的會議,都是圓桌會議,和技術研發人員溝通比較方便,中間開發提出的疑問做標記完善後再次提交給開發,大家工位都坐在一起,中間有問題隨時都可以很方便的交流。創業公司節省公司成本,沒有招聘專業的測試人員,領導安排了前端開發人員進行了測試,我一有時間也抽出時間測試,領導也拉動行政等其它崗位人員大家進行測試。後來由於時間緊張,又想保證產品的品質,領導聯繫了專業做測試的TestIn做測試,一周時間回饋過來測試問題,研發進行修正bug。

第三,開站會,簡短會議隨時開。創業公司的一個特點,開會比較頻繁,但是會議都是比較短。領導要求每週隨機開站會,總結每人每天的工作。有一個公共的空間,人員不多,總共十幾個人圍城一個圈,挨著說自己的工作內容,最近活下周的工作目標。這樣做也是領導考慮比較周全的,再同事面前說出自己的工作內容、工作承諾,這樣能加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創業公司要做好隨時開會的準備,創業公司肯定會隨時根據市場動態變化的,一有相關的市場動態或是運行推廣資源,領導會馬上喊相關的人員開簡短的會議,明確好分工後散會,基本上一天有4-5次會議。有時候耳朵都會有錯覺,是不是老闆又在喊我名字~

第四,團隊感強烈。可能是比較幸運,遇到的老闆素養比較好,私下的員工對老闆的額評價都不錯,老闆對待員工的態度是平等的,沒有很大的上下級權利壓你,和你平等的溝通。工作就是工作,都是很認真做事,私下時間也和大家打成一片。同事之間比較和諧,有問題可以很好的溝通,也可以吐槽產品,大家討論討論進行調整,一起吃飯,一起加班,私下開開玩笑。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希望我們的產品早日上線,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凡事都有利弊,說完了在創業公司的優勢,再說下在創業公司導致專案最終失敗的一些原因。

三、產品沒有成功運營推廣的原因

首先,老闆多年的工作背景與創業專業不符、團隊成員組建不專業。老闆是從搜房網高管出來創業的,對房產交易業務精通、房地產人脈資源廣泛,但是創業便一腳踏入股票配置、股票理財類金融行業,無論是從業務專業程度、人脈資源方面都很有限,需要用時都是臨時抱佛腳。老闆每天都會出去跑,去見很多相關行業懂業務的人,去找專業的操盤手,每次回來都會有一定的收穫,回來立馬拉上我們開會討論,商量對策。在團隊組建上,初創公司,不能招聘到很專業的金融背景的人才。大多數研發人員大多數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很強的技術經驗,在專案研發進度上會有一定的影響,運營人員大多數沒有從事過金融的專案運營,專案運營推廣上會受到影響。老闆自身之前從事的行業和現在創業的行業跨度太大,團隊組建沒有專業的人才,是項目失敗的很大原因之一。

其實,創業專案受到證監會政策的打壓。互金業務可以說是在互聯網行業比較容易掙錢的行業,因為其業務就是錢的交易,一旦業務跑起來,資金池會非常誘人。當然對互金行業證監會、銀監會都逐漸出臺了更加嚴厲的政策。老闆在做創業時,股票配資並沒有收到證監會的打壓,可以說是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股票配資很多公司做的很好,市場前景發展會很好。但是當我們把股票配資業務框架已經做好上線後,證監會開始打壓了,迫於政策的打壓,我們不得不先是暫停厚實下架股票配資業務的產品。所以,要創業,創業項目一定要研究好市場、政府策略,否則嘔心瀝血做好的業務職能被迫下架。

第三,投資人監管業務,告訴老闆私自做股票配資業務,違反合作合同。由於股票配資業務的失敗,投資人開始對公司的各項業務開始嚴格起來,調取所有人的簡歷,做人員訪談,採取降薪策略,安排專職人員到公司查公司帳目。對於創業公司,是禁不起事件折騰的,總共十幾個研發技術人員,由於項目被迫下架,公司緊張的氛圍,更不用說降低待遇,逐漸有研發人員離職。

