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話傅盛:企業不要給自己設限 邊界是後天長成的

“我覺得, 我和獵豹最大的成長就是理解了‘進化’本身。 ”

這是在11月9日, 獵豹移動

鈦媒體:音箱產品中還有哪些可以提升用戶體驗的地方?

傅盛:單輪交互一般都可以, 但複雜的多輪還是不行, 一般到第二輪問答就會跑偏了。

我們有一個原則, 就是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產品就不發。 包括聲紋識別, 它最高的準確率行業內是70-80%, 但這是嚴重不可用的資料。 為什麼?因為經常容易判斷錯, 一旦判斷錯兩次之後, 用戶會覺得這個東西特別傻, 而不是說你的產品比同行要好個70%。

包括我們在嚴格控制“物喚醒”的標準,

特別在午夜12點以後, 不能隨便碰個東西音箱就響了, 那是“午夜凶鈴”。 如果物喚醒多了, 兩三次後用戶就會拔掉音箱, 再也不用了。

鈦媒體:現在大公司都說 All in AI, 獵豹的差異化是什麼?

傅盛:增長路徑會有差異化。 這個事情最後要落地到產品本身, 用產品的思路去思考技術怎麼落地, 而不是去研發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技術。

其實這和所有行業的發展是一樣的。 先有一個技術的專利, 再等技術成熟後產品化。 我也拜訪了很多公司, 發現這些做智慧型機器人的, 以前有做吸塵器生產線的(製造流);也有教授和博士(技術流);就是沒有真正做互聯網產品的。

AI本質上有一個核心關鍵字:跨界。 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點, 核心是怎麼把AI應用起來,

而且能夠讓消費者用它。 我們做小雅音箱的時候, 把Echo所有的用戶行為看了一遍, 發現60%的用戶是做點歌, 所以我們當時就要求, 一定要把點歌的需求做得足夠好。

鈦媒體:怎麼判斷 AI 未來的趨勢, 這個行業的門檻會是什麼?

傅盛:我跟很多人對AI的看法不太一樣, 我認為AI技術一定會快速普及, 這個觀點也是亞馬遜的一個高管說的, 他說以後高中生就可以做AI。 所以大家現在都在談 all in AI, 本質上就是門檻低了。

我覺得實體經濟的春天要來了, 過去我們會說他們“重”, 但現在來看“重”反而是一種優勢, 所以獵豹也必須把軟體變成一個真正的實體, 把 AI 放在消費者能接觸到的產品中, 我們肯定會做硬體, 未來所有的設備都應該是智慧的。

談全球化:歐美流量貴, 東南亞變現差, 至於非洲……

鈦媒體:當下國內互聯網公司普遍在海外佈局, 和獵豹當時出海相比, 境況怎樣?

傅盛:獵豹抓住了一波最好的互聯網國際化的時機。 那時候安卓在全球流行, 我們是伴隨著安卓系統打勝仗。 當時美國用戶都很便宜, 才零點幾美金, 現在最後悔的是當時沒有把錢全砸進去(買流量)。

但今天來看, 歐美和中國的問題是一樣的, 移動互聯網不再增長, 它的紅利已經所剩無幾, 都要進入精細運營、深度運營和相互激烈競爭的狀態, 巨頭的力量會越來越強。

鈦媒體:東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是否有機會?

傅盛:我們在印度、印尼、非洲也獲取過大量用戶, 但是發現他們商業化能力特別弱。

比如印度。 我們把去年的利潤幾乎全投進了印度市場, 一天能獲取上百萬用戶, 結果發現印度用戶一個月願意掏幾十元的都很少, 這個國家發展比中國慢不止一拍。

而且在印度、印尼這樣的東南亞國家, 他們對當地語系化的屬性要求會特別多, 就會要求你做成下一個美團, 這就需要在本地做非常重的運營。

如果只看用戶量的增長, 海外的確是會更快, 我們有一個在非洲肯亞做點對點 WiFi 傳輸的產品, 在不維護的情況下每天還有快十萬的獲客, 但要想把這部分流量變現, 只能等非洲國家經濟崛起了。

鈦媒體:巨頭做出海業務會遭遇到什麼困境?

傅盛:巨頭的問題就是他們內部最精銳的人員一定會打國內市場,

派出去的成員(可能是實習生)得到的總部資源又很弱, 最後高層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也就不再繼續投錢。

另外, 中國本土市場對創業者依舊有誘惑。 不論是操作難度還是收入規模, 創業公司去深耕河南一個省, 也比去佈局海外幾個國家要簡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