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心臟病發作哪個時間段最危險?心臟病現在正是高發季!

心臟病發作哪個時間段最危險?

答案是:一年之中12月份最危險, 一周當中週一最危險, 一天當中清晨最危險!

瑞典一項發表在《歐洲心臟病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發現, 不同的日子會影響心臟病發作概率。 該研究在對15.6萬名住院治療的心臟病患者7年間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發現:從一年不同月份來看, 12月心臟病發作風險最高, 7月的心臟病發作病例最少;從一周中來看, 心臟病發作在星期一發生最多, 星期六最少。

將“時間”概念融入醫學研究, 國內也有相關研究。 山東中醫藥大學的王姍姍等教授聯合發表的《心腦血管疾病時間發病規律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中就提到了時間生物學和時間醫學,

而且提出上午6~9時為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峰時間。

一年之中12月份最危險

天冷是最大的因素

12月份心臟病發生風險最高, 跟寒冷關係很大!

12月份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此時人體耗氧量增加, 為維持正常體溫, 血管收縮、血壓增高, 心臟負荷也隨之增大。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oman A博士還提到, 天冷時人們易患呼吸系統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等都會加重原有心臟病的病情。 上海市東方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范慧敏教授介紹, 低溫時人體外周血管收縮, 造成血管阻力增加及血壓上升。 而血壓上升又會導致心臟負荷增加, 從而導致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加重。 英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復發的概率要比其他季節高出2~3倍。

另外為了禦寒, 天冷時人們的飲食傾向于高鹽、高脂肪, 新鮮蔬菜及水果的攝入量相對不足,

年底各種聚會也會相應的增多, 攝入過量, 給心腦血管帶來負擔。 加之天冷戶外活動減少, 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范慧敏教授建議, 到了冬天要注意保暖, 尤其是頭部和腳的保暖, 要選擇舒適、抗風的面料。 冬季運動前的熱身活動要比其他季節更充分, 不要做劇烈運動, 選擇相對較為緩和的運動。 多吃含葉酸、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 限制鈉鹽的攝入, 這對於有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病人也很重要。

一周當中週一最危險

心情焦慮是病因

之所以週一的心臟病發病風險最高, 更多是心理和情緒因素, 跟網上常說的“週一焦慮症”有一定關聯。

星期一人們的情緒最容易焦躁, 上班族承受的心理壓力最大, 而心臟病發作風險與壓力相關。 隨著壓力上升, 大腦內杏仁核活躍度也會上升, 會導致壓力水準進一步上升, 進而對動脈血管和心臟造成傷害, 提高心臟病發作風險, 所以週一最容易犯心臟病。

這方面國外有諸多研究資料支援:芬蘭研究發現, 週一的心腦血管病發病及死亡率比一周內其他幾天高出40%;英國一項涉及3000人的調查顯示,

約60%的上班族表示, 有1/4的人周日失眠, 46%的人週一不能集中精神工作;正如此次瑞典的研究結果顯示那樣, 星期一心臟病發作風險比週二到週五每天高11%。

其實所謂的“週一焦慮症”並不是醫學意義上的疾病, 而是對於週末放鬆的狀態的一種“慣性”, 週一意味著這種鬆散狀態突然“刹車”, 轉入緊張、正常的工作狀態, 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會產生一些不適的反應。 建議週五下午將辦公桌收拾乾淨, 列好下周要做事項的清單, 能減輕週一的焦躁情緒, 同時在週末的時候也不要玩兒得太過興奮, 勞逸結合, 應該把週末當成一個充電模式, 不要太累, 消耗太多體力。

一天當中清晨最危險

血液黏稠是問題

由山東中醫藥大學的王姍姍等教授聯合發表的《心腦血管疾病時間發病規律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中提到,美國醫學史上最重要的流行病學研究Framingham心臟研究組,對429例心臟性猝死患者調查結果表明,上午6~9時為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峰時間,一天中其他時間內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大致相似,高峰期間心臟性猝死的危險性至少比一天內其他時間的平均危險性高70%。

因此,這段時間常常被稱為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范慧敏教授說,究其原因在於,早晨起床後,身體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導致血壓上升,再加上整晚沒喝水,血液比較濃稠,容易發生栓塞。晨起時的動作最好輕柔、緩慢,還要及時補水。高血壓患者需遵醫囑,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長效降壓藥,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壓。

另外清晨剛剛醒來,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會產生一些不適的反應。所以范慧敏教授特別強調,每天清晨一定要多多注意,不建議大家起個大早就出門,不論是運動還是去買菜,等到九十點鐘以後,外面天氣暖和一些了再出門。如果出現氣短、皮膚黏膜、耳輪周圍、口唇鼻周等發紫,全身或下肢水腫等,一定要引起重視,這些都可能是心臟病的早期症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健康時報大夫說微信。微信關注方式:搜索“大夫說官微”

一天當中清晨最危險

血液黏稠是問題

由山東中醫藥大學的王姍姍等教授聯合發表的《心腦血管疾病時間發病規律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中提到,美國醫學史上最重要的流行病學研究Framingham心臟研究組,對429例心臟性猝死患者調查結果表明,上午6~9時為心臟性猝死發生的高峰時間,一天中其他時間內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大致相似,高峰期間心臟性猝死的危險性至少比一天內其他時間的平均危險性高70%。

因此,這段時間常常被稱為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范慧敏教授說,究其原因在於,早晨起床後,身體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導致血壓上升,再加上整晚沒喝水,血液比較濃稠,容易發生栓塞。晨起時的動作最好輕柔、緩慢,還要及時補水。高血壓患者需遵醫囑,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長效降壓藥,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壓。

另外清晨剛剛醒來,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會產生一些不適的反應。所以范慧敏教授特別強調,每天清晨一定要多多注意,不建議大家起個大早就出門,不論是運動還是去買菜,等到九十點鐘以後,外面天氣暖和一些了再出門。如果出現氣短、皮膚黏膜、耳輪周圍、口唇鼻周等發紫,全身或下肢水腫等,一定要引起重視,這些都可能是心臟病的早期症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健康時報大夫說微信。微信關注方式:搜索“大夫說官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