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海牛電臺39期-拉克絲:藏匿影中的光之少女

音訊整理:Miracle配圖:網路

“吾光十色, 十全十美!”——大元素使 拉克絲

本期海牛電臺, 就來講述拉克絲和她身上的故事。

內容整理於海牛電臺第39期

主講人:Riot Xie、Riot Guan、荔枝電臺沉默姑娘

月之暗面

這期節目以Pink Floyd于1973年發行的劃時代專輯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為開始。 這張40多年前的專輯裡, 其中的許多音效即便放在今天也十分先鋒與前衛。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著找找這支樂隊拍攝的專輯製作紀錄片。 在PC沒有普及的年代, 他們使用的複雜的電晶體構成的巨大電子設備製作出的這些音效令人嘖嘖稱奇。 即便拋開超時代的技術手段, 令Pink Floyd在同時代的搖滾樂團中脫穎而出的的是其非凡的藝術造詣,

以《月之暗面》一張專輯為例。 所有的歌詞都圍繞著不僅限於某一階層的感情, 而是人類的“苦悶與絕望”。 當Eclipse一曲曲終, 音樂消散之時, 一聲幾不可聞的人聲道出了事實:月亮沒有什麼暗面, in fact, it’s all dark。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專輯封面

這張專輯創作於上世紀70年代, 冷戰局勢愈發緊張, 一戰二戰相隔不過21年, 距離1945年二戰落幕已經過去20餘年, 第三次世界大戰仿佛已經近在眼前。 戰爭的陰雲盤旋不散, Pink Floyd的主唱兼貝斯手Roger Waters的父親就于二戰期間戰死沙場, 這件事影響了他一生的創作, Roger Waters的晚年創作始終圍繞著反戰和對戰爭的重新思考。 當時的年輕人普遍有著迷茫和焦躁的情緒:今天的一切努力可能隨著戰爭的槍炮在明天化為烏有, 那麼個人努力的意義何在?明天又在何方?

儘管帶著對未知未來的焦慮, 戰後的西方世界開始逐漸地恢復秩序。 與戰時的動盪不同, 穩定的局勢也意味著階級的固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 人們一方面努力地工作生存, 一方面掙扎著實現自身價值,

提升階級地位。 《Money》一曲應時而生, 簡單的歌詞卻很有音樂性, 風靡一時。

今天提到這張專輯當然也與這期的主題——光輝女郎拉克絲有關。 這張專輯的封面由Storm Thorgeson設計, 展現一束白光通過三棱鏡被分解為彩色光束。 和Dark Side of The Moon似乎沒有直接聯繫, 但冥冥中又與專輯氛圍十分契合。

過去的拉克絲:芭比娃娃和美國大妞

拉克絲從前的人物設定可謂典型的美國甜心, 仿佛當年徵兵海報上金髮碧眼、仰慕戰士、奉獻自己的海報女郎。 這種偉光正的設定深度不夠, 也略顯老套。 儘管不是每位元玩家都會留意背景故事, 但人物設定多多少少會影響遊戲體驗。

在背景故事裡“英雄聯盟”的概念還沒有移除的時候, 有一組名為的《審判日誌》的文章,

記錄每一位元英雄加入英雄聯盟的儀式。 拉克絲的審判日誌描述道, 儀式中蓋倫的幻影詢問拉克絲加入聯盟的理由。 拉克絲回答“以德瑪西亞之名, 為正義而戰”。 但來自《德瑪西亞優良公民行為準則》的空洞口號並不能搪塞蓋倫。 回憶湧上心頭, 繼哥哥蓋倫被送入軍中受訓之後, 年幼的拉克絲在最需要父母的時候, 也被父母無情地送入了軍隊。 她憑藉天賦與努力成為了軍中典範, 但“種種一切, 皆出自拉克絲自身純實真摯的愛國情操。 她只擔心若未能完成為心愛的祖國獻上一己之力, 必須面對伴隨而來的空虛飄無”。 最終, 她道出加入聯盟的真正理由:因為她已一無所有。

這看似深刻, 但其實劇情與情感邏輯都有所欠缺的背景設定,

最終也隨著德瑪西亞的更新被拋棄了。 新的設定讓德瑪西亞成為了一個團結、封閉、畏懼魔法的國家。 拉克絲作為法師代表, 她的故事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隨著《金剛:骷髏島》的上映, 有心的讀者應該也留意到, 《血肉與石頭》幾乎就是《金剛》的翻版。 故事中都有一位元需要守護的金髮女孩, 只不過巨大的猩猩變成了長翅膀的正義巨像。 《血肉與石頭》講述拉克絲的魔法之力在德瑪西亞是絕對的禁忌。 拉克絲的母親決心請境內的“廢魔使”秘密清除拉克絲的魔法能力。 但在與加里奧的偶然邂逅之後, 拉克絲改變了對魔法能力的看法, 重新振作起來的故事。

