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式暴力美學:盤點那些能拉著百噸導彈玩越野的蘇俄超重型底盤

赫魯雪夫執政時的前蘇聯一直癡迷於發展各種威力巨大的彈道導彈, 而很不重視發展航母, 因為赫魯雪夫認為發展核武和導彈比發展海軍更有前途, 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在導彈面前不過是活靶子。 在這種奇葩理念下, 蘇聯瘋狂的研發了多種有著世界之最稱號的導彈, 例如世界上威力最大、體積最大的SS-18“撒旦”彈道導彈。 此前, 陸基彈道導彈大都採用固定的發射井發射, 生存能力堪憂, 美國倒無所謂, 因為美國是以航母為核心威懾力量, 而蘇聯是以導彈為核心, 所以冷戰時期蘇聯想方設法提高導彈的生存能力,

為實現導彈機動發射能力而研發了眾多超重型越野底盤。 這些超重型底盤大多直接採用坦克或者船用發動機, 動力十分強勁, 並且都採用全輪驅動、全獨立懸掛提高通過性, 而輪胎也都採用大單胎, 看起來野性十足, 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盤點幾種著名的蘇俄超重型導彈底盤。

輪胎巨大無比的MAZ-7904

對比下駕駛室門就能感受到這貨輪胎有多大了

首先來看看MAZ-7904, MAZ-7904跟接下來盤點的幾款超重型底盤都由前蘇聯時期的馬茲汽車廠生產, 蘇聯解體後馬茲負責生產重型導彈底盤的工廠歸白俄羅斯所有,

成了如今的明斯克輪式車輛廠(MZKT), MZKT至今仍然在持續為俄羅斯提供各種超重型導彈底盤, 另外還將技術出口到了中國萬山和泰安特種車輛廠。 MAZ-7904是為了運載當時研發中的重達百噸的新型彈道導彈而研發, 以實現機動發射能力, 這裡可能又有許多人打趣說中國的貨車隨便都能拉幾百噸這有什麼牛的, 筆者只想說一句, 這些超重型底盤是拉著百噸的導彈去西伯利亞叢林越野的, 你讓中國貨車拉幾十噸去西伯利亞越個野我看看?

MAZ-7904在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測試

MAZ-7904在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測試

從圖片上看可能不大能感受到MAZ-7904的巨大, 但實際上其輪胎直徑都達到了3米, 比姚明都高一大截。 這些巨大的輪胎都是從日本普利司通定制, 屬於全鋼絲子午線胎, 造價也不菲。 除了輪胎非常巨大外, 其車身也非常寬, 達6.8米, 車頭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一個駕駛室, 而且兩個駕駛室都能夠控制這輛車, 因為車體實在太寬了, 行駛時不得不讓兩名駕駛員分別負責左右轉向。 兩個駕駛室中間留出巨大的空隙是為了方便運載重達百噸的導彈, 兩台發動機安裝在車體中央。 MAZ-7904車身高度為3.45米, 長32.2米, 車體自重達到了150噸, 運載能力超過200噸。

被遺棄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內的MAZ-7904

被遺棄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內的MAZ-7904

為了讓MAZ-7904能拉著百噸重的導彈在環境惡劣的西伯利亞叢林中巡航,蘇聯工程師們為其安裝了一台1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要知道這台機器原本是艦船用的,澎湃的動力配上巨大的輪胎讓MAZ-7904如同末日逃生用的諾亞方舟。除了這台直接為輪胎輸出驅動力的主發動機外,MAZ-7904上還有一台330馬力的V8 YAMZ- 328發動機,作為輔助動力。MAZ-7904採用12X12全輪驅動,並且是獨立懸掛,車體前後兩軸輪胎都可轉向,使其可以原地轉向。在後續測試中MAZ-7904暴露出一些缺陷,例如輪胎直徑太大而與地面接觸面積不足,容易陷車,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最終只建造了兩輛原型車,其中一輛在靜力測試中成了一堆廢鐵,另外一輛被遺棄在了哈薩克境內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

MAZ7907前身——MAZ-7906

多足巨無霸MAZ7907

針對MAZ-7904在測試中暴露出的缺陷,馬茲汽車廠開始研發軸數更多、輪胎直徑小的超重型底盤,8軸的MZA-7906和其改進型——12軸的MAZ-7907相繼問世。MAZ-7907和MAZ-7906一樣都是用來作為研發中的“Tselina-2”洲際導彈(RT-23)的運輸發射車,“Tselina-2”洲際導彈重達100噸。蘇聯工程師經過測試發現8軸的MAZ-7906還是無法滿足需求,於是接著在其基礎上研發了12軸的MAZ-7907,並且是24輪全驅,前後4軸8輪均可以轉向,同樣可以原地轉向。

