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時間都去哪了,總抱怨沒時間,你缺的究竟是什麼

辛苦了一天, 下班回到家, 吃完晚飯、洗完澡, 看著堆積如山的事務, 完全提不起精神, 只想癱在床上刷刷手機;計畫好週末要學習、讀書、逛街……到了週末, 一覺睡到中午, 又窩在家裡看了幾集劇, 告訴自己:太累了, 下周再說吧;好不容易擠出一點時間, 可以幹點有意義的事情, 卻總是對自己說:先歇會吧, 狀態不好, 等狀態好一點再說;你有沒有發現, 很多時候, 制約我們成長和生產力的, 並不是時間, 而是我們的狀態。

據美國一項針對 2000 名員工的調查顯示:一個員工, 一個工作日裡, 能夠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時間, 平均只有 2 小時 53 分鐘, 不到 3 小時。 其他的時間呢?大多都消耗在各種無意義的邊邊角角, 以及狀態低落、分心、走神的區間。

這說明什麼呢?無論我們如何去規劃時間、壓榨時間, 如果我們無法改善自己的狀態, 即使能夠省下大量時間, 也未必能夠有效利用。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每天的日程, 基本是差不多的;每天能夠節省出來的時間, 也不會相差太多。 很多人在高強度的工作之後, 喜歡癱在床上, 一動也不想動, 認為自己在休息。 其實這是錯的。 除非是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比如搬磚), 否則, 躺在床上, 哪怕睡一覺, 對消除疲勞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因為, 休息只能消除肌肉疲勞, 無法消除大腦的疲勞。 導致大腦疲勞的因素, 有非常多, 比如壓力、焦慮、緊張、不良情緒……但歸根結底, 它們都跟同一個因素掛鉤:認知資源。 我們感覺到「累」, 是因為我們的認知資源, 被耗盡了。

那麼, 什麼是認知資源?舉個例子。 2+2 等於多少?我相信你不用思考, 就能立刻算出答案。 這時, 我們使用的是自動加工。 你甚至意識不到「計算」的過程,

因為它早已印刻在我們的記憶裡。 但如果我問你 783+482 呢?你就必須計算了。 3+2=5, 8+8=6進1, 7+4+1=12, 再排列一下, 得到1265。 在這個過程中, 你的前額葉皮層被啟動, 神經元變得興奮, 突觸電位改變, 神經遞質產生並被接收, 資訊不斷在神經元之間傳遞 —— 在那麼幾秒鐘裡, 這些部位協同活動, 完成了一次三位數的計算。 這些進行計算的能力, 就是認知資源。

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我們有意識, 上述過程就在不間斷地進行著。 甚至很多時候, 當我們聚焦在某項工作時, 大腦還在處理著別的資訊。 這時, 這部分認知資源, 就被佔用了 —— 儘管我們可能沒注意到。 我把前者稱為「顯性認知」, 把後者稱為「隱性認知」。 們的「顯性認知」, 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會是100%, 而是60%、80%, 甚至很可能是50%、30%。 為什麼呢?很簡單。 在日常工作中, 我們會不斷切換手上的事情。 做一會表格, 查一會材料, 刷一下知乎, 走神一下, 思考今晚吃什麼……諸如此類。 每一次切換時, 我們的大腦都會切換一次思考的內容, 從上一個工作過渡到下一個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 大腦並不會清除掉所有內容, 而是將一部分放在後臺, 繼續進行思考。

這種機制的本意是好的 —— 它可以使我們在複雜的環境裡, 提高大腦處理資訊的能力, 一次同時處理更多的資訊。 但是,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它很容易帶來一個後果:我們「隱性認知」的占比, 會越來越大, 直到擠壓了「顯性認知」。 就像用電腦時, 退出一個程式, 它所佔用的記憶體並不會完全釋放, 而是繼續保留著幾個執行緒, 留在後臺。 所以, 電腦開久了會感到卡, 就是因為記憶體被幕後程式耗盡了。 大腦也是一樣的。

那麼, 怎樣才能釋放這些被佔用的認知資源呢?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把腦子裡想的東西, 寫下來。 我們的大腦, 之所以會把資訊保留在「後臺」, 是因為:大腦認為這些資訊是重要的。它會想:我一定要記住它們,免得它們被遺忘了。尤其是對於什麼呢?未解決的問題。因為,未解決的問題,意味著不確定性,也意味著不穩定的狀態。而我們大腦,本質上是不喜歡「不確定」的,它會傾向於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你一定有過這種感覺:當大量問題懸而未決時,哪怕你強迫自己專心下來,也做不到。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些問題,渴望著立刻解決它們,或是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這種狀態,表現在外部,就形成了壓力。就叫做「契可尼效應」。

而將這些資訊記下來,就相當於給大腦釋放一個信號:這些資訊已經被記住了,它們不可能被遺忘,你就放心吧。這是引導大腦清空「隱性認知」,釋放認知資源最好的方法。

在我們準備睡覺時,腦子裡還有太多的想法,沒有得到安定。當「顯性認知」空置時,它們就從後臺切換到前臺,充斥在意識中,讓你久久無法入睡。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睡前日記。把這些想法寫出來,把一整天的困惑、心得、經歷,以及第二天的計畫,全部寫下來,將它們外部化。

你會發現,雖然很多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但單單只是把它們寫下來,放在一邊,告訴自己「明天再說」,也會心安很多。

是因為:大腦認為這些資訊是重要的。它會想:我一定要記住它們,免得它們被遺忘了。尤其是對於什麼呢?未解決的問題。因為,未解決的問題,意味著不確定性,也意味著不穩定的狀態。而我們大腦,本質上是不喜歡「不確定」的,它會傾向於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你一定有過這種感覺:當大量問題懸而未決時,哪怕你強迫自己專心下來,也做不到。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些問題,渴望著立刻解決它們,或是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這種狀態,表現在外部,就形成了壓力。就叫做「契可尼效應」。

而將這些資訊記下來,就相當於給大腦釋放一個信號:這些資訊已經被記住了,它們不可能被遺忘,你就放心吧。這是引導大腦清空「隱性認知」,釋放認知資源最好的方法。

在我們準備睡覺時,腦子裡還有太多的想法,沒有得到安定。當「顯性認知」空置時,它們就從後臺切換到前臺,充斥在意識中,讓你久久無法入睡。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睡前日記。把這些想法寫出來,把一整天的困惑、心得、經歷,以及第二天的計畫,全部寫下來,將它們外部化。

你會發現,雖然很多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但單單只是把它們寫下來,放在一邊,告訴自己「明天再說」,也會心安很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