將金剛換成加里奧,就是《血肉與石頭》的故事梗概

故事中的廢魔使仿佛中世紀殘忍的女巫獵人,所有接受廢魔使清洗的人必須就著藥水吞下禁魔石,被扔去城外的貧民窟。由於拉克絲的貴族身份和母親的秘密安排,拉克絲不會被放逐,但免不了禁魔石帶來的極端痛苦。萬幸的是,在加里奧的勸導和秘密組織光照者的引導之下,拉克絲最終接納了自己,並運用自己的能力守護德瑪西亞。

光照者和光照派

憑藉《達·芬奇密碼》,丹·布朗紅極一時,同系列的另一部小說《天使與魔鬼》講述了歷史上一個神秘的組織:光照派(又名光明會)。在公開的檔中,這個成立於巴伐利亞的組織只活動了短短八年便遭到地方當局的血腥鎮壓。

說到秘密組織,與光照派相比,共濟會(Free-Mason)的歷史與知名度似乎大得多。諾克薩斯背景故事中的War-Mason明顯致敬了Free-Mason。共濟會與光照派有一定交叉。共濟會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據傳廣東地區的“洪門”就是中國的共濟會。圍繞共濟會的陰謀論層出不窮。有人認為共濟會早就拉攏了外星人,華盛頓在成為美國總統之時已經遇害,後來的美國第一任總統是某位共濟會高層假扮的,所以一美元紙幣上才會出現共濟會的標誌——全能之眼。

一元紙幣上出現的全能之眼

雖然陰謀論總能吸引眼球,但目前較為可靠的說法認為,共濟會所謂“新世界的秩序”指的其實是啟蒙運動。17世紀末期,光照派拉攏了當時科學、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入會,但他們推崇的科學理性觸怒了教會,最終招來了血光之災——《天使與魔鬼》正講述了光照派殘黨和梵蒂岡教會數百年的鬥爭。

共濟會和光照派某種程度上都繼承了諾斯底(gnostic)學派的思想,也譯為靈知派。主要宣揚物質和精神的二元論,崇尚理性與光明。不過到了光照派這裡稍微有點跑偏了。地獄的魔王路西法(Lucifer)的名字中“Luci”指的正是光明。這也成為了被教會抓住的把柄,教會稱光照派就是撒旦的象徵,就是一群十惡不赦的動亂分子。

拉克絲背景故事裡的秘密團體“光照者”,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帶有武裝力量的紅十字會,和盧錫安故事中出現的醫院騎士團是同樣的性質。這個慈善組織在德瑪西亞境內公開活動。但當拉克絲的魔法力量成熟後,她被直接送往光照者的內部核心,在擺脫魔法和用魔法秘密守護德瑪西亞之間,拉克絲選擇了後者。

背景故事裡的光照者選擇秘密守護理性嚴格的德瑪西亞,現實世界中的光照派推崇科學理性,也密謀推翻宗教象徵的教會。英雄聯盟背景中的魔法與科學往往取材于現實世界中的種種流派。這其間的影射與反轉,還待各位讀者自己品味了。

德瑪西亞徽章與共濟會標誌對比

不知道是否刻意為之,更新後的德瑪西亞徽記也採用了嚴謹的對稱設計,如果將徽記倒轉過來,與共濟會的標誌仿佛有那麼一些相似。看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天使與魔鬼》電影版的讀者可能會對其中對稱字的設計有印象。歷史上光照派是否真的使用過對稱字,真正的對稱字是什麼樣子,已幾乎不可考證。小說插圖中的對稱字是丹·布朗找人設計的,除了光照派(Illuminati)外,這位設計師還設計了地、氣、火、水(earth、air、fire、water)四個單詞。

古希臘哲人所提出構成世界的四種基本元素,幾千年來廣泛地影響了人類的科學探索與藝術創作。拋開別的不談,近代的遊戲設計幾乎離不開這套設定。大元素使的設計概念也來源於此,這套皮膚共有十個造型,對應十種不同的元素。宣傳語翻譯“吾光十色、十全十美”正出自主講Riot Xie老師之手。這套皮膚的機制設定兩個相關的基礎元素可以合成新的元素,而對立的元素則一律會合成暗元素。小故事《血肉與石頭》中,拉克絲在焦慮時一直默念“影不為光所容(A shadow fades before the light)”,她認為自己的魔法能力是邪惡的,希望能拜託這股力量,而當她擺脫心魔之後,這句話也變成了“影隨光輝(A shadow thrives beside the light)”。

《天使與魔鬼》中出現的對稱字

The Horror, the horror!

