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瞿衛國:淡水小龍蝦養殖技術完整模式介紹 ​

近年來, 隨著龍蝦消費市場急劇增加和出口加工的增長, 價格日趨走高, 也導致對野生龍蝦的捕撈強度越來越大, 野生資源越來越少, 龍蝦的人工養殖勢在必行。 龍蝦適應能力強, 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 又可自然繁殖, 因此龍蝦養殖可因地制宜, 模式多樣, 結合我縣實際情況, 重點介紹四種龍蝦養殖模式。

一、池塘養殖模式

該模式是充分利用各地豐富的池塘條件, 採用投餌養殖技術, 單產較高, 根據苗種投放情況, 又分為以下2種方式:

(1)直接購入苗種進行養殖:春天從龍蝦苗種場購進規格在每公斤200只左右的蝦種,

直接放入池塘中進行商品蝦養殖, 每畝放養50公斤, 經2—3個月養殖就可捕撈上市, 通常畝產可達250公斤左右, 效益十分明顯。

(2)購入半成品蝦進行養殖:春天購入野生龍蝦半成品, 規格在每公斤80只左右, 畝放養8000只, 通過加強飼養管理, 在短時間內使其達上市規格, 逐步捕撈上市, 在後期留取部分成品不捕撈, 作為親蝦用於繁殖, 為來年提供苗種。 通常畝產可達200公斤左右。

池塘養蝦技術:

(1)池塘清整。 飼養龍蝦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 進排水方便, 池埂頂寬1米以上, 坡度1:3, 面積以3—8畝為宜, 長方形, 水深1—2米。 新開挖的池塘和舊塘要視情況加以平整塘底、清除淤泥和曬塘, 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盡可能減少池水的滲漏。

在清整的同時, 用60—80釐米高的網片將池塘四周池埂封閉, 網片的上端還要用20—25釐米的塑膠薄膜封閉, 以免敵害生物進入和以後龍蝦逃逸。

龍蝦為底棲爬行動物, 決定其池塘產量的不是池塘水體的容積, 而是池塘的水平面積和堤岸的曲折率。 即相同面積的池塘, 水體中水平面積越大, 堤岸的邊長越多則可放養蝦的數量越多, 產量也就越高。 因此可在靠近池埂四周1—20米處用網片或竹席平行搭設2—3層平臺, 第一層設在水面下20—30釐米處, 長2—3米、寬30—50釐米, 兩層之間的距離為20—30釐米, 每層平臺均有斜坡通向池底;平行的兩個平臺之間要留1—2米的間隙, 供龍蝦到淺水區活動。 同時在池塘中間設置一定數量的垂直網片。

(2)清塘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

可有效殺滅池中的敵害生物如鯰魚、黑魚、蛇、鼠等, 爭食的野雜魚類如鯉、鯽魚等;以及致病菌。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①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有幹法消毒和帶水消毒兩種。 幹法消毒法:每畝用生石灰50-100千克, 全池潑灑, 再經3—5天曬塘後, 灌入新水。 帶水消毒法:每畝水面以水深1米計算, 用生石灰125—150千克溶于水中後, 全池均勻潑灑。 ②漂白粉消毒:將漂白粉完全溶化後, 全池均勻潑灑, 用量為每畝20—30千克(含有效氯30%)。

(3)種植水草。 龍蝦食性雜, 攝食的水草有伊樂藻、金魚藻、輪葉黑藻、鳳眼蓮和水花生等。 沿池四周淺水處10%—20%左右面積種植水草, 既可供龍蝦攝食, 同時為蝦提供了隱蔽、棲息的理想場所, 也是龍蝦蛻殼的良好地方。 “蝦多少, 看水草”, 在水草多的池塘養蝦成活率高。

但水草的種植面積也不能過多, 否則會因水草過度茂盛, 在夜間使池水缺氧而影響龍蝦的正常生長, 同時也影響捕撈。 一般種植水草的面積以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1/4為宜。 此外, 池中底部可用水草紮成草堆, 每隔5米放一堆, 每堆5-10千克水草, 沉於水底, 每畝放20—40堆, 每堆用繩子系住, 繩子另一端漂浮於水面或固定於水面。

