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互聯網大會,馬雲、馬化騰、庫克、李彥宏都說了一件事~

那就是愛(AI)。

12 月 3 日,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開幕了。

作為中國規格最高的互聯網峰會(可能沒有之一), 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今年已經開到了第四屆。

和以往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不同各抒己見不同, 這一次的大會上各家老闆似乎商量好了一起講一件事兒——人工智慧。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騰訊董事會主席兼 CEO 馬化騰、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Google 首席執行官「劈柴」(Pichai Sundar)、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在活動中都談到了人工智慧。

這似乎並不是很意外, 畢竟人工智慧本身是過去一年中最火的話題,

而烏鎮對於人工智慧來說還有著象徵意義——這一輪的人工智慧熱起始於 Google 的 AlphaGo, 而 AlphaGo 與人類的最後一場比賽也於今年 5 月份在烏鎮結束。

雖然同樣都是談人工智慧, 但是說法還真有些不一樣, 我們就為你整理了下他們都是怎麼說的。

「我來給大家講講 AI 有多重要」——馬雲

第四次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馬雲, 分享了三點, 這三點每一點談到的其實都是技術與人的關係:

首先, 過去 20 年互聯網「從無到有」、未來 30 年, 互聯網將會「從有到無」。

未來 30 年資料將成為生產資料, 計算會是生產力, 互聯網是一種生產關係。 如果我們不資料化, 不和互聯網相連, 那麼會比過去 30 年不通電顯得更為可怕。

未來 30 年, 互聯網將不再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 互聯網是所有人的互聯網。 如果說過去 20 年互聯網從無到有, 那麼未來 30 年, 互聯網將「從有到無」, 這個「無」是無處不在的「無」, 沒有人能夠離開網路而存在。

第二點, 對網路空間、對數位經濟與其擔心, 不如擔當。

在這一點裡, 馬雲談到了大眾對一些新興技術的擔憂——有了無人送貨,

快遞員怎麼辦?有了人工智慧, 基礎性工作怎麼辦?有了無人零售, 小賣鋪的大媽怎麼辦?

馬雲排比式的舉出了一系列例子:

200 年以前, 蒸汽機出現的時候, 人們擔心蒸汽機會取代我們的工作。 100 多年以前, 當電力出現的時候, 人們擔心電力會帶走很多工作。 其實新技術不是讓人失業, 而是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讓人不去重複自己, 而是去創新, 讓人的工作能夠進一步進化。

清朝時期, 我們抵制鐵路, 擔心沿線挑夫會失業, 影響社會穩定, 但是現在就有 200 多萬的鐵路工人。 集裝箱出現以後, 搬運工人擔心會失業, 在港口卻出現了很多吊船工人。 互聯網衝擊報紙的發行量, 但是送報的人卻改成了送包裹,

中國就有 300 多萬的快遞人員。

馬雲認為, 有了新的技術, 人反而能工作的更有尊嚴、更有價值、更有創造力。 人可以操作機器, 但機器不能操作人, 人的潛力遠在機器之上, 而只有讓機器幫我們做了更多沒必要自己做的事情, 人的潛力才能挖掘出來。

在馬雲看來, 當機器剝奪了人類越來越多的重複性勞動後, 年輕人的機會反而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了。

第三點, 則談到了「生產關係」——

在新時代、新機遇, 數字經濟將重塑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將會有新的模型, 不僅僅是在中國, 全世界都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新的技術必然引發新的社會變革, 既然技術不可阻擋那麼就要想辦法擁抱它。 但與過去的社會變革不同, 人類的生產力已經進化到無需彼此競爭而是要向共同的困難發起挑戰的時候:

第一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技術革命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三次技術革命, 也就是說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將即將打響, 但這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這是一場我們攜手對抗疾病、貧窮和氣候變化的戰爭。

