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以為巴黎浪漫?那是你不懂巴黎

據悉, 在11月的最後一天, 巴黎下雪了。

若要選擇一座最浪漫的城市, 巴黎肯定榜上有名。 不, 肯定會是第一名。 雜誌TheTime Out還真的有做過調查, 不出所料, 第一名就是巴黎, 同時也是最佳約會地點。 順帶一提, 中國最浪漫的城市是北京, 全球第四。

至於能比巴黎更浪漫的地方, 大概也只有下雪的巴黎了吧。

先看看幾張巴黎的雪景吧!

雪中的艾菲爾鐵塔

塞納河畔的雪景

燈火通明的盧浮宮雪夜

連街景也能很美

下雪的巴黎, 不過在哪裡, 都能美成一幅風景。 也撩起了多少人心中那股想談戀愛的悸動, 想想看, 和戀人依偎圍著同條圍巾,

漫步在雪中的塞內河畔。

多!浪!漫!

然而巴黎的浪漫, 也可能只是你想太多。

有一種症候群, 就叫做巴黎症候群。 根據百度百科, 巴黎症候群的病因是旅遊者在巴黎發現, 真實的巴黎和他們瞭解的想像的差異巨大, 進而引發的一種心理疾病。 簡單來說, 就是幻想破滅了。

這種症狀尤其發生在日本人身上, 日本人對於巴黎的熱愛是眾所皆知。 他們喜愛精緻的法式料理、路易威登的包包, 以及法國人優雅有禮的舉止。 他們認為巴黎的人們都是親切有禮, 道路環境十分整潔, 治安良好。 但當在巴黎生活後, 才發現原來一切都相反…

的確, 在法國人自己眼中, 他們也不覺得巴黎有何浪漫之處。

巴黎的治安一直都有問題, 很大的問題。 各種搶包打劫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儘管在一些治安稍微好點的區域, 也是有很多闖空門的新聞。 只要沒打死人, 都還算小事。

巴黎的環境衛生也不算好, 亂扔煙蒂的人很多, 滿街也都是老鼠跑竄。 今年初巴黎市才通過150萬歐元預算要淨化首都, 他們每年甚至都要花上5億歐元在衛生方面。

巴黎確實充滿了他的問題,那浪漫之都又是從何而來?

或許有人會說,是電影和小說中過度渲染。但要是巴黎跟浪漫根本沾不上邊,也不會被寫進小說、拍進電影中那麼多次。巴黎的浪漫,或許來自他的歷史,和法國人的率真吧。

作為國際大都市,巴黎的歷史肯定悠久,悠久的歷史必然孕育出悠久的文化。相較於浪漫之都,巴黎或許更該被稱為文化之都。自中世紀以來,歐洲的文化史上,必然有巴黎的一席之地。

作為文化重鎮,說到巴黎通常會想到從17世紀開始的文化沙龍。這種聚集了社會上所有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的聚會,讓彼此志趣相投的人們能互相交流,激蕩出更多火花。不僅產生了許多的畫作、詩篇,也促使許多心思想的誕生。

此外,巴黎也一直是世界上所有文藝人的理想之地。伍迪艾倫執導的電影《午夜巴黎》,從中就可以看到20世紀初的巴黎彙集了全世界最優秀的創作者,如海明威、費茲傑羅、達利等人。

巴黎本地更是有許多優秀的文化人,引領了整個世界的藝術創作、哲學思想。隨便舉例來說:19世紀有巴爾扎克、普魯斯特、波德賴爾、喬治·桑、蕭邦、王爾德;20世紀紀德、薩特、波夫娃、加繆、羅蘭·巴特、福科等。

正因為巴黎這一大群優秀的文化創作者,他們在這座城市中生活,他們的創造力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豐富的人文背景,使巴黎得以籠罩藝術的靈光之下。

法國人的生活,也是浪漫的原因之一。

巴黎從不為浪漫而浪漫,因為這樣就不浪漫了。巴黎的街角處處有咖啡館,人手一杯咖啡,或走在路上,或坐在塞納-馬恩省河左岸。又或者心血來潮,就買束花回家插著,在中國人眼中,甚至全世界的眼中,那就是一種情趣。

但對他們來說,這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或許是因為他們隨興率真的性格,不假於掩飾自己。像是買花也不需要什麼原因,覺得美就是最好的原因。他們用一種感性審美的方式生活,生活自然也就浪漫起來。

曾在網上看過有人分享的一個故事:

那是09年的巴黎,我和老婆搭著地鐵。車廂內的通風不太好,車上的人們昏昏欲睡。只有少數幾人輕聲交談著,卻仍被地鐵疾駛的聲響蓋過,形成一種除了機械的沉默。

然而,一個姑娘突然站起,打破了這沉默。

那是一個穿著打扮皆十分文藝的姑娘,帶著眼鏡拿著本書。“我有幾段話,想讀給大家聽”。她舉起她的詩集,像車廂內的大家展示。

於是,她開始朗讀起了詩集。我實際上聽不大懂她所說的,但看著她的表情,卻是十分投入在那其中。隨著她抑揚頓挫的聲音,漸漸吸引住車廂內所有人的目光,坐在我對面的一位青年甚至就放下手機,專心的聽著朗誦。

