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成飛六代戰機浮出水面, 裝備渦扇15發動機, 美軍承認不能忽視

近日, 日本《外交家》雜誌登載題為“中國正在發展六代隱身戰鬥機”的文章。 日刊稱, 視頻及其截取的畫面顯示, 今年6月末, 一架帆布覆蓋的戰鬥機機身一時引發熱議, 中國或許正在研製第二款被稱為殲-21“雪鴞”的第五代戰鬥機。 中國工程師在努力研製殲-20戰鬥機的同時, 是否還在研製另一款新的隱身戰鬥機?軍事分析人士認為, 這並非沒有可能, 特別是在需要這種戰鬥機發揮不同作用的情況下。

日刊提到, 迄今為止所知曉是殲-21的尺寸, 整個機身的長度有70英尺, 約合21.3米, 雙發動機的殲-21將很有可能作為攻擊型戰鬥機服役, 就象F-111, 而不僅是空優戰鬥機。 當前中國的軍事策略是支援遠端隱形轟炸機的發展。 在蘭德公司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震天裂地》中, 作者推測中國空軍的首要任務是在戰時對地面關鍵目標發動突襲, 例如飛機跑道、軍事基地, 而不是直接與對手在空戰中交手,

當敵人擁有空戰優勢、實戰經驗優勢和訓練優勢的時候, 這一點就尤其如此。 但在其它情景中, 比如在南海, 對手能力太遜色的時候就很少這樣使用。

殲-21是601所運用四代機研究成果, 研發的殲-11B隱形版,該機動力為WS-15推比15一級大改版,

四代技術特徵的航電, 空戰能力接近F-35, 殲-21是601所研發的殲-11B高端隱形大改版, 是中國空軍的遠端多用途四代重型殲擊機, 該機動力為WS-15, 四代航電, 具備"4S"性能, 2009年立項研製, 2012年初首飛,是中國空軍高端四代殲擊機, 與殲-20/殲-25搭配使用。 殲21將是更加資訊化, 智慧化, 集成化的一代殲擊機。 它們既是一個作戰載體, 也是一個資訊載體。 同時, 它們還是一個資訊接點。 它們一方面能夠 把自己發現的敵人目標即時地傳到系統網路, 為整個系統實施有效打擊提供決策依據。

在解放軍傳統的思想中, 裝備上‘輕’和‘重’的搭配總是必要的。 並不是說殲-21的存在就一定意味著殲-20不夠好, 殲-21是出於擔負不同角色的考慮而設計的。 ”他還補充說, 解放軍在使用經費方面是相對比較精明的, 並且他們很少會投資開發兩種功能作用相同的裝備。 文章最後說, 當然, 6月份晚些時候出現的這些畫面也很有可能僅僅是假消息。 畢竟, 一些評論者認為, 中國軍方不會在如此少的防護措施下, 就在馬路上展示這樣一款先進隱形戰鬥機,

也許我們不用等待太久就會獲得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