當然, 阿裡巴巴在這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按照馬雲的說法 30 年以前, 貿易掌握在 6 萬家大企業手裡而未來貿易應該屬於中小企業, 阿裡巴巴正是要服務這些企業。

這還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在烏鎮演講之前的 2 天, 阿裡剛剛在重慶開了一場合夥人大會, 馬雲親自給 36 位合夥人每人下達了「扶貧 KPI」。 阿裡打算在 5 年內投入 100 億元, 從環保、教育、女性就業、農業等多個領域讓大家共同「幸福起來」。

「我來告訴你為什麼他們都在談 AI,我們還要 All in AI」——李彥宏

百度在 2017 年初宣佈了自己 All in AI 的戰略,今年年中還修改了自己的公司使命——從「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找到所求」變為「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所以如果李彥宏要是不談 AI 肯定說不過去了,果然在上臺之後他先展示出一張 PPT。這張 PPT 是過去 4 年線民增速和 GDP 的對比,根據這張圖李彥宏引出了百度 All in AI 和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大力發展 AI 的原因:

互聯網人口紅利結束了,去年我說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已經結束了,很多人不同意,現在看原先講移動互聯網的已經開始講 AI 了。

而人工智慧今天還處在一個發展非常早期的階段,非常像十幾年前中國互聯網的成長,機會和成長空間都巨大。

十幾年前的中國互聯網是什麼樣子?就是百度阿裡騰訊誕生的那個時代,在互聯網上處處都是機會。李彥宏認為在人工智慧領域,成長動力和互聯網一摸一樣,主要是這三個:

第一,人口。雖然所有人都在上網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開始接入人工智慧系統和人工智慧產品。

第二,算力。人工智慧對算力的要求上升了一個臺階,這意味著原本現在性價比已經很高的雲服務需要重新設計,重新創新。

第三,資料。在非人工智慧時代,資料對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但對資料的利用往往是粗放的。

除此之外,李彥宏還談到人工智慧時代,合作的趨勢會大於互聯網時代。過去,互聯網公司以軟體為主。但到了人工智慧時代軟體、硬體、服務必須相互結合才能發揮出其真正的優勢。

比如汽車行業,百度今年推出了阿波羅的開放平臺,福特、戴姆勒、博世等知名大公司都加入了這個平臺。這之中不止是百度在變化,所有的環節都在發生變化。

按李彥宏的說法,汽車是個「百年不變」的行業,卻要在接下來的幾年發生在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還要出現在金融、房地產、醫療和能源領域。

自然,互聯網公司每個都要 All in 了。

「別光說了,我先給大家看看我做了啥吧」——馬化騰

和馬雲談到了 AI 對全社會的重要性,然後給自己阿裡稍微打了打廣告不同。馬化騰的演講基本是把 AI、騰訊和對社會的貢獻穿在了一起講。

一走上演講台就先誇了一波今年烏鎮會場的數位化——車牌自動識別、人臉識別、手機掃碼叫導覽車、點餐等,還有包括微信支付在內的移動支付,包括摩拜在內的共用單車。

同樣的,馬化騰把演講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首先是創新。

騰訊在今年成立了公司級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AI Lab,並在美國西雅圖設立首個海外實驗室。這個實驗室都做了哪些事兒呢?

大家在展廳看到的騰訊覓影項目,就是我們的第一個醫學影像 AI 產品。過去病人到醫院,做了 CT、MRI 檢查之後,基本上是依靠醫生的個人經驗來看片子,現在我們可以利用 AI 和大資料的能力,讓機器篩查和分析醫學影像,來輔助診斷。目前我們在食管癌、糖尿病、肺癌等領域,已經有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其中,食管癌篩查的準確率已經超過了傳統的篩查手段。我們正在跟更多的醫院進行合作。

第二個是附能,這個說法更像是騰訊前兩年提出的「連接器戰略」的升級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位技術,幫助線上線下打通成為一體。