多足巨無霸MAZ7907

多足巨無霸MAZ-7907

MAZ-7907車體長約30米,高4.5米,寬4.8米,自重超過百噸,最大載重量達到了220噸,最高時速40公里,採用獨立差速控制系統和全獨立懸架設計,其動力裝置為一台原本用於T-80主戰坦克的GTD-1250型燃氣輪機,最大輸出功率1250馬力,MAZ-7907也因此成了世界上唯一採用燃氣輪機作為動力的超重型軍用車。為了容納那台暴躁的燃氣輪機,蘇聯工程師將其駕駛室設計得非常巨大,因為還要塞入散熱裝置。值得一提的是,MAZ-7907不是由GTD-1250型燃氣輪機直接驅動,而是由安裝在車軸上的電動機驅動。MAZ-7907的24個車輪輪軸上都安裝有一台驅動電機,車上沒有機械變速箱和分動箱,燃氣輪機產生的動力帶動一台大功率發電機發電,然後再將電流通過電纜傳送給24台電機,所以MAZ-7907的車架上還佈滿了電纜。

多足巨無霸MZA-7907

多足巨無霸MZA-7907(注意電纜)

蘇聯解體後,用MZA-7907運載RT-23導彈的計畫下馬,MAZ-7907也只生產了兩輛原型車,之後歸白俄羅斯所有的MAZ-7907被用於民用領域,例如運輸大型的發電機、在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尋找可能存在的油田。1996年,兩個獨聯體國家商人租用了一輛MAZ-7907為他們運送一艘 88噸的遊艇,原本對於載重量達220噸的MAZ-7907來說,運輸這艘遊艇就當運玩具,然而這輛車以20公里的時速行駛了250公里後發生故障拋錨了,最終不得不被拖回工廠。

白楊-M導彈底盤——MAZ-79221

白楊-M導彈底盤——MAZ-79221

MAZ-7907是因為受到RT-23導彈長度的影響,使得車體也造得過長,雖然可以原地轉向,但30米的長度在野外行駛難免會到處磕磕碰碰,不適用也不安全,加上當時全電驅動車輛可靠性也不高,即便蘇聯不解體也基本沒有投入實際部署的可能。但是白楊系列導彈就不一樣了,以白楊-M為例,其彈長22.7米,導彈直徑1.86米,彈重47.2噸,體積和重量都比RT-23導彈小得多,但是射程也超過了1萬公里,實現機動發射相對更為容易,所以此後俄羅斯一直在潛心研發機動發射的白楊系列彈道導彈。早期白楊彈道導彈用的是7軸MAZ-7917底盤,後來的改進型白楊-M和亞爾斯都用的是8軸MAZ/MZKT-79221。

採用MAZ/MZKT-79221底盤的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

跋山涉水的白楊-M導彈發射車

8軸的MAZ/MZKT-79221是由7軸MAZ-7917底盤發展而來,是專門為白楊-M導彈研發,其動力裝置為一台YaMZ-847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847馬力,最大公路速度45千米每小時,行程範圍500公里。MAZ/MZKT-79221同樣為全獨立懸掛、全輪驅動,其前三軸和後三軸都可以轉向,使其也可原地轉向。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東風41洲際導彈正在測試的超重型底盤技術也來自白俄MZKT-79221,而俄羅斯曾試圖阻止白俄將其技術提供給中國,但沒能成功,之後俄羅斯準備在俄國內重建超重型導彈底盤生產線以報復白俄。彈道導彈採用超重型TEL(運輸、起豎、發射一體)雖然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但是往往面臨重心過高易翻車等問題,俄軍白楊導彈就曾多次發生翻車事故。至於導彈和航母誰的優勢更明顯,看看古巴導彈危機最後蘇聯為何慫了就明白了。

被遺棄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內的MAZ-7904

被遺棄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內的MAZ-7904

為了讓MAZ-7904能拉著百噸重的導彈在環境惡劣的西伯利亞叢林中巡航,蘇聯工程師們為其安裝了一台1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要知道這台機器原本是艦船用的,澎湃的動力配上巨大的輪胎讓MAZ-7904如同末日逃生用的諾亞方舟。除了這台直接為輪胎輸出驅動力的主發動機外,MAZ-7904上還有一台330馬力的V8 YAMZ- 328發動機,作為輔助動力。MAZ-7904採用12X12全輪驅動,並且是獨立懸掛,車體前後兩軸輪胎都可轉向,使其可以原地轉向。在後續測試中MAZ-7904暴露出一些缺陷,例如輪胎直徑太大而與地面接觸面積不足,容易陷車,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最終只建造了兩輛原型車,其中一輛在靜力測試中成了一堆廢鐵,另外一輛被遺棄在了哈薩克境內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