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的《現代啟示錄》是一部以越戰為背景的著名電影。這場戰爭並未像美軍將領豪言的那樣迅速結束,曠日持久的戰事為美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催生了以菲茨傑拉德、海明威為代表的的“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以克魯亞克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X一代(Generation X)。這些在《阿甘正傳》、《現代啟示錄》和《禁閉島》中都有所表現。在電影《禁閉島》中展現的越南仿佛原始社會,這也使得美軍將領十分自信,將自己視為現代文明的代表,一定會迅速解決這場對抗“落後文明”的戰爭。然而,戰事僵持不下,國內的反戰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最後以美軍撤兵作為收場。

家喻戶曉的《阿甘正傳》講述了這個時期的故事

之所以提到越戰,是因為大元素使拉克絲在變身暗形態的時候的一句臺詞:恐怖,恐怖啊,The Horror, the Horror。這句臺詞對國內玩家來說不明所以的臺詞,出典於約瑟夫·康拉德 (Joseph Conrad)的著名中篇小說《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小說講述了英國船長馬婁來到殖民地剛果,結識另一名殖民者庫爾茲的故事。馬婁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歐洲精英的代表,在抵達剛果之前曾堅信“殖民者像傳遞火炬一般,將文明帶到了非洲”,然而,在親眼目睹殖民者對土著居民的剝削後,他的內心發生了動搖。他同情這些居民,認為他們除了膚色不同外,與自己沒有區別,但他同時認為這些居民確實野蠻、未經開化。這兩種觀點使他充滿了矛盾。與此相對應,殖民者庫爾茲十分貪婪,曾經受過的教育成為剝削土著人民的工具,不擇手段為自己帶來利益。染病的庫爾茲臨終時高喊“The horror, the horror!”——不知令他恐懼的究竟是土著,是前半生被貪婪迷惑雙眼的自己,還是人性的黑暗?德瑪西亞對擁有魔法者採取堅決且殘酷的清洗策略。很難想像以這個偉光正做派著稱的國家在暗地裡居然會對異己者如此嚴酷,仿佛那個年代歐洲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分子。“The horror, the horror”是否代表拉克絲覺悟了某些道理呢?

我們曾經討論過,拉克絲的能力也許來自某種神秘的母系遺傳。在聯盟審判日誌中,拉克絲的母親名為莉莉亞。也許設計師們也認為這個過於普通的名字不符合她的貴族地位,在新的故事中改成了奧格莎。一般而言,越複雜的名字越能體現主人的高貴程度。比起平易近人的Annie、Lulu,Fiora、Luxanna(拉克珊娜,拉克絲的本名)顯然不那麼常見。奧格莎的名字有什麼特殊涵義暫時還沒有線索,不過就難以發音的程度與語音的優雅而言,比以前簡單的莉莉亞要更加契合人設。

各種標誌的對比

從月之暗面、秘密組織到越戰,我們討論了許多“暗面”,但正如開頭平克·佛洛德樂隊的那首曲子一樣,沒有絕對的暗面“In fact, it’s all dark.”光有時七彩、有時單一,這都是光芒的本色。作為光輝女郎,在之後的衝突中她會不會展現其他的特質?不僅與哥哥蓋倫的糾結,故事中從未提及的拉克絲的父親會不會成為伏筆?光照者騎士團的首領卡欣娜也是女性,這是巧合嗎?神似刺客信條LOGO的大元素使標誌,比起德瑪西亞的徽記與共濟會標誌更加相似——一位元掌握禁忌力量的少女,在地下受到了秘密組織的説明,成為秘密組織的核心力量,再加上各種“光”的元素,好像怎麼說都與光照派的隱喻脫不開關係。禁魔的德瑪西亞其實仍然需要魔法的保護,故事的走向終會如何?這一支力量今後會暴露出來還是會默默消失?拉克絲的大元素使皮膚語音一共有一千多句,其中很多都提到拉克絲對人性和文明的思考,拉克絲不再是那個很傻很天真的單純少女,她對德瑪西亞和自己的使命有了獨特的理解。同逐漸成長的拉克絲一樣,設計師不再滿足于淺層的典型塑造,德瑪西亞的背景更新充滿了複雜的矛盾和人性的衝突。如果各位朋友對這期主題有任何想法,歡迎在各個平臺與我們討論。

