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如何做一個與時俱進的“黑公關”?

文|Karakush

圖|網路

貓和狗可以一起養嗎?從近半個月阿裡和京東互相撕扯之激烈來看, 偌大的960萬平方公里都養不下, 何況是你家96平米呢。

他說, 上個月網上大量出現了指控阿裡巴巴“壟斷市場”“逼迫商家二選一”“商家破產跑路”的“黑稿”。 據統計, 有近五百個帳號, 集中在雙11前的同一個時間段, 持續發出超過9700多個相關網帖。

類似的情況在過去一年多已多次出現, 並且“行動一致、內容一致、風格一致”, 有組織、有規模, 能左右輿論、誤導社會。

很快這個矛頭以網友爆料的方式指向了京東, 稱此波黑文是京東直接指揮並資助的“701專案”。

竟然還取了名字立了項, 正當你以為這個無限接近諜戰的畫風不能更精彩的時候, 它變得更精彩了。

就在上周, 這場公關戰升級到了高層喊話的階段——

11月30日, 阿裡巴巴集團CMO王帥先在朋友圈發佈了《給“701謠言攻擊總計畫”組織者的三句話》,

說商業競爭墮落至斯令人不寒而慄, 搞臭阿裡也不能對京東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云云。

次日, 京東集團副總裁宋暘就回應, 所有傳媒和互聯網從業者都清楚, 哪家企業掌握了各種方法動輒能夠開展對競爭對手無死角的精准打擊, 是公認的黑公關鼻祖。

至此, 這個節目已經徹底超出了我等互聯網門外漢的講解範疇, 個中孰真孰假只能以一句“貴圈真亂”來評斷。

但任何一個行業, 包括我們相對整齊的汽車圈, 都多少被這同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困擾——“黑公關”。

不斷反覆運算的套路

說到“黑公關”, 你最先想到的大概是網路黑水軍。

機器僵屍是最低端的。 優點是集中、量大, 缺點是通常只能以短評的形式切題, 其不走心的程度很容易被識破。

這時候就顯出人類相對人工智障的優勢。

說人話, 更受信賴, 也就更到市場垂青。 很早就有人曝光過這條產業鏈的流程:集中在北上廣的管理者在圈養的各類水軍群裡下發“任務單”, 水軍領取任務、完成評論、登記、結款。

大學時有一個姐們兒曾加入過水軍組織, 當時甚至還不常聽見“水軍”這種術語。 通過某些軟體, 她可以一人掌控上百個帳號, 秒切身份, 迅速在各個論壇上點評江山。

這是一份月入尚可的兼職, 大學生、家庭主婦、甚至屌絲白領, 每天兩三小時, 開著韓劇邊就能把錢掙了。 唯一的缺憾是挺耗記憶體, 最後硬體跟不上, 電腦越來越慢, 她就不幹了。

現在想起來, “很多人這麼說”, 就不一定是很好的口碑依據。

誰知道背後究竟是一堆真實用戶的血淚史, 還是一個家庭主婦演繹的眾口鑠金呢。

據說, 2000個V字型大小同一時間發佈同一話題, 就能成為熱點;8000個同時操作, 就可以上熱門頭條;而一個熱門頭條, 現在還能在其他媒介上發酵好幾輪。

小V們不難控制,

找到背後的運營公司即可;

大V們要臉, 但是並不是沒有辦法。 用錢砸不開的尊口, 可以用“事實”砸。

黑公關的爆料內容可以不全是造謠, 比純粹的謠言更可怕的是, 半遮半掩、不合時宜的事實, 讓你沒辦法用“一派胡言”否認掉, 非常憋屈。 不幸的是, 商業的基本業情是, 通常都有貓膩可循。

所以大V們出產的所謂“黑文”, 完全可能是“客觀報導”, 只是要麼像一場糟糕的愛情, 發生在糟糕的時間和糟糕的街角;要麼像一場完美的謀殺, 最後變成誰也猜不透的羅生門。

而大V的角色發展至今, 可以是論壇版主、KOL、知乎大神、公眾大號、協力廠商機構、以及媒體等等各種具有公信力的介質。

今天, 高級的黑公關更是綜合“內容+管道”的套路。

比如本次網傳的阿裡京東公關戰內幕, 就直指方興東的互聯網實驗,以研討之殼,推出阿裡巴巴的反壟斷報告(具有公信力的內容),而京東方面控制的大批自媒體帳號同步擴散大量網帖(無孔不入的管道)。