朗讀的途中,這位姑娘似乎也再次受到詩句的感動。她朗讀得越來越慢,但聲音卻越發大聲。在某些段落,她甚至輕摀著嘴,難掩著激動。但我心裡的訝異其實更多,心想:這就是巴黎啊。

突然,車到站了。她朗讀的聲音嘎然而止。輕聲說了句“謝謝”,把詩集胡亂塞住包中,轉身就要下車。

但故事的句點不在這邊畫下。

在那朗讀的姑娘轉身時,我對面的那位青年倏忽的站起,喊了聲“請等等”。那姑娘一回頭,便拉住了她的手,擁抱,親吻。

這時車子啟動,出站。車廂內卻是掌聲雷動,每個人都為了他們鼓掌著。

這時我心想:這才是巴黎啊。

巴黎的浪漫

從來就不是因為巴黎

而是因為巴黎裡的人們

活的浪漫

在這下雪的巴黎,或許下一個轉角就是浪漫。

他們每年甚至都要花上5億歐元在衛生方面。

巴黎確實充滿了他的問題,那浪漫之都又是從何而來?

或許有人會說,是電影和小說中過度渲染。但要是巴黎跟浪漫根本沾不上邊,也不會被寫進小說、拍進電影中那麼多次。巴黎的浪漫,或許來自他的歷史,和法國人的率真吧。

作為國際大都市,巴黎的歷史肯定悠久,悠久的歷史必然孕育出悠久的文化。相較於浪漫之都,巴黎或許更該被稱為文化之都。自中世紀以來,歐洲的文化史上,必然有巴黎的一席之地。

作為文化重鎮,說到巴黎通常會想到從17世紀開始的文化沙龍。這種聚集了社會上所有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的聚會,讓彼此志趣相投的人們能互相交流,激蕩出更多火花。不僅產生了許多的畫作、詩篇,也促使許多心思想的誕生。

此外,巴黎也一直是世界上所有文藝人的理想之地。伍迪艾倫執導的電影《午夜巴黎》,從中就可以看到20世紀初的巴黎彙集了全世界最優秀的創作者,如海明威、費茲傑羅、達利等人。

巴黎本地更是有許多優秀的文化人,引領了整個世界的藝術創作、哲學思想。隨便舉例來說:19世紀有巴爾扎克、普魯斯特、波德賴爾、喬治·桑、蕭邦、王爾德;20世紀紀德、薩特、波夫娃、加繆、羅蘭·巴特、福科等。

正因為巴黎這一大群優秀的文化創作者,他們在這座城市中生活,他們的創造力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豐富的人文背景,使巴黎得以籠罩藝術的靈光之下。

法國人的生活,也是浪漫的原因之一。

巴黎從不為浪漫而浪漫,因為這樣就不浪漫了。巴黎的街角處處有咖啡館,人手一杯咖啡,或走在路上,或坐在塞納-馬恩省河左岸。又或者心血來潮,就買束花回家插著,在中國人眼中,甚至全世界的眼中,那就是一種情趣。

但對他們來說,這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或許是因為他們隨興率真的性格,不假於掩飾自己。像是買花也不需要什麼原因,覺得美就是最好的原因。他們用一種感性審美的方式生活,生活自然也就浪漫起來。

曾在網上看過有人分享的一個故事:

那是09年的巴黎,我和老婆搭著地鐵。車廂內的通風不太好,車上的人們昏昏欲睡。只有少數幾人輕聲交談著,卻仍被地鐵疾駛的聲響蓋過,形成一種除了機械的沉默。

然而,一個姑娘突然站起,打破了這沉默。

那是一個穿著打扮皆十分文藝的姑娘,帶著眼鏡拿著本書。“我有幾段話,想讀給大家聽”。她舉起她的詩集,像車廂內的大家展示。

於是,她開始朗讀起了詩集。我實際上聽不大懂她所說的,但看著她的表情,卻是十分投入在那其中。隨著她抑揚頓挫的聲音,漸漸吸引住車廂內所有人的目光,坐在我對面的一位青年甚至就放下手機,專心的聽著朗誦。

朗讀的途中,這位姑娘似乎也再次受到詩句的感動。她朗讀得越來越慢,但聲音卻越發大聲。在某些段落,她甚至輕摀著嘴,難掩著激動。但我心裡的訝異其實更多,心想:這就是巴黎啊。

突然,車到站了。她朗讀的聲音嘎然而止。輕聲說了句“謝謝”,把詩集胡亂塞住包中,轉身就要下車。

但故事的句點不在這邊畫下。

在那朗讀的姑娘轉身時,我對面的那位青年倏忽的站起,喊了聲“請等等”。那姑娘一回頭,便拉住了她的手,擁抱,親吻。

這時車子啟動,出站。車廂內卻是掌聲雷動,每個人都為了他們鼓掌著。

這時我心想:這才是巴黎啊。

巴黎的浪漫

從來就不是因為巴黎

而是因為巴黎裡的人們

活的浪漫

在這下雪的巴黎,或許下一個轉角就是浪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