(4)進水施肥。 水源要求水質清新, 溶氧充足, 無有機物及工業重金屬污染。 向池中注入新水時, 要用20-40目紗布過濾, 防止野雜魚及魚卵隨水流進入飼養池中。 同時施肥培育浮游生物, 為幼蝦入池後直接提供天然餌料。 往蝦池中施肥, 最好選用有機肥料, 如施發酵過的有機草糞肥, 施用量為每畝100—200千克,

使池水有一定的肥度。 在幼蝦放養的初期, 池水水位較淺, 水質較肥;在飼養的中後期, 隨著水位加深, 要逐步增加施肥量。 具體要視水色而定, 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40釐米。

二、大水面(灘塗)養殖模式

適用於淺水湖泊、草型湖泊、沼澤、濕地及季節性溝渠等面積較大的水體, 通過放養親蝦進行增養殖, 放養時間為3—4月份進購蝦種或8—10月份投放種蝦, 畝放養量20公斤, 雌雄比例1.5:1, 開捕時間是第二年的5—6月, 捕撈方式採用地籠、蝦籠捕撈, 捕大留小, 畝產可達100公斤左右;在水位較深、水草資源較好的灘塗可採用魚蝦混養, 特別要注意的是蝦苗放養前一定要徹底清除黑魚、鯰魚, 不能放養青魚。

三、稻蝦共生養殖模式

選擇水質良好, 水量充足, 周圍沒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較好,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的田塊進行稻蝦共生養殖,可有效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稻田飼養龍蝦可為稻田除草、除害蟲,少施化肥,少噴農藥,養蝦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產量5—10%,增產龍蝦80公斤左右。養殖面積越大越好,可節省管理和防逃設施費用。

1、田間工程建設:包括田埂加固和進排水口防逃設施,田埂加固可在田間就地取土,然後將田面平整,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夯實,以防大雨時田埂坍塌,田埂高度應保持田面蓄水30—50釐米,田埂寬度1米為宜,外側安裝防逃設施,可用石棉瓦或塑膠網片配合鈣塑板。進排水口要用網片或柵欄圍住,防止龍蝦外逃。

2、苗種放養。(1)清塘消毒。放蝦前10—15天,每畝稻田用生石灰50千克,或選用其他藥進行徹底清塘消毒,殺滅野雜魚類、敵害生物和致病菌。(2)施足基肥。放蝦前7—10天,田溝中注水50—80釐米,然後施肥培養餌料生物。一般每畝施有機農家肥500—800千克,農家肥肥效慢,肥效長,施用後對龍蝦的生長無影響,還可以減少日後施用化肥的次數和數量,因此,有農家肥的最好施農家肥,一次施足。(3)過濾及防逃。進排水口要安裝網片等防逃、過濾設施,嚴防敵害生物進入。(4)幼蝦放養。龍蝦蝦苗蝦種在放養時要試水,試水安全後,才可投放幼蝦。龍蝦在稻田中飼養時,放養方法有幾種:一是頭一年的7月份將龍蝦的親蝦直接放養在稻田內,讓其自行繁殖,根據稻田養殖的實際情況,一般每畝放養20克以上的龍蝦15千克,雌雄性比2︰1。第二年採用免耕法種植水稻。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後,投放龍蝦幼蝦,規格為2—4公分,投放數量為每畝5000—8000尾。在放養時,要注意幼蝦的品質,同一田塊放養規格要盡可能整齊,放養時一次放足。