將金剛換成加里奧,就是《血肉與石頭》的故事梗概

故事中的廢魔使仿佛中世紀殘忍的女巫獵人,所有接受廢魔使清洗的人必須就著藥水吞下禁魔石,被扔去城外的貧民窟。由於拉克絲的貴族身份和母親的秘密安排,拉克絲不會被放逐,但免不了禁魔石帶來的極端痛苦。萬幸的是,在加里奧的勸導和秘密組織光照者的引導之下,拉克絲最終接納了自己,並運用自己的能力守護德瑪西亞。

光照者和光照派

憑藉《達·芬奇密碼》,丹·布朗紅極一時,同系列的另一部小說《天使與魔鬼》講述了歷史上一個神秘的組織:光照派(又名光明會)。在公開的檔中,這個成立於巴伐利亞的組織只活動了短短八年便遭到地方當局的血腥鎮壓。

說到秘密組織,與光照派相比,共濟會(Free-Mason)的歷史與知名度似乎大得多。諾克薩斯背景故事中的War-Mason明顯致敬了Free-Mason。共濟會與光照派有一定交叉。共濟會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據傳廣東地區的“洪門”就是中國的共濟會。圍繞共濟會的陰謀論層出不窮。有人認為共濟會早就拉攏了外星人,華盛頓在成為美國總統之時已經遇害,後來的美國第一任總統是某位共濟會高層假扮的,所以一美元紙幣上才會出現共濟會的標誌——全能之眼。

一元紙幣上出現的全能之眼

雖然陰謀論總能吸引眼球,但目前較為可靠的說法認為,共濟會所謂“新世界的秩序”指的其實是啟蒙運動。17世紀末期,光照派拉攏了當時科學、藝術界的知名人士入會,但他們推崇的科學理性觸怒了教會,最終招來了血光之災——《天使與魔鬼》正講述了光照派殘黨和梵蒂岡教會數百年的鬥爭。

共濟會和光照派某種程度上都繼承了諾斯底(gnostic)學派的思想,也譯為靈知派。主要宣揚物質和精神的二元論,崇尚理性與光明。不過到了光照派這裡稍微有點跑偏了。地獄的魔王路西法(Lucifer)的名字中“Luci”指的正是光明。這也成為了被教會抓住的把柄,教會稱光照派就是撒旦的象徵,就是一群十惡不赦的動亂分子。

拉克絲背景故事裡的秘密團體“光照者”,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帶有武裝力量的紅十字會,和盧錫安故事中出現的醫院騎士團是同樣的性質。這個慈善組織在德瑪西亞境內公開活動。但當拉克絲的魔法力量成熟後,她被直接送往光照者的內部核心,在擺脫魔法和用魔法秘密守護德瑪西亞之間,拉克絲選擇了後者。

背景故事裡的光照者選擇秘密守護理性嚴格的德瑪西亞,現實世界中的光照派推崇科學理性,也密謀推翻宗教象徵的教會。英雄聯盟背景中的魔法與科學往往取材于現實世界中的種種流派。這其間的影射與反轉,還待各位讀者自己品味了。

德瑪西亞徽章與共濟會標誌對比

不知道是否刻意為之,更新後的德瑪西亞徽記也採用了嚴謹的對稱設計,如果將徽記倒轉過來,與共濟會的標誌仿佛有那麼一些相似。看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天使與魔鬼》電影版的讀者可能會對其中對稱字的設計有印象。歷史上光照派是否真的使用過對稱字,真正的對稱字是什麼樣子,已幾乎不可考證。小說插圖中的對稱字是丹·布朗找人設計的,除了光照派(Illuminati)外,這位設計師還設計了地、氣、火、水(earth、air、fire、water)四個單詞。

古希臘哲人所提出構成世界的四種基本元素,幾千年來廣泛地影響了人類的科學探索與藝術創作。拋開別的不談,近代的遊戲設計幾乎離不開這套設定。大元素使的設計概念也來源於此,這套皮膚共有十個造型,對應十種不同的元素。宣傳語翻譯“吾光十色、十全十美”正出自主講Riot Xie老師之手。這套皮膚的機制設定兩個相關的基礎元素可以合成新的元素,而對立的元素則一律會合成暗元素。小故事《血肉與石頭》中,拉克絲在焦慮時一直默念“影不為光所容(A shadow fades before the light)”,她認為自己的魔法能力是邪惡的,希望能拜託這股力量,而當她擺脫心魔之後,這句話也變成了“影隨光輝(A shadow thrives beside the light)”。

《天使與魔鬼》中出現的對稱字

The Horror, the horror!