具體來說,騰訊正在説明一些地區的地鐵和政務系統進行升級,比如合肥、廣州、重慶等全國 12 個城市的二維碼乘車等。

這與馬化騰要講的第三點結合在了一起——治理。

互聯網在過去一年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煤氣一樣成為了每個人必須的設施。這也意味著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在運作的過程中也要更多的思考其社會意義而不止是商業利益。

馬化騰在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到了騰訊在資訊安全、打擊網路電信詐騙上與政府、行業和合作夥伴的共建共治模式。

而今年,騰訊發佈了「成長守護平臺」,作為中國最賺錢的「遊戲公司」,這一平臺覆蓋了騰訊的 200 多款遊戲產品,幫家長來瞭解和監護未成年人子女的遊戲行為。

「我們其實也早就 All in AI 了」——Pichai

雖然沒有主題演講,但是在下午與雷軍的對談環節,第一次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 Google 現任 CEO Pichai 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Pichai 說:

6 個月之前,我們在烏鎮舉辦了 AlphaGo 的圍棋比賽。當時我們認為,這是 AI 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Google 也在轉型,從移動到 AI。目前我們已經跨越到 AI 階段。以前是人來適應電腦,未來是電腦適應人。計算將無處不在,無論是辦公室和車裡。此外,計算將以語音、視覺等形式進行。這些變化都可以讓數字經濟超越互聯網。

與李彥宏相同,Pichai 同樣不認為人工智慧的變革會僅發生在一家公司。Pichai 談到 Google 打造了 20 億設備都在使用的 Android 系統,又開源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框架 TensorFlow。Google 一直是開源文化的擁躉,並致力於讓更多的開發者能夠平等的獲得技術。

Google 將這稱之為 AI 技術的民主化,而只有人人都掌握 AI 技術的時候,AI 推動新工業革命的時刻才會到來。

當然,因為對談的物件是雷軍,Pichai 也免不了談及出海與通信。Pichai 說,在中國生產絲綢的公司可以通過 Google 將自己的產品遠銷到 60 多個國家,堪稱網上絲綢之路。

而 4G 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則讓 Google 能幫助更多的中國中小企業實現出海經營。

「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有點擔心」——庫克

著名的「反人工智慧」大佬特斯拉創始人 Elon Musk 沒有來烏鎮可能是個遺憾,這讓「挺 AI」派一邊倒的佔領了輿論的上風。

不過,來華 12 次的蘋果 CEO 庫克在人工智慧上表現的更為理性和克制,在短暫的演講中他提到:

當很多人都在談論 AI,我並不擔心機器人會像人一樣思考,我擔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

可能是作為最早將智慧語音助理投入到大規模商業使用中的公司,對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非常有數了。

庫克呼籲要將更多的人性與價值觀融入到智慧技術當中,這樣在先進技術整體變革一個社會的時候,才不會讓人變得像機器一樣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官方主題是《發展數位經濟促進開放共用——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而庫克的演講可能是最沒有「跑題」的。

庫克談到,蘋果在中國的旅程始於 30 年前,那個時代蘋果 Apple II 大量進入中國,成為了許多當時高技術人才口中「電腦」的代名詞。

而現在,中國的開發者在蘋果生態中所獲得的總收入已經成為全球之最。蘋果公司為中國創造了 500 萬個工作崗位,有 180 萬中國開發者通過 App Store 獲得了 1120 億元人民幣的總收入。

蘋果會進一步降低開發者進入蘋果生態圈的門檻,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以此實現就業。

庫克表示將會讓蘋果繼續在中國實現全面運營,並推進使用 100% 的可再生能源,同時盡力的在中國的合作夥伴中推廣綠色能源的使用。

雖然在 AI 上的看法略有不同,但對中國環境的關心,可以說庫克和馬雲是一樣的了。

不過當然,庫克也沒忘記做廣告——「相信 AR 能夠幫助人們工作,而且幫助人們在教育醫療有所突破,讓世界更加美好。這也是蘋果為什麼要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增強現實平臺。」