第四,老闆沒有堅定的方向和信心。由於老闆的專業業務經驗不足、市場政策打壓和投資人的監管告訴,老闆開始對自己所做的專案逐漸失去信心。但是可以看出老闆仍在做最後的努力、掙扎,在所有項目都上架之後,老闆仍在努力的跑運營、投放流量廣告、做地推,找印刷廠印刷地推宣傳頁等工作。能夠感受到老闆深知這幾個月的艱辛努力,還在極力的做專案的推進。由於投資方對業務的監控、股票配資產品業務的下架、研發技術人員部分的離職,老闆的情緒肯定會受很大影響,難免把壓力發洩到員工身上,在專案後期老闆開始對在職每一個員工的要求嚴厲起來,開始嚴厲的批評,每個員工在後期都或多或少有此感受。但是造成事情現在的局面,把責任歸咎於某一個人只是局部範圍的推責,也是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打擊員工的情緒。 到後期老闆開始另想其它業務方向的產品,例如私募基金、MOM多基金合夥人、 實盤大賽、期貨等業務方向的產品,腦補神奇公式炒股演算法,仍在不斷的詢問我們的看法,能夠感覺到老闆希望你能認可他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我們員工還是想繼續堅持股票跟投的理財產品專案,和老闆講誰誰是我們的競品公司,看他們的網站還在運營著,我們得堅持,不能放棄。但是老闆最後還是放棄了原有的業務方向,在探索新的業務方向的金融類專案。就在吃了散夥飯後,我仍堅持做了新的專案的宣傳頁面,善始善終,堅持到最後。

總結

雖然產品沒有成功運營推廣,但是半年的工作經歷我成長很多、收穫很多。在選擇創業公司時,要事前瞭解清楚公司項目、老闆的背景、融資情況、團隊組建、市場發展,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進入創業公司就要準備好吃苦的準備,雖然很累,但你堅持下來再回頭看這一段經歷,你會感謝曾經那麼努力的你,讓你現在更加堅韌,為未來的發展做了很好的基礎。老闆創業失敗的經歷,我是一路跟著走過來的,深切的感受到“創業維艱"四個字對一個創業者來說是多麼真實的寫照。老闆年齡在30出頭,在一個家庭更需要的年齡,創業失敗,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更何況還要擔負和投資人產生糾紛的案件。投資方始終抓住所做項目並非符合合同,把老闆告上法庭,這種沉痛的代價需要多堅強的毅力去承擔。

我們都是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所回報,所有有夢想的人都能心想事成,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創業之路並非只要你努力了就會有回報。

本文由 @珊珊產品100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創業公司產品經理崗位雖然很重要,但是初期還是只有我自己一個產品經理崗位。所有產品從前端作業系統到後臺管理系統、再是產品的運營推廣方案,小到和法律有關的使用者協定等都是有你自己親自編寫,一個產品經理崗位身兼產品運營、市場推廣數職。這樣雖然很累,但是非常能鍛煉你個人綜合能力,對於需要快速成長的產品經理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鍛煉體驗。

其次,產品研發流程扁平化。產品原型完成後開會宣講,不用很開很正式的會議,都是圓桌會議,和技術研發人員溝通比較方便,中間開發提出的疑問做標記完善後再次提交給開發,大家工位都坐在一起,中間有問題隨時都可以很方便的交流。創業公司節省公司成本,沒有招聘專業的測試人員,領導安排了前端開發人員進行了測試,我一有時間也抽出時間測試,領導也拉動行政等其它崗位人員大家進行測試。後來由於時間緊張,又想保證產品的品質,領導聯繫了專業做測試的TestIn做測試,一周時間回饋過來測試問題,研發進行修正bug。

第三,開站會,簡短會議隨時開。創業公司的一個特點,開會比較頻繁,但是會議都是比較短。領導要求每週隨機開站會,總結每人每天的工作。有一個公共的空間,人員不多,總共十幾個人圍城一個圈,挨著說自己的工作內容,最近活下周的工作目標。這樣做也是領導考慮比較周全的,再同事面前說出自己的工作內容、工作承諾,這樣能加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創業公司要做好隨時開會的準備,創業公司肯定會隨時根據市場動態變化的,一有相關的市場動態或是運行推廣資源,領導會馬上喊相關的人員開簡短的會議,明確好分工後散會,基本上一天有4-5次會議。有時候耳朵都會有錯覺,是不是老闆又在喊我名字~

第四,團隊感強烈。可能是比較幸運,遇到的老闆素養比較好,私下的員工對老闆的額評價都不錯,老闆對待員工的態度是平等的,沒有很大的上下級權利壓你,和你平等的溝通。工作就是工作,都是很認真做事,私下時間也和大家打成一片。同事之間比較和諧,有問題可以很好的溝通,也可以吐槽產品,大家討論討論進行調整,一起吃飯,一起加班,私下開開玩笑。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希望我們的產品早日上線,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白費。

