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我的孩子,把我拉回了當下,並告訴我活在此時此地的藝術

我的孩子

把我拉回了當下

他就像一位嚴格的老師

指出我的所有缺點

並告訴我

活在此時此地的藝術

在我們的既定思維裡:

帶孩子是一項既偉大又繁重的負擔。 它會不斷地消磨你的意志, 考驗你的耐力, 讓你筋疲力盡;它也會讓你放下成人的包袱, 變得跟孩子一樣, 好像迎來了第二個童年。

帶孩子的意義, 不僅僅如此。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學家, 只要我們願意以孩子為師, 他會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3歲的兒子已經進行了多次的跳躍, 實際上, 已經肯定不止百次了。

“爸爸, 看!你喜不喜歡我這次跳的?看!”兒子激動地嚷嚷。

“這次是新的, 和前面的都不一樣!”他對自己的跳躍非常自豪。

前三次父親還興致勃勃, 但沒過一會兒就厭煩了。

“看, 你喜歡我這次跳的嗎?看我!”兒子的聲音帶著一點生氣。

父親看了看表, 似乎在考慮還要等多久?

“爸——爸!看我新跳的!”兒子的聲音已經氣得發抖,

就像抓住了一個不認真聽講的學生。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一個渴望獲得關注和認同的兒子, 一個心不在焉的父親。

從這個故事中, 我們可以明白關注的重要性。

在和別人交談到某個發自內心的話題時, 我們經常可以從對方的眼睛裡看出他們的心不在焉, 他也許在思考某些更為重要的事, 正如這位父親所做的那樣。

這種心不在焉常常使我們感到崩潰。 因為當我們失去別人的關注時, 我們就是在對著空氣說話。 這樣的談話, 既無趣, 也無尊重。 此時, 話語不過是乾枯的葉子, 從樹枝上飄下來, 落在哪裡?沒人在意。

當然, 也有那種令人振奮的例子。 當自己被他人全神貫注、不帶批評和預期地關注的時候,

我們會感覺到溫暖, 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孩子是一位嚴格的老師, 他指出並糾正我們成年人的所有缺點, 其中一個就是“活在當下”的藝術。

沒有活在當下, 也就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沒有了現實。

因為沉湎過去和暢想未來, 遠比活在當下更為容易,

所以很多人選擇從當下逃離。 他們喜歡幻想、展望以及過去的榮譽, 這當然比看孩子跳躍迷人得多。 以這種方式活著的人, 好像處在另一個時空, 儘管在開車、工作、走路、吃飯, 但是只有痛苦和驚喜和巨大刺激才能把他們拉回現實, 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夠以孩子為師, 領悟活在當下的意義, 那麼一切都會大不相同。

首先, 你會發現, 我們身邊的現實, 遠比我們內心的現實豐富得多。

一個人越是昏昏沉沉, 他眼前的一切就越是無聊:人、環境、物體、觀念等等, 好像都跟自己沒有關係。 但當你真的去留意他們時, 它們便呈現出了自己的實質和生命。

比如, 眼前的這個人不僅僅是我的顧客, 他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他的聲音因為害羞而有點微微發顫, 他的眼神是飄忽的, 他的腕錶帶在右手, 可能是個左撇子……

你可以不停地觀察下去, 眼前的這位“顧客”會改變你的感知模式, 他從一個抽象的概念變成了一個和你發生聯繫的新實體, 這對你們接下來的交流一定是有益的。

其次, 此時此地已經是你最好的狀態。

無論你身在何處, 都意味著你沒有別的地方可去, 因為你就身在此處。

過去, 如果你生活在影影綽綽的世界中, 你會儘快離開它。 因為你總想著一個目的, 並急於達成這個目的。 當你和朋友在一起, 你不是單純地享受他陪伴你的時光, 而是試圖給這次會面設定一個目標:我們把該做的都做完了嗎?事實卻是, 如果你的朋友正在陪伴你, 你就已經獲益良多。

這也是我們和孩子一起時才能學到的:慢下來,不緊張,活在當下,享受自己,你有權利不帶目的地生活。

最後,更多地把自己給予別人。

某一天,你在和丈夫交談,同時還在電腦前工作。雖然語言上儘量周到,但你的心思其實全在工作上。

在這個例子裡,工作成了你的中心,丈夫卻沒有,他只是一個外在的聲音。你的絕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工作上,這樣你們的談話品質很差。對丈夫,你太吝嗇自己了。於是你決定全身心地陪伴,正如你對孩子所做的那樣。

如果不是帶孩子的經歷,這些變化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你將帶著對現實的不滿、對無禮之徒的抱怨,沉重地走下去。沒人意識到自己的缺點,而你自己,也是如此,你正和那些你所討厭的人一樣,誰都不想改變什麼。

孩子們總是活在當下

因為他們帶著驚奇

他們可以看著風中搖曳的樹枝

眼睛隨著它們的擺動而微微地轉動

這一切讓他入迷

此時此刻

樹枝就是他們的一切

這就是活在當下。

對我們來說

這是一次有力的感染

我們也期待那種生活

有娃

youwa3000

(長按即可複製)

你就已經獲益良多。

這也是我們和孩子一起時才能學到的:慢下來,不緊張,活在當下,享受自己,你有權利不帶目的地生活。

最後,更多地把自己給予別人。

某一天,你在和丈夫交談,同時還在電腦前工作。雖然語言上儘量周到,但你的心思其實全在工作上。

在這個例子裡,工作成了你的中心,丈夫卻沒有,他只是一個外在的聲音。你的絕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工作上,這樣你們的談話品質很差。對丈夫,你太吝嗇自己了。於是你決定全身心地陪伴,正如你對孩子所做的那樣。

如果不是帶孩子的經歷,這些變化可能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你將帶著對現實的不滿、對無禮之徒的抱怨,沉重地走下去。沒人意識到自己的缺點,而你自己,也是如此,你正和那些你所討厭的人一樣,誰都不想改變什麼。

孩子們總是活在當下

因為他們帶著驚奇

他們可以看著風中搖曳的樹枝

眼睛隨著它們的擺動而微微地轉動

這一切讓他入迷

此時此刻

樹枝就是他們的一切

這就是活在當下。

對我們來說

這是一次有力的感染

我們也期待那種生活

有娃

youwa3000

(長按即可複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