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浙商銀行與國誠金融互掐 爆首起存管糾紛

華東新聞中心 梁軼雯

和訊網消息 從去年起陷入擠兌危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國誠金融近日又將矛頭指向了存管銀行——浙商銀行, 在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日期間發佈公告悲情控訴浙商銀行擅自挪用保證金500萬元。 而浙商銀行亦於昨日發佈公告否認此說法, 並怒斥國誠金融發佈虛假言論。 雙方之間的矛盾成為國內P2P平臺接入銀行存管後的暴露的首起糾紛。

待收4.5億元 國誠金融 “爆雷”遭擠兌

據工商註冊資訊以及國誠金融的的官網介紹顯示, 上海國誠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5月, 註冊資金5000萬,

旗下的P2P平臺國誠金融是一家專注于消費金融與上海地區房產抵押的綜合型理財平臺。

通過冠名電視欄目等, 國誠金融在上海的同類公司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不過去年下半年開始國誠金融不斷“爆雷“, 開始限制投資者提現。

去年8月, 國誠金融關聯公司上海國陽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始暫停客戶兌付並發佈暫停運營公告。 隨後有投資人稱國陽財富暫停運營是由於國誠金融不還欠款, 導致國陽財富資金鏈斷裂。 9月, 國陽資產董事長、同時為國誠金融的聯合創始人兼副董事長溫征, 前往虹口區經偵部門投案自首。

據國誠金融在投資人見面會上透露, 截至去年9月22日, 國誠金融待收資金4.5億元左右, 其中,

普惠消費信貸標的2.46億元, 上海房產抵押標的2億元。 另據媒體此前報導, 國誠金融逾期事件共涉及7000多名投資人, 而上海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部門已經受理了投資者的報案申請。

今年4月, 國誠金融發佈公告稱, 公司已經與有意向退出的投資人達成和解, 絕大部分履行了兌付義務。 由於催收效果不佳及權證人員卷款逃匿, 導致公司用於兌付投資人的現金不足, 30日應打款的部分投資人未能兌現。

國誠金融指責存管行挪用保證金 浙商銀行怒斥否認

據公開消息顯示, 2015年10月9日浙商銀行與國誠金融就資金存管達成戰略合作協定。 2016年6月24日, 國誠金融正式上線了浙商銀行的資金存管系統。

繼去年國誠金融 “爆雷”後, 多家媒體曾向浙商銀行詢問合作的具體事項,

但浙商銀行並未做出任何回應, 直至昨日強勢回應國誠金融的指責。

4月1日晚間10點26分, 此前一直忙於應對投資者兌付的國誠金融突然轉變了焦點, 將矛頭直指存管銀行, 發佈公告譴責浙商銀行擅自挪用保證金500萬。

據國誠金融公告表示:“2016年6月20日, 公司依據《浙商銀行保證金存管協議》約定將500萬保證金匯至指定帳戶, 同日, 浙商銀行未經我司允許且事後未通知我司, 擅自將上述保證金轉至浙商銀行內部帳戶, 任由浙商銀行挪為他用。 ”

“2016年12月23日, 浙商銀行主動找到我司, 聲稱浙商銀行通過技術手段, 使得公司存管資金躲過法院的查封, 投資人訴訟凍結的僅是帳戶額度, 非保證金。 為了防止同樣事件的再次發生,

要求解除存管, 將保證金儘快退回。 同日, 浙商銀行與我司簽訂《終止資金存管業務合作協定書》, 協議書約定, 我司應在2017年1月15日前結清全部的存管標, 浙商銀行將保證金退還至我司指定帳戶專用於投資人的兌付。 我司結清存管標後, 浙商銀行卻拒絕履行保證金的退換(還)義務。 “

面對突然而來的指責, 浙商銀行昨日發佈《關於對國誠金融發佈虛假資訊公告的聲明》, 憤然譴責國誠金融發佈資訊與事實情況嚴重不符, 屬於虛假資訊, 並表示對於國誠金融發佈虛假言論的行為, 保留追究其一切責任的權利。

浙商銀行在聲明中表示;“我行作為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嚴格按照《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開展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

為客戶提供充值、投資、放款、還款、提現等一站式專業服務。 國誠金融根據與我行簽署的存管協議存入我行的人民幣500萬元風險保證金至今仍在該公司風險保證金存管帳戶, 且該帳戶目前已被法院凍結。 後續, 我行將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法院指令及合同的相關約定進行操作。 ”

律師:P2P與銀行對接中摩擦難免

對於國誠金融突然將矛頭轉向存管銀行的做法, 不少業內人士都覺得前者似有在兌付危機後“推卸責任、賴在銀行身上”之嫌。 就雙方各執一詞的說辭, 和訊網就此連線法律界人士,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律師表示“判斷此事要具體視合同、以及資金狀態和帳戶情況而定。 ”

“P2P長久以來都是監管的灰色地帶,野蠻生長。所以P2P在和銀行的對接中,難免會因為管理方式和原則的不同處處碰壁。”他表示。

2016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元年。去年8月24日正式發佈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並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這被視為是P2P行業的監管細則。

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許多銀行尤其是一些國有大行在建立合作上非常謹慎,由於銀行不想為P2P平臺當增信背書工具、害怕“惹禍上身”,導致了互聯網借貸平臺與銀行磨合存管的進度非常緩慢。

據網貸之家、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2月27日,共有261家正常運營平臺宣佈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僅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0.93%。

“P2P長久以來都是監管的灰色地帶,野蠻生長。所以P2P在和銀行的對接中,難免會因為管理方式和原則的不同處處碰壁。”他表示。

2016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元年。去年8月24日正式發佈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並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這被視為是P2P行業的監管細則。

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許多銀行尤其是一些國有大行在建立合作上非常謹慎,由於銀行不想為P2P平臺當增信背書工具、害怕“惹禍上身”,導致了互聯網借貸平臺與銀行磨合存管的進度非常緩慢。

據網貸之家、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2月27日,共有261家正常運營平臺宣佈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僅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0.9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