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脫歐之後的英國,另一個世界

男主播播報, 歡迎收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公佈的全球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測。 IMF資料顯示, 2017年全球經濟體排名中, 法國將躋身全球五大經濟體,

小幅超越英國。 這一領先優勢可能在2018年擴大。 IMF甚至還預測, 再過幾年印度也將會超越英國。 英國這是怎麼了, 前五的地位不保, 第六也要拿不住了?

在IMF公佈的排名中, 法國的GDP為2.575萬億美元, 英國為2.565萬億美元, 法國已經超越了英國。 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隨後也只得無奈承認這一事實, 在聲明中表示:“英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

在2016年的時候, 英國還是排名第五的經濟“優等生”, 當時, 歐洲著名智庫經濟與商業分析中心(CEBR)還發表過分析稱, 照此發展下去, 英國經濟將有望在未來十五年內成為繼中國、美國和印度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然而自從去年6月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 英國的經濟就發生了大逆轉。

2016年下半年, 英國經濟增長急劇放緩, 今年以來, 經濟增長更是跌落穀底。 與此同時, 其他能與之比肩的發達經濟體, 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這其中也包括英國將要說分手的歐盟, 他們的增長都在繼續。 這曾經讓英國的財政官員們憂心忡忡。

此外, 本國貨幣貶值, 物價急速上漲, 導致通脹迅速增長。 從2月開始, 英國的CPI和核心CPI 就雙雙突破了2%, 直至9月, CPI已經達到了3%。 英央行也是設有通脹目標的, 其設定的目標通脹率是2%, 也就是說, 這一目標已經穩穩的被完成了半年多了, 但工薪卻遠遠不能與通脹增速相比。 這讓早就可以加息的英國遲遲不敢動手。

直到今年第三季度, 英國GDP的增速終於有所上升,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0.4%,

高於前值和預測的資料。 第三季度占主導地位的服務業增長了0.4%, 工業產出增長了1.0%, 這是一年多來的最快增長。 雖然這與其之前的傲人成績, 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的成績相比, 都仍然較弱, 但經濟增長好於預期, 確實是消除了央行加息的最後一個屏障。

於是, 英國央行在11月2日公佈了會議紀要:貨幣政策委員會(MPC)以7-2的投票比例(預期6-3)支持加息。 英國央行加息25個基點至0.50%。 英國此次加息, 是自2007年7月, 也就是金融危機時期以來的第一次, 這也標誌著今後, 英央行成為了美聯儲、歐央行之後第三個退出寬鬆政策, 加入緊縮政策大軍的主要央行。

我們看到英國也加息了, 跟著世界腳步加息, 有些人認為英國經濟也復蘇有望了。

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這麼容易。 首先, 我們前面說了, 英國這次加息情況可謂是很特殊。 會議紀要也明確表示:“所有成員均認同, 未來的任何加息預計都將是漸進且有限的”, 也就是說, 英央行在今後的時間裡, 至少短期內, 對於持續升高利率還是持較為謹慎的觀望態度, 並不會強勢加息。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也是當今世界都在密切關注的問題——英國是否能夠平平穩穩的脫離歐盟。

首先, 我們都知道, 公投的結果只是英國脫歐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接下來英國要經歷的是與歐盟漫長的談判, 曾經有媒體報導過, 英國脫歐至少得兩年才能有結果, 這還是在一切都完全順利, 沒有任何阻隔的情況下的假設。

按照最快的兩年脫歐計畫, 今年年底雙方就應該就“退出條約”的基本協議(如:英國為未完成承諾支付退出費;英國和歐盟在外人員的待遇;處理未完結的歐盟法律案件;新的邊界規則), 而實際上, 脫歐的談判進展並不順利。

自今年3月底英國正式啟動脫歐程式開始, 脫歐談判已經進行了第六輪了, 現在離原本達成基本協議的計畫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本來有消息傳出雙方在“分手費”的問題上已經基本達成共識, 可在其他許多關鍵議題上仍然沒有取得突破進展, 且這個“分手費”談的時間也太久了, 這麼耗下去只會繼續拖垮英國經濟。

脫歐給英國帶來了眾多“危機”, 可這些“危機”卻是其他國家的“機遇”。 英國在金融界的地位舉足輕重, 既然要與歐盟“分手”了,那麼本來位於英國的一些歐洲當局總部肯定要撤離英國的。目前,歐盟已經宣佈,歐洲銀行管理局(EBA)總部將於2019年從倫敦遷至巴黎,將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遷至阿姆斯特丹。