對於受到攻擊的企業,即便是毫無根據的謠言,在管道放大之後,仍舊會形成人言可畏的壓力。比如前陣子觀致的遭遇:

說到底,這也是一門傳播的生意。一切正面的口碑行銷,你都可以反著來一套。黑公關和白公關本身,操作起來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不斷反覆運算的套路,反映了擺在黑公關面前的兩個基本國情:

一方面,日趨緊縮的監管,比如今年9月國家網信辦接連發佈了兩個規定,要求社群和公眾帳號發佈資訊必須實名制認證,迫使黑公關逐漸擺脫無賴流氓的無事生非模式,轉向越發專業高效的系統操作;

另一方面,沒有需求就沒有傷害呀——

黑公關,是得永生的。

是什麼讓黑公關難以消滅?

需求,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這不是一兩家互聯網企業帶出來的節奏。從這個角度,我就不是很贊同京東副總的什麼“黑公關鼻祖”之說。

這條產業鏈現在看來是深植互聯網,所以眼下的集大成者,一定是大互聯網企業。

怎麼說呢,舉反例而言,車企之間的黑公關,玩的都挺難看的。之前二家自主品牌網路互黑,聲勢浩大,攻防來去是乾巴巴的技術優劣、偽劣得不行的車主體驗云云,可讀性非常差,就會限制傳播的生命力。

而互聯網公司之間,則顯得充滿了有趣的靈魂,馬雲唱歌難聽,劉強東和奶茶妹的婚姻,都能成為黑公關的話頭。

如果說黑公關對車企而言玩的是工具,互聯網公司玩的可是幹細胞。

但其實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黑公關就是故人玩剩下的。秦末的篝火狐鳴就是一個挺溜的黑公關:陳勝、吳廣假託狐鬼之事,宣傳秦不久矣,大楚興,陳勝王。

利用民間信仰這一點,現在幾乎沒人能幹了……

重點是,只要有競爭的地方,就會有黑公關。競爭越激烈,對黑公關的需求就會越旺盛,這是黑公關的源頭。它不會隨著市場機制的完善而消失,只能說漏洞的確為它提供了生長空間,但它更會隨著機制的完善而雞犬升天,一道變得更成熟。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跑創業口時接觸過的互聯網企業的故事。有兩家直接競爭的O2O創業公司,A爆料說B資料造假、線下經銷商因為沒有生意退網,在我的窮追不捨下,“勉為其難”偷偷給了我證據。

圖樣圖森破的我將其當成一個大新聞,認真寫成了報導。刊出後被B說是造謠,要訴諸法律程式,把我嚇到肝顫,甚至開始查如何移民的後路。

結果是,B沒有告我,反而和我深度聊了2個小時,敦促我寫一個正面報導。這件事結果了大概半年之後,A又來微信我……

後來有一位元老記者告訴我,你看A背後的XX資本,但凡是這家資本背景的,都很喜歡用這套公關打法。你不能說人壞,這就是現代運作技巧。

尤其對於資本敏感型企業而言,黑公關甚至可以是生存技巧。這家資本那幾年的確帶出了幾個牛逼的創業公司,雖然黑公關的貢獻率很難說。

你可以看到,媒體在這之中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我是真沒良心,還是被當槍使,連我自己都分不清。

這也就不難理解眼下塔西陀的常態。我們說一個車好,就會被說“車托”;說一個車不好,就會被說“車黑”。

你無法指望媒體無意甚至有意間的失信會變好,正如你無法指望商戰中大家都能毫不苟且地坦誠相待。

作為媒體人,恐怕只能如敝司韋青青常言,越是這樣的環境,越需要直心而行,底線在自己心裡而不懼人言。

而作為一個行業的觀察者,在黑公關不會消失的前提下,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越來越高級的黑公關。即便不尊重人格,起碼得尊重智商。

萬博宣偉的資深VP李蕾曾總結過一個善意的套路:通過幽默的方式,公開透明地創造一個話題,讓公眾自己去發現他們不同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優勢。

比如上世紀80-90年代,百事可口在超市挑頭的試吃活動。消費者被蒙上眼睛,盲測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口味,最後群眾都偏愛百事可樂,讓可口可樂非常尷尬。

腹黑總好過面上黑。

畢竟就算吃屎,大家吃相好看,也能讓人覺著“嗯、挺香挺香。”世界美好的錯覺,不能更重要了。

就直指方興東的互聯網實驗,以研討之殼,推出阿裡巴巴的反壟斷報告(具有公信力的內容),而京東方面控制的大批自媒體帳號同步擴散大量網帖(無孔不入的管道)。

對於受到攻擊的企業,即便是毫無根據的謠言,在管道放大之後,仍舊會形成人言可畏的壓力。比如前陣子觀致的遭遇:

說到底,這也是一門傳播的生意。一切正面的口碑行銷,你都可以反著來一套。黑公關和白公關本身,操作起來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不斷反覆運算的套路,反映了擺在黑公關面前的兩個基本國情:

一方面,日趨緊縮的監管,比如今年9月國家網信辦接連發佈了兩個規定,要求社群和公眾帳號發佈資訊必須實名制認證,迫使黑公關逐漸擺脫無賴流氓的無事生非模式,轉向越發專業高效的系統操作;

另一方面,沒有需求就沒有傷害呀——

黑公關,是得永生的。

是什麼讓黑公關難以消滅?

需求,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這不是一兩家互聯網企業帶出來的節奏。從這個角度,我就不是很贊同京東副總的什麼“黑公關鼻祖”之說。

這條產業鏈現在看來是深植互聯網,所以眼下的集大成者,一定是大互聯網企業。

怎麼說呢,舉反例而言,車企之間的黑公關,玩的都挺難看的。之前二家自主品牌網路互黑,聲勢浩大,攻防來去是乾巴巴的技術優劣、偽劣得不行的車主體驗云云,可讀性非常差,就會限制傳播的生命力。

而互聯網公司之間,則顯得充滿了有趣的靈魂,馬雲唱歌難聽,劉強東和奶茶妹的婚姻,都能成為黑公關的話頭。

如果說黑公關對車企而言玩的是工具,互聯網公司玩的可是幹細胞。

但其實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黑公關就是故人玩剩下的。秦末的篝火狐鳴就是一個挺溜的黑公關:陳勝、吳廣假託狐鬼之事,宣傳秦不久矣,大楚興,陳勝王。

利用民間信仰這一點,現在幾乎沒人能幹了……

重點是,只要有競爭的地方,就會有黑公關。競爭越激烈,對黑公關的需求就會越旺盛,這是黑公關的源頭。它不會隨著市場機制的完善而消失,只能說漏洞的確為它提供了生長空間,但它更會隨著機制的完善而雞犬升天,一道變得更成熟。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跑創業口時接觸過的互聯網企業的故事。有兩家直接競爭的O2O創業公司,A爆料說B資料造假、線下經銷商因為沒有生意退網,在我的窮追不捨下,“勉為其難”偷偷給了我證據。

圖樣圖森破的我將其當成一個大新聞,認真寫成了報導。刊出後被B說是造謠,要訴諸法律程式,把我嚇到肝顫,甚至開始查如何移民的後路。

結果是,B沒有告我,反而和我深度聊了2個小時,敦促我寫一個正面報導。這件事結果了大概半年之後,A又來微信我……

後來有一位元老記者告訴我,你看A背後的XX資本,但凡是這家資本背景的,都很喜歡用這套公關打法。你不能說人壞,這就是現代運作技巧。

尤其對於資本敏感型企業而言,黑公關甚至可以是生存技巧。這家資本那幾年的確帶出了幾個牛逼的創業公司,雖然黑公關的貢獻率很難說。

你可以看到,媒體在這之中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我是真沒良心,還是被當槍使,連我自己都分不清。

這也就不難理解眼下塔西陀的常態。我們說一個車好,就會被說“車托”;說一個車不好,就會被說“車黑”。

你無法指望媒體無意甚至有意間的失信會變好,正如你無法指望商戰中大家都能毫不苟且地坦誠相待。

作為媒體人,恐怕只能如敝司韋青青常言,越是這樣的環境,越需要直心而行,底線在自己心裡而不懼人言。

而作為一個行業的觀察者,在黑公關不會消失的前提下,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越來越高級的黑公關。即便不尊重人格,起碼得尊重智商。

萬博宣偉的資深VP李蕾曾總結過一個善意的套路:通過幽默的方式,公開透明地創造一個話題,讓公眾自己去發現他們不同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優勢。

比如上世紀80-90年代,百事可口在超市挑頭的試吃活動。消費者被蒙上眼睛,盲測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口味,最後群眾都偏愛百事可樂,讓可口可樂非常尷尬。

腹黑總好過面上黑。

畢竟就算吃屎,大家吃相好看,也能讓人覺著“嗯、挺香挺香。”世界美好的錯覺,不能更重要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