MAZ7907前身——MAZ-7906

多足巨無霸MAZ7907

針對MAZ-7904在測試中暴露出的缺陷,馬茲汽車廠開始研發軸數更多、輪胎直徑小的超重型底盤,8軸的MZA-7906和其改進型——12軸的MAZ-7907相繼問世。MAZ-7907和MAZ-7906一樣都是用來作為研發中的“Tselina-2”洲際導彈(RT-23)的運輸發射車,“Tselina-2”洲際導彈重達100噸。蘇聯工程師經過測試發現8軸的MAZ-7906還是無法滿足需求,於是接著在其基礎上研發了12軸的MAZ-7907,並且是24輪全驅,前後4軸8輪均可以轉向,同樣可以原地轉向。

多足巨無霸MAZ7907

多足巨無霸MAZ-7907

MAZ-7907車體長約30米,高4.5米,寬4.8米,自重超過百噸,最大載重量達到了220噸,最高時速40公里,採用獨立差速控制系統和全獨立懸架設計,其動力裝置為一台原本用於T-80主戰坦克的GTD-1250型燃氣輪機,最大輸出功率1250馬力,MAZ-7907也因此成了世界上唯一採用燃氣輪機作為動力的超重型軍用車。為了容納那台暴躁的燃氣輪機,蘇聯工程師將其駕駛室設計得非常巨大,因為還要塞入散熱裝置。值得一提的是,MAZ-7907不是由GTD-1250型燃氣輪機直接驅動,而是由安裝在車軸上的電動機驅動。MAZ-7907的24個車輪輪軸上都安裝有一台驅動電機,車上沒有機械變速箱和分動箱,燃氣輪機產生的動力帶動一台大功率發電機發電,然後再將電流通過電纜傳送給24台電機,所以MAZ-7907的車架上還佈滿了電纜。

多足巨無霸MZA-7907

多足巨無霸MZA-7907(注意電纜)

蘇聯解體後,用MZA-7907運載RT-23導彈的計畫下馬,MAZ-7907也只生產了兩輛原型車,之後歸白俄羅斯所有的MAZ-7907被用於民用領域,例如運輸大型的發電機、在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尋找可能存在的油田。1996年,兩個獨聯體國家商人租用了一輛MAZ-7907為他們運送一艘 88噸的遊艇,原本對於載重量達220噸的MAZ-7907來說,運輸這艘遊艇就當運玩具,然而這輛車以20公里的時速行駛了250公里後發生故障拋錨了,最終不得不被拖回工廠。

白楊-M導彈底盤——MAZ-79221

白楊-M導彈底盤——MAZ-79221

MAZ-7907是因為受到RT-23導彈長度的影響,使得車體也造得過長,雖然可以原地轉向,但30米的長度在野外行駛難免會到處磕磕碰碰,不適用也不安全,加上當時全電驅動車輛可靠性也不高,即便蘇聯不解體也基本沒有投入實際部署的可能。但是白楊系列導彈就不一樣了,以白楊-M為例,其彈長22.7米,導彈直徑1.86米,彈重47.2噸,體積和重量都比RT-23導彈小得多,但是射程也超過了1萬公里,實現機動發射相對更為容易,所以此後俄羅斯一直在潛心研發機動發射的白楊系列彈道導彈。早期白楊彈道導彈用的是7軸MAZ-7917底盤,後來的改進型白楊-M和亞爾斯都用的是8軸MAZ/MZKT-79221。

採用MAZ/MZKT-79221底盤的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

跋山涉水的白楊-M導彈發射車

8軸的MAZ/MZKT-79221是由7軸MAZ-7917底盤發展而來,是專門為白楊-M導彈研發,其動力裝置為一台YaMZ-847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847馬力,最大公路速度45千米每小時,行程範圍500公里。MAZ/MZKT-79221同樣為全獨立懸掛、全輪驅動,其前三軸和後三軸都可以轉向,使其也可原地轉向。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東風41洲際導彈正在測試的超重型底盤技術也來自白俄MZKT-79221,而俄羅斯曾試圖阻止白俄將其技術提供給中國,但沒能成功,之後俄羅斯準備在俄國內重建超重型導彈底盤生產線以報復白俄。彈道導彈採用超重型TEL(運輸、起豎、發射一體)雖然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但是往往面臨重心過高易翻車等問題,俄軍白楊導彈就曾多次發生翻車事故。至於導彈和航母誰的優勢更明顯,看看古巴導彈危機最後蘇聯為何慫了就明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