這很明顯,就是告訴你們想要體驗最好的 AI 產品和最酷的 AR 產品,目前還是買 iPhone 最快呀。

從環保、教育、女性就業、農業等多個領域讓大家共同「幸福起來」。

「我來告訴你為什麼他們都在談 AI,我們還要 All in AI」——李彥宏

百度在 2017 年初宣佈了自己 All in AI 的戰略,今年年中還修改了自己的公司使命——從「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找到所求」變為「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所以如果李彥宏要是不談 AI 肯定說不過去了,果然在上臺之後他先展示出一張 PPT。這張 PPT 是過去 4 年線民增速和 GDP 的對比,根據這張圖李彥宏引出了百度 All in AI 和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大力發展 AI 的原因:

互聯網人口紅利結束了,去年我說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已經結束了,很多人不同意,現在看原先講移動互聯網的已經開始講 AI 了。

而人工智慧今天還處在一個發展非常早期的階段,非常像十幾年前中國互聯網的成長,機會和成長空間都巨大。

十幾年前的中國互聯網是什麼樣子?就是百度阿裡騰訊誕生的那個時代,在互聯網上處處都是機會。李彥宏認為在人工智慧領域,成長動力和互聯網一摸一樣,主要是這三個:

第一,人口。雖然所有人都在上網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開始接入人工智慧系統和人工智慧產品。

第二,算力。人工智慧對算力的要求上升了一個臺階,這意味著原本現在性價比已經很高的雲服務需要重新設計,重新創新。

第三,資料。在非人工智慧時代,資料對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但對資料的利用往往是粗放的。

除此之外,李彥宏還談到人工智慧時代,合作的趨勢會大於互聯網時代。過去,互聯網公司以軟體為主。但到了人工智慧時代軟體、硬體、服務必須相互結合才能發揮出其真正的優勢。

比如汽車行業,百度今年推出了阿波羅的開放平臺,福特、戴姆勒、博世等知名大公司都加入了這個平臺。這之中不止是百度在變化,所有的環節都在發生變化。

按李彥宏的說法,汽車是個「百年不變」的行業,卻要在接下來的幾年發生在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還要出現在金融、房地產、醫療和能源領域。

自然,互聯網公司每個都要 All in 了。

「別光說了,我先給大家看看我做了啥吧」——馬化騰

和馬雲談到了 AI 對全社會的重要性,然後給自己阿裡稍微打了打廣告不同。馬化騰的演講基本是把 AI、騰訊和對社會的貢獻穿在了一起講。

一走上演講台就先誇了一波今年烏鎮會場的數位化——車牌自動識別、人臉識別、手機掃碼叫導覽車、點餐等,還有包括微信支付在內的移動支付,包括摩拜在內的共用單車。

同樣的,馬化騰把演講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首先是創新。

騰訊在今年成立了公司級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AI Lab,並在美國西雅圖設立首個海外實驗室。這個實驗室都做了哪些事兒呢?

大家在展廳看到的騰訊覓影項目,就是我們的第一個醫學影像 AI 產品。過去病人到醫院,做了 CT、MRI 檢查之後,基本上是依靠醫生的個人經驗來看片子,現在我們可以利用 AI 和大資料的能力,讓機器篩查和分析醫學影像,來輔助診斷。目前我們在食管癌、糖尿病、肺癌等領域,已經有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其中,食管癌篩查的準確率已經超過了傳統的篩查手段。我們正在跟更多的醫院進行合作。

第二個是附能,這個說法更像是騰訊前兩年提出的「連接器戰略」的升級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位技術,幫助線上線下打通成為一體。

具體來說,騰訊正在説明一些地區的地鐵和政務系統進行升級,比如合肥、廣州、重慶等全國 12 個城市的二維碼乘車等。

這與馬化騰要講的第三點結合在了一起——治理。

互聯網在過去一年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煤氣一樣成為了每個人必須的設施。這也意味著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在運作的過程中也要更多的思考其社會意義而不止是商業利益。