凡事都有利弊,說完了在創業公司的優勢,再說下在創業公司導致專案最終失敗的一些原因。

三、產品沒有成功運營推廣的原因

首先,老闆多年的工作背景與創業專業不符、團隊成員組建不專業。老闆是從搜房網高管出來創業的,對房產交易業務精通、房地產人脈資源廣泛,但是創業便一腳踏入股票配置、股票理財類金融行業,無論是從業務專業程度、人脈資源方面都很有限,需要用時都是臨時抱佛腳。老闆每天都會出去跑,去見很多相關行業懂業務的人,去找專業的操盤手,每次回來都會有一定的收穫,回來立馬拉上我們開會討論,商量對策。在團隊組建上,初創公司,不能招聘到很專業的金融背景的人才。大多數研發人員大多數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很強的技術經驗,在專案研發進度上會有一定的影響,運營人員大多數沒有從事過金融的專案運營,專案運營推廣上會受到影響。老闆自身之前從事的行業和現在創業的行業跨度太大,團隊組建沒有專業的人才,是項目失敗的很大原因之一。

其實,創業專案受到證監會政策的打壓。互金業務可以說是在互聯網行業比較容易掙錢的行業,因為其業務就是錢的交易,一旦業務跑起來,資金池會非常誘人。當然對互金行業證監會、銀監會都逐漸出臺了更加嚴厲的政策。老闆在做創業時,股票配資並沒有收到證監會的打壓,可以說是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股票配資很多公司做的很好,市場前景發展會很好。但是當我們把股票配資業務框架已經做好上線後,證監會開始打壓了,迫於政策的打壓,我們不得不先是暫停厚實下架股票配資業務的產品。所以,要創業,創業項目一定要研究好市場、政府策略,否則嘔心瀝血做好的業務職能被迫下架。

第三,投資人監管業務,告訴老闆私自做股票配資業務,違反合作合同。由於股票配資業務的失敗,投資人開始對公司的各項業務開始嚴格起來,調取所有人的簡歷,做人員訪談,採取降薪策略,安排專職人員到公司查公司帳目。對於創業公司,是禁不起事件折騰的,總共十幾個研發技術人員,由於項目被迫下架,公司緊張的氛圍,更不用說降低待遇,逐漸有研發人員離職。

第四,老闆沒有堅定的方向和信心。由於老闆的專業業務經驗不足、市場政策打壓和投資人的監管告訴,老闆開始對自己所做的專案逐漸失去信心。但是可以看出老闆仍在做最後的努力、掙扎,在所有項目都上架之後,老闆仍在努力的跑運營、投放流量廣告、做地推,找印刷廠印刷地推宣傳頁等工作。能夠感受到老闆深知這幾個月的艱辛努力,還在極力的做專案的推進。由於投資方對業務的監控、股票配資產品業務的下架、研發技術人員部分的離職,老闆的情緒肯定會受很大影響,難免把壓力發洩到員工身上,在專案後期老闆開始對在職每一個員工的要求嚴厲起來,開始嚴厲的批評,每個員工在後期都或多或少有此感受。但是造成事情現在的局面,把責任歸咎於某一個人只是局部範圍的推責,也是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打擊員工的情緒。 到後期老闆開始另想其它業務方向的產品,例如私募基金、MOM多基金合夥人、 實盤大賽、期貨等業務方向的產品,腦補神奇公式炒股演算法,仍在不斷的詢問我們的看法,能夠感覺到老闆希望你能認可他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我們員工還是想繼續堅持股票跟投的理財產品專案,和老闆講誰誰是我們的競品公司,看他們的網站還在運營著,我們得堅持,不能放棄。但是老闆最後還是放棄了原有的業務方向,在探索新的業務方向的金融類專案。就在吃了散夥飯後,我仍堅持做了新的專案的宣傳頁面,善始善終,堅持到最後。

總結

雖然產品沒有成功運營推廣,但是半年的工作經歷我成長很多、收穫很多。在選擇創業公司時,要事前瞭解清楚公司項目、老闆的背景、融資情況、團隊組建、市場發展,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進入創業公司就要準備好吃苦的準備,雖然很累,但你堅持下來再回頭看這一段經歷,你會感謝曾經那麼努力的你,讓你現在更加堅韌,為未來的發展做了很好的基礎。老闆創業失敗的經歷,我是一路跟著走過來的,深切的感受到“創業維艱"四個字對一個創業者來說是多麼真實的寫照。老闆年齡在30出頭,在一個家庭更需要的年齡,創業失敗,對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更何況還要擔負和投資人產生糾紛的案件。投資方始終抓住所做項目並非符合合同,把老闆告上法庭,這種沉痛的代價需要多堅強的毅力去承擔。

我們都是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能有所回報,所有有夢想的人都能心想事成,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創業之路並非只要你努力了就會有回報。

本文由 @珊珊產品100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