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的《現代啟示錄》是一部以越戰為背景的著名電影。這場戰爭並未像美軍將領豪言的那樣迅速結束,曠日持久的戰事為美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催生了以菲茨傑拉德、海明威為代表的的“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以克魯亞克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X一代(Generation X)。這些在《阿甘正傳》、《現代啟示錄》和《禁閉島》中都有所表現。在電影《禁閉島》中展現的越南仿佛原始社會,這也使得美軍將領十分自信,將自己視為現代文明的代表,一定會迅速解決這場對抗“落後文明”的戰爭。然而,戰事僵持不下,國內的反戰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最後以美軍撤兵作為收場。

家喻戶曉的《阿甘正傳》講述了這個時期的故事

之所以提到越戰,是因為大元素使拉克絲在變身暗形態的時候的一句臺詞:恐怖,恐怖啊,The Horror, the Horror。這句臺詞對國內玩家來說不明所以的臺詞,出典於約瑟夫·康拉德 (Joseph Conrad)的著名中篇小說《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小說講述了英國船長馬婁來到殖民地剛果,結識另一名殖民者庫爾茲的故事。馬婁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歐洲精英的代表,在抵達剛果之前曾堅信“殖民者像傳遞火炬一般,將文明帶到了非洲”,然而,在親眼目睹殖民者對土著居民的剝削後,他的內心發生了動搖。他同情這些居民,認為他們除了膚色不同外,與自己沒有區別,但他同時認為這些居民確實野蠻、未經開化。這兩種觀點使他充滿了矛盾。與此相對應,殖民者庫爾茲十分貪婪,曾經受過的教育成為剝削土著人民的工具,不擇手段為自己帶來利益。染病的庫爾茲臨終時高喊“The horror, the horror!”——不知令他恐懼的究竟是土著,是前半生被貪婪迷惑雙眼的自己,還是人性的黑暗?德瑪西亞對擁有魔法者採取堅決且殘酷的清洗策略。很難想像以這個偉光正做派著稱的國家在暗地裡居然會對異己者如此嚴酷,仿佛那個年代歐洲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分子。“The horror, the horror”是否代表拉克絲覺悟了某些道理呢?

我們曾經討論過,拉克絲的能力也許來自某種神秘的母系遺傳。在聯盟審判日誌中,拉克絲的母親名為莉莉亞。也許設計師們也認為這個過於普通的名字不符合她的貴族地位,在新的故事中改成了奧格莎。一般而言,越複雜的名字越能體現主人的高貴程度。比起平易近人的Annie、Lulu,Fiora、Luxanna(拉克珊娜,拉克絲的本名)顯然不那麼常見。奧格莎的名字有什麼特殊涵義暫時還沒有線索,不過就難以發音的程度與語音的優雅而言,比以前簡單的莉莉亞要更加契合人設。

各種標誌的對比

從月之暗面、秘密組織到越戰,我們討論了許多“暗面”,但正如開頭平克·佛洛德樂隊的那首曲子一樣,沒有絕對的暗面“In fact, it’s all dark.”光有時七彩、有時單一,這都是光芒的本色。作為光輝女郎,在之後的衝突中她會不會展現其他的特質?不僅與哥哥蓋倫的糾結,故事中從未提及的拉克絲的父親會不會成為伏筆?光照者騎士團的首領卡欣娜也是女性,這是巧合嗎?神似刺客信條LOGO的大元素使標誌,比起德瑪西亞的徽記與共濟會標誌更加相似——一位元掌握禁忌力量的少女,在地下受到了秘密組織的説明,成為秘密組織的核心力量,再加上各種“光”的元素,好像怎麼說都與光照派的隱喻脫不開關係。禁魔的德瑪西亞其實仍然需要魔法的保護,故事的走向終會如何?這一支力量今後會暴露出來還是會默默消失?拉克絲的大元素使皮膚語音一共有一千多句,其中很多都提到拉克絲對人性和文明的思考,拉克絲不再是那個很傻很天真的單純少女,她對德瑪西亞和自己的使命有了獨特的理解。同逐漸成長的拉克絲一樣,設計師不再滿足于淺層的典型塑造,德瑪西亞的背景更新充滿了複雜的矛盾和人性的衝突。如果各位朋友對這期主題有任何想法,歡迎在各個平臺與我們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