歐盟的各局總部都要走了,許多其他金融機構(如日本野村證券、大和銀行;美國的高盛、美林、AIG、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斯坦利、JP摩根;德國的德意志銀行;法國的法國興業銀行和瑞士的瑞士信貸等等)有了離開的想法,英國本土金融企業(如勞合社保險、巴克萊銀行、皇家蘇格蘭銀行、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有了在歐盟成員國設立辦公室的想法,不少製造業、互聯網公司也有搬走的想法了。

倫敦市中心大約有36萬金融行業從業人員,有媒體預計,在這場“乾坤大挪移”中會走掉最多4萬人。這給英國帶來的會是經濟發展繼續減緩,失業率大增等等負面影響,可給其他國家,尤其是歐盟國家,帶來的將是巨大的發展機會。照這樣“乾坤大挪移”下去,可能英國還沒來得及跟歐盟正式“分手”,金融中心這個稱號就要率先“拋棄”英國了。

而在公民生活方面,英國在歐盟的時候,英國人往來於歐洲其他國家工作、生活、旅遊都十分方便。一旦脫歐,旅行不便還是小問題,更多已經居住在歐盟其他國家的英國公民,對自己還能不能繼續維持現在的合法居留和工作權益、醫療、社會福利等等方面都仍然不知,一些已經退休移居“陽光沙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養老的老人們,對如何終老都有著極大的恐慌。

因此,許多身在他國的英國公民,都在考慮申請入籍歐盟國家以繼續保留自己的歐盟公民待遇了。根據英國《衛報》2016年的報導,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幾個月,愛爾蘭、丹麥、義大利和瑞典等國家都有報告顯示,英國公民申請這些國家的國籍人數出現激增現象。報導稱,2016年前8個月,有2800名英國人在18個歐盟國家申請加入其國籍,同比增長250%;其中申請丹麥護照的人數較2015年的數字增長10倍,瑞典也有3倍的增長。

無論如何,英國已經邁出了脫歐的腳步,脫歐的好處我們都知道一些,比如:英國在立法、貿易、移民政策等方面都將有更多的自由權。今後到底發展如何,只能展望脫歐談判的進程進展而定,只有儘早徹底脫歐經濟才能得以復蘇,這些優勢才能逐步體現出來,下一步,我們拭目以待。

既然要與歐盟“分手”了,那麼本來位於英國的一些歐洲當局總部肯定要撤離英國的。目前,歐盟已經宣佈,歐洲銀行管理局(EBA)總部將於2019年從倫敦遷至巴黎,將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遷至阿姆斯特丹。

歐盟的各局總部都要走了,許多其他金融機構(如日本野村證券、大和銀行;美國的高盛、美林、AIG、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斯坦利、JP摩根;德國的德意志銀行;法國的法國興業銀行和瑞士的瑞士信貸等等)有了離開的想法,英國本土金融企業(如勞合社保險、巴克萊銀行、皇家蘇格蘭銀行、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有了在歐盟成員國設立辦公室的想法,不少製造業、互聯網公司也有搬走的想法了。

倫敦市中心大約有36萬金融行業從業人員,有媒體預計,在這場“乾坤大挪移”中會走掉最多4萬人。這給英國帶來的會是經濟發展繼續減緩,失業率大增等等負面影響,可給其他國家,尤其是歐盟國家,帶來的將是巨大的發展機會。照這樣“乾坤大挪移”下去,可能英國還沒來得及跟歐盟正式“分手”,金融中心這個稱號就要率先“拋棄”英國了。

而在公民生活方面,英國在歐盟的時候,英國人往來於歐洲其他國家工作、生活、旅遊都十分方便。一旦脫歐,旅行不便還是小問題,更多已經居住在歐盟其他國家的英國公民,對自己還能不能繼續維持現在的合法居留和工作權益、醫療、社會福利等等方面都仍然不知,一些已經退休移居“陽光沙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養老的老人們,對如何終老都有著極大的恐慌。

因此,許多身在他國的英國公民,都在考慮申請入籍歐盟國家以繼續保留自己的歐盟公民待遇了。根據英國《衛報》2016年的報導,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幾個月,愛爾蘭、丹麥、義大利和瑞典等國家都有報告顯示,英國公民申請這些國家的國籍人數出現激增現象。報導稱,2016年前8個月,有2800名英國人在18個歐盟國家申請加入其國籍,同比增長250%;其中申請丹麥護照的人數較2015年的數字增長10倍,瑞典也有3倍的增長。

無論如何,英國已經邁出了脫歐的腳步,脫歐的好處我們都知道一些,比如:英國在立法、貿易、移民政策等方面都將有更多的自由權。今後到底發展如何,只能展望脫歐談判的進程進展而定,只有儘早徹底脫歐經濟才能得以復蘇,這些優勢才能逐步體現出來,下一步,我們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