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全家福,97歲老人身體健康,十個兒女環繞膝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陪你一起慢慢變老……”, 對於北倉社區75歲老人戚玉娟來說, 這句歌詞最能表達她的內心感受。 戚玉娟兄弟姐妹10個人,

在戚家莊村是出了名的美滿家庭, 最令人羡慕的是, 他們十個人的老母親身體健康, 依舊陪伴在大家的身邊。 雖然10兄妹都已經邁入了中老年人的行列, 但是在母親身邊, 依舊可以做個會撒嬌的小孩子, 這何嘗不是人間幸事。

前段時間, 作為老大的戚玉娟, 翻出了家裡珍藏的三張全家福, 分別洗了10份, 兄弟姐妹們每人一份驚喜保存了起來。 那些年一起成長的艱苦歲月, 如今回想起來, 卻都是苦中帶甜, 格外感人。

在那個艱苦年代, 戚玉娟家兄弟姐妹十個人卻異常頑強, 一個接著一個呱呱墜地。 對於當年的戚家莊村村民來說, 吃飯是個大問題。 為了吃飽飯, 父母每天都忙碌個不停, 白天種地忙農活, 晚上到海邊的養殖場加工海帶。

“我媽幹活在村裡那是出了名的快, 她剝花生8個隊都是第一。 我父親更不用說了, 幹活也厲害, 而且還會寫毛筆字, 在村裡也受歡迎。 ”採訪當天正好是清明節, 除了在濰坊工作的老十, 家裡其他9個兄妹都悉數到齊。 回憶當年的事兒,

大家七嘴八舌, 有說不完的故事。

“以前那日子太苦了, 你看看我的腳後跟這兩個大疤。 這就是當年我出生後沒人看, 我媽要下地幹活, 就把我拴在炕上。 那炕上只有一張席子, 我一哭一著急兩隻腳亂蹬, 都給磨破皮了, 就留下這疤了。 ”老九戚美蘭也已經當了奶奶了, 她一邊回憶一邊說, 以前的日子大家都遭了不少罪。

1965年, 戚玉娟已經到了出嫁的年紀, 當時家裡為她介紹了一位元家庭成分非常好的物件, 是位元貧農, 戚玉娟沒多想就答應了。 “當時成分問題非常重要的, 我們家一開始就錯化為小資本家了, 後來又給平反了。 ”戚玉娟說, 成分錯化後, 讓要強的父母受了不少委屈, 因此孩子們找物件, 父母一概要求必須找貧下中農。

結婚後回門的那天, 全家人聚在一起, 父親帶著大家到威海照相館, 特意拍下了第一張全家福。 黑白照片經過歷時的洗禮更加模糊, 但是這麼大的一個家庭依偎在一起, 依舊讓人感受到一股暖暖的力量。 “這時候哪有好衣服啊, 我們穿的都是再生布, 我大姐結婚, 連一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 更別說紅衣服了。 ”老六戚其崇說。

上個世紀60、70年代, 在“掙工分”的農業合作化時代。 戚玉娟一家也如火如荼地加入到了集體勞動中, 這個時候, 家裡的孩子們都已經逐漸長大了。 “那個時候掙的工分一般夠自己家口糧就不錯了, 我們家的孩子多, 幹起活來都厲害。 有一年到年底, 我們家的工分最後還剩下了不少。 兌換成錢好像是1000多塊, 這給我們家人高興的呀。 ”戚美蘭和戚其崇兩人搶著分享這段令人自豪的往事。

在那要艱苦的歲月下, 大家在哭笑嬉鬧中都長大成人, 挨個成了家。 最小的弟弟還考上了曲阜師範大學, 到了外地去讀書。

再後來, 全國乃至威海的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兄弟姐妹們成年後,逐漸開始由農民轉變為工人,進入了威海的各大工廠。這期間,大家結婚生子,每一家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大家都能吃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三代很快就茁壯成長了起來。

1994年春節,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拍下了第二張全家福。與第一張照片相比,當年剛剛出嫁的戚玉娟,此時已經人到中年了。而在父母懷裡最小的弟弟,也已經是玉樹臨風的青年模樣了。照片上女兒們穿著時髦的呢子大衣,兒子們都是時新的衣服,一家人其樂融融。