馬化騰在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到了騰訊在資訊安全、打擊網路電信詐騙上與政府、行業和合作夥伴的共建共治模式。

而今年,騰訊發佈了「成長守護平臺」,作為中國最賺錢的「遊戲公司」,這一平臺覆蓋了騰訊的 200 多款遊戲產品,幫家長來瞭解和監護未成年人子女的遊戲行為。

「我們其實也早就 All in AI 了」——Pichai

雖然沒有主題演講,但是在下午與雷軍的對談環節,第一次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 Google 現任 CEO Pichai 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Pichai 說:

6 個月之前,我們在烏鎮舉辦了 AlphaGo 的圍棋比賽。當時我們認為,這是 AI 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Google 也在轉型,從移動到 AI。目前我們已經跨越到 AI 階段。以前是人來適應電腦,未來是電腦適應人。計算將無處不在,無論是辦公室和車裡。此外,計算將以語音、視覺等形式進行。這些變化都可以讓數字經濟超越互聯網。

與李彥宏相同,Pichai 同樣不認為人工智慧的變革會僅發生在一家公司。Pichai 談到 Google 打造了 20 億設備都在使用的 Android 系統,又開源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框架 TensorFlow。Google 一直是開源文化的擁躉,並致力於讓更多的開發者能夠平等的獲得技術。

Google 將這稱之為 AI 技術的民主化,而只有人人都掌握 AI 技術的時候,AI 推動新工業革命的時刻才會到來。

當然,因為對談的物件是雷軍,Pichai 也免不了談及出海與通信。Pichai 說,在中國生產絲綢的公司可以通過 Google 將自己的產品遠銷到 60 多個國家,堪稱網上絲綢之路。

而 4G 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則讓 Google 能幫助更多的中國中小企業實現出海經營。

「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有點擔心」——庫克

著名的「反人工智慧」大佬特斯拉創始人 Elon Musk 沒有來烏鎮可能是個遺憾,這讓「挺 AI」派一邊倒的佔領了輿論的上風。

不過,來華 12 次的蘋果 CEO 庫克在人工智慧上表現的更為理性和克制,在短暫的演講中他提到:

當很多人都在談論 AI,我並不擔心機器人會像人一樣思考,我擔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

可能是作為最早將智慧語音助理投入到大規模商業使用中的公司,對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非常有數了。

庫克呼籲要將更多的人性與價值觀融入到智慧技術當中,這樣在先進技術整體變革一個社會的時候,才不會讓人變得像機器一樣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官方主題是《發展數位經濟促進開放共用——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而庫克的演講可能是最沒有「跑題」的。

庫克談到,蘋果在中國的旅程始於 30 年前,那個時代蘋果 Apple II 大量進入中國,成為了許多當時高技術人才口中「電腦」的代名詞。

而現在,中國的開發者在蘋果生態中所獲得的總收入已經成為全球之最。蘋果公司為中國創造了 500 萬個工作崗位,有 180 萬中國開發者通過 App Store 獲得了 1120 億元人民幣的總收入。

蘋果會進一步降低開發者進入蘋果生態圈的門檻,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以此實現就業。

庫克表示將會讓蘋果繼續在中國實現全面運營,並推進使用 100% 的可再生能源,同時盡力的在中國的合作夥伴中推廣綠色能源的使用。

雖然在 AI 上的看法略有不同,但對中國環境的關心,可以說庫克和馬雲是一樣的了。

不過當然,庫克也沒忘記做廣告——「相信 AR 能夠幫助人們工作,而且幫助人們在教育醫療有所突破,讓世界更加美好。這也是蘋果為什麼要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增強現實平臺。」

這很明顯,就是告訴你們想要體驗最好的 AI 產品和最酷的 AR 產品,目前還是買 iPhone 最快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