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惠東好招樓建萬畝紅樹林濕地公園 分三期實施

紅樹林是眾多鳥類的“家”。

記者日前從惠東縣海洋與漁業局瞭解到, 為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該縣開始建設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

一共分三期進行, 預計到2030年建成。 目前第一期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占地面積約1萬畝

根據《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總體規劃》, 公園位於稔平半島考洲洋北面, 北至好招樓村, 南至罌公洲(吉隆鎮招賢村附近)、赤岸村(鐵湧鎮), 總占地面積約1萬畝。 據介紹, 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規劃期限為13年, 即2017~2030年, 分3期進行建設。

“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建設定位為‘半島之心, 健康港灣’。 ”惠東縣海洋與漁業局資環股股長吳劍平介紹說, 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位於考洲洋核心地段, 而考洲洋位於稔平半島南部, 是紅海灣向內延伸的一個溺穀灣, 為半封閉水體, 形成海中有島(稔平半島)、島中有洋(考洲洋)、洋中有島(鹽洲島)的獨特地理環境。

海岸線長65.3公里, 灘塗資源豐富, 水域條件優越, 水域面積約28.6平方公里, 其中灘塗面積約2.06萬畝(1373公頃), 灘塗以泥質為主。 “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的建設, 將對全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起到巨大的作用。 ”吳劍平說。

現有濕地鳥類50種

“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濕地資源豐富, 類型多樣, 濕地總面積為517公頃, 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77.6%。 ”罌公洲至赤岸區域海岸帶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指揮部負責人阮水軍說, 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目前保留原生態狀貌, 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棲息, 同時還有一定數量的野生動物出沒。

根據《惠東考洲洋地區鳥類本底調查報告》的調研及相關資料統計, 考洲洋現有濕地鳥類50種, 其中鶚和褐翅鴉雀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

根據《考洲洋紅樹林保護與發展規劃》以及實地走訪調查, 考洲洋周圍山體有黃猄、兔、野豬等體型較大的野生動物出沒, 村落旁和水溝旁有銀環蛇、眼鏡蛇、竹葉青等爬行動物分佈。 其中鳥類有褐翅鴉鵑、珠頸斑鳩、白胸苦惡鳥、黑水雞、鵲鴝、灰背椋鳥、黑領椋鳥、白喉紅臀鵯、斑文鳥、白鶺鴒等農田鳥類;鶴鷸、紅腳鷸、青腳鷸、林鷸、磯鷸、黑翅長腳鷸、金眶鴴、環頸鴴、鐵嘴沙鴴、鷗嘴噪鷗等灘塗鳥類;普通翠鳥、白胸翡翠、斑魚狗、白鷺、池鷺、夜鷺、黃葦鳽等紅樹林鳥類;噪鵑、小白腰雨燕、鶚、大山雀、白頭鵯、黃腹鷦鶯、暗綠繡眼鳥、長尾縫葉鶯、黑臉噪鶥等林地鳥類。

工人在加緊鑽樁。

建設五大功能分區

據介紹, 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建設分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三期建設五大功能分區, 預計到2030年建成。

近期目標為2017~2020年, 主要開展濕地保護、濕地恢復工程的建設, 通過實施動植物棲息地保護、水體與水岸恢復等工程, 有效恢復和改善濕地生態功能,

使濕地公園內的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生存環境明顯改善, 並逐步開展濕地公園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以及管理服務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與國內相關單位的合作交流。

中期目標為2020~2025年, 主要是推進濕地保護和恢復工程, 開展科普宣教、科研監測與生態旅遊工程的建設。 建設公園旅遊設施及管理服務設施, 形成較為完善的國家濕地公園服務體系;發揮科普宣教和生態旅遊功能, 形成較為完善的宣傳教育體系與生態旅遊體系;健全公園保護管理體制, 培養專業保護和管理人才。 通過以上措施有效保護濕地公園資源, 帶動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遠期目標為2025~2030年, 將對近期與中期建設專案進行結構和功能上的完善和提高, 形成完整的濕地保護網路,全面發揮濕地生態保護、科普宣教和生態旅遊的綜合功能,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與專題性科學研究,使濕地保護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準。逐步把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建設成濕地水質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基礎設施完備的國家濕地公園。