去年,在母親過生日的時候,10個孩子再次聚齊,大家在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大槐樹下拍了一張大合影。“這些年的變化太快了,以前這裡都是我們村裡的平房,我們都圍著這棵樹玩耍。現在除了這顆大樹,周圍都是高樓平地起,原先的菜地、果園全都成了高樓大廈,威海的發展太快了。”老二戚玉玲不停地感慨。

今年,戚玉娟的老母親已經97周歲了,一輩子從沒有生過大病。現在,老人有點老年癡呆症,時不時迷糊,雖然看見兒女們個個都很親切,但是老人常常叫不出大家的名字。每隔一會兒,就會拉著其中某個孩子的手問:“你是誰?”“我是你的孩子!”大家都耐心地回答。

這個清明節,全家9個孩子都回到了母親的家裡,一起到墓地為故去的父親掃墓。父親已經離開了十多年,這些年母親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兒女們的到來,讓這個80多平米的小家顯得格外熱鬧。

“現在我們10個人,有7個經常在威海的,所以我們每天一個人,輪流來照顧媽媽。”戚玉娟說,輪到誰值班這天,這個人一定會起個大早,不到7點就到母親家裡。開始點火做飯,收拾屋子,盡可能地讓母親過的舒心。

“我們兄弟姐妹們感情都非常好,以前父親常常教導我們的一句話,寧可叫別人欠我的,我絕對不欠別人的。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是別人,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戚玉娟說,將來的日子裡,他們還是會記著父母的教誨,精心照顧老母親,兄弟姐妹之前相親相愛,一起變老。

採訪結束後,筆者在這裡為一家人拍下了第四張全家福,雖然老十未到場,但是兒媳婦和女婿們的到來,讓這個全家福人更多,更熱鬧了。

兄弟姐妹們成年後,逐漸開始由農民轉變為工人,進入了威海的各大工廠。這期間,大家結婚生子,每一家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大家都能吃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三代很快就茁壯成長了起來。

1994年春節,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拍下了第二張全家福。與第一張照片相比,當年剛剛出嫁的戚玉娟,此時已經人到中年了。而在父母懷裡最小的弟弟,也已經是玉樹臨風的青年模樣了。照片上女兒們穿著時髦的呢子大衣,兒子們都是時新的衣服,一家人其樂融融。

去年,在母親過生日的時候,10個孩子再次聚齊,大家在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大槐樹下拍了一張大合影。“這些年的變化太快了,以前這裡都是我們村裡的平房,我們都圍著這棵樹玩耍。現在除了這顆大樹,周圍都是高樓平地起,原先的菜地、果園全都成了高樓大廈,威海的發展太快了。”老二戚玉玲不停地感慨。

今年,戚玉娟的老母親已經97周歲了,一輩子從沒有生過大病。現在,老人有點老年癡呆症,時不時迷糊,雖然看見兒女們個個都很親切,但是老人常常叫不出大家的名字。每隔一會兒,就會拉著其中某個孩子的手問:“你是誰?”“我是你的孩子!”大家都耐心地回答。

這個清明節,全家9個孩子都回到了母親的家裡,一起到墓地為故去的父親掃墓。父親已經離開了十多年,這些年母親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兒女們的到來,讓這個80多平米的小家顯得格外熱鬧。

“現在我們10個人,有7個經常在威海的,所以我們每天一個人,輪流來照顧媽媽。”戚玉娟說,輪到誰值班這天,這個人一定會起個大早,不到7點就到母親家裡。開始點火做飯,收拾屋子,盡可能地讓母親過的舒心。

“我們兄弟姐妹們感情都非常好,以前父親常常教導我們的一句話,寧可叫別人欠我的,我絕對不欠別人的。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是別人,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戚玉娟說,將來的日子裡,他們還是會記著父母的教誨,精心照顧老母親,兄弟姐妹之前相親相愛,一起變老。

採訪結束後,筆者在這裡為一家人拍下了第四張全家福,雖然老十未到場,但是兒媳婦和女婿們的到來,讓這個全家福人更多,更熱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