宣教展示區效果圖。

根據規劃,從今年開始至2030年13年間,將有序實施公園五大功能分區建設,包括管理服務區(主要為春曉聞啼、主入口遊客中心、濕地探索中心、停車場、曲橋薈萃、次入口遊客中心、紅樹林幼苗培育基地)、宣教展示區(主要含科普連廊、翠羽明珠、濕地觀鳥屋、鷺鶯之鄉)、恢復重建區(含林塘飛鴻、堤圍游憩步道)、濕地保育區(包括漂浮棧道、監測站、紅林碧影)以及合理利用區(主要有林澤芳洲、海洋監測站、騎行綠道、垂釣平臺、碧野漫舟等)。

此外,針對濕地保育區常年被海水侵蝕、較為陡峭的駁岸進行改造,增強堤岸抗洪能力,按駁岸原有的生態植被模式進行補充和重植。除種植植被,還將採用天然石材、木材護底,增強堤岸抗洪能力。同時,規劃在宣教展示區與合理利用區臨近景點處建設親水濱岸,在水體岸邊巧妙運用地形設計一些親水濱岸,以木棧道、汀步、水上平臺等形式滿足遊客觀水、親水的需求,並配合種植多層次、多樣化的濕地觀賞植物,使遊客能夠零距離接觸濕地、瞭解濕地、體驗濕地。

海洋環境觀測站預計今年內完成

在震耳的轟隆隆聲中,工人開動鑽樁機鑽樁;旁邊浮船上,工人開動挖土機在挖土……這是記者日前在罌公洲看到的緊張施工場面。“這裡將建設海洋環境監測觀測站,接著將配套完善綠化及棧道等設施。阮水軍介紹說,前段時間以來,所在區域已累計整治海域面積2300多畝,種植紅樹林400多萬株,海洋生態保護得到有力推進。

“目前正加緊鑽樁。”負責現場施工的工程師劉錦輝介紹說,整個觀測站需要鑽90根樁,目前完成了22根,按照目前施工進度,預計觀測站在今年底前可以建設完成。

記者賴金朗 通訊員黃少卿 林毓偉

形成完整的濕地保護網路,全面發揮濕地生態保護、科普宣教和生態旅遊的綜合功能,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與專題性科學研究,使濕地保護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準。逐步把好招樓紅樹林濕地公園建設成濕地水質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基礎設施完備的國家濕地公園。

宣教展示區效果圖。

根據規劃,從今年開始至2030年13年間,將有序實施公園五大功能分區建設,包括管理服務區(主要為春曉聞啼、主入口遊客中心、濕地探索中心、停車場、曲橋薈萃、次入口遊客中心、紅樹林幼苗培育基地)、宣教展示區(主要含科普連廊、翠羽明珠、濕地觀鳥屋、鷺鶯之鄉)、恢復重建區(含林塘飛鴻、堤圍游憩步道)、濕地保育區(包括漂浮棧道、監測站、紅林碧影)以及合理利用區(主要有林澤芳洲、海洋監測站、騎行綠道、垂釣平臺、碧野漫舟等)。

此外,針對濕地保育區常年被海水侵蝕、較為陡峭的駁岸進行改造,增強堤岸抗洪能力,按駁岸原有的生態植被模式進行補充和重植。除種植植被,還將採用天然石材、木材護底,增強堤岸抗洪能力。同時,規劃在宣教展示區與合理利用區臨近景點處建設親水濱岸,在水體岸邊巧妙運用地形設計一些親水濱岸,以木棧道、汀步、水上平臺等形式滿足遊客觀水、親水的需求,並配合種植多層次、多樣化的濕地觀賞植物,使遊客能夠零距離接觸濕地、瞭解濕地、體驗濕地。

海洋環境觀測站預計今年內完成

在震耳的轟隆隆聲中,工人開動鑽樁機鑽樁;旁邊浮船上,工人開動挖土機在挖土……這是記者日前在罌公洲看到的緊張施工場面。“這裡將建設海洋環境監測觀測站,接著將配套完善綠化及棧道等設施。阮水軍介紹說,前段時間以來,所在區域已累計整治海域面積2300多畝,種植紅樹林400多萬株,海洋生態保護得到有力推進。

“目前正加緊鑽樁。”負責現場施工的工程師劉錦輝介紹說,整個觀測站需要鑽90根樁,目前完成了22根,按照目前施工進度,預計觀測站在今年底前可以建設完成。

記者賴金朗 通訊員黃少卿 林毓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