3、田間管理。在稻田中飼養龍蝦,除要上足底肥外,在龍蝦的生長旺季可適當的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如磨碎的螺、蚌及屠宰廠的下腳料等。每天早、晚堅持巡田,觀察溝內水色變化和蝦活動、吃食、生長情況。田間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稻保水、曬田、施肥、用藥及龍蝦的防逃、防害等工作。(1)曬田。稻穀曬田宜輕烤,不能完全將田水排幹。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時間要短,發現龍蝦有異常反應時,則要立即注水。(2)稻田施肥。稻田基肥要足,應以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層內,達到肥力持久長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千克/畝,複合肥10千克/畝,或用人、畜糞堆制的有機肥,對龍蝦無不良影響。禁用對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施追肥時最好先排淺田水,然後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積於底層泥中,並為田泥和水稻吸收,隨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3)水稻施藥。龍蝦對許多農藥都很敏感,稻田養蝦的原則是能不用藥時堅決不用藥,需要用藥時則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及生物製劑。施農藥時要注意嚴格把握農藥安全使用濃度,確保蝦的安全,並要求噴藥於水稻葉面,儘量不噴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區用藥。防治水稻螟蟲,每畝用2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加水75千克噴霧;防治稻飛蝨,畝用50克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加水25千克噴霧;防治水稻條斑病、稻瘟病,每畝用50%消菌靈40克加水噴霧;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每畝用增效井崗黴素250毫升加水噴霧。水稻施用藥物,嚴禁使用菊酯類的殺蟲劑,以免對龍蝦造成危害。噴霧水劑宜在下午進行,因稻葉下午乾燥,大部分藥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時,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釐米,噴藥後及時換水。

4、防逃、防病害。每天巡田時檢查進出水口篩網是否牢固,防逃設施是否損壞。汛期防止漫田,發生逃蝦的事故。進排水時要用20—40目紗網過濾;平時要注意清除田內敵害生物。

四、稻蝦輪作養殖模式

這是我縣龍蝦養殖重點推廣模式,我縣很多低窪湖田或冷浸田一年只種植一季中稻,9—10月份稻穀收割後,農田空閒到第二年6月份才種中稻。利用冬閒稻田養殖小龍蝦,宜與中晚稻相結合,這樣在季節上較易銜接和操作(水稻育秧一般從5月15日至30日,大田移栽主要集中在6月15日至7月30日間,可在移栽前2—3天整田。)做到養蝦種稻兩不誤。龍蝦產量控制在80—120公斤/畝較為適宜。主要技術是:

選擇水源條件好、灌溉方便的田塊,面積20畝以上,越大越好,便於管理,節約成本,最好是低產低窪稻田,稻田四周田埂加寬、加高、加固,做到田面可保水50釐米,田埂的加固,可以結合水利改造,也可以在田塊四周簡易開溝,溝的佈局不能影響機器耕作和收割,埂上採用石棉瓦或塑膠網防逃,在晚稻收割後稻草還田,蓄水腐爛、發酵培養豐富的浮游生物,在9—11月份投放親蝦,選擇活力強、性腺發育好、無傷、無殘的種蝦,按雌雄比例2:1標準每畝投放親蝦20公斤,讓龍蝦自然越冬,在第二年3月初就可發現自然繁殖的蝦苗。也可以在3—4月份投放幼蝦,規格每公斤80尾,畝投放40公斤,然後逐步投喂飼料,如螺、蚌、米糠、小麥、玉米、菜餅、屠宰場下腳料、青菜、水草等,有條件可以投喂顆粒飼料,對提高龍蝦品質、品質及產量非常有利,大大增加總體效益。經過3個月的養殖,在6月份可降低水位捕撈銷售,到7月底龍蝦銷售結束栽插水稻,轉入水稻種植。稻蝦兩不誤。

五、提高龍蝦養殖效益的關鍵技術

1、苗種放養技術。苗種品質應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活力要強,附肢齊全,無病無傷,蝦苗要求在0.8釐米以上;蝦種規格在2.5—3釐米,同一池塘規格一致,一次放足。投放方法是先把蝦苗放進塑膠盆內,慢慢添加少量池水至盆內水溫與池水接近,並按盆內水量加入3—4%食鹽浸浴5分鐘消毒,再沿池邊緩緩放入池中,冬季放養晴天上午進行,夏、秋季放養選擇晴天早晨或陰雨天進行,避免暴曬。種蝦放養時,先用3—5%食鹽水浸浴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從外地購進的蝦種,因離水時間長,可先將蝦種在池水中浸泡1分鐘,提取擱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復2—3次,讓蝦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放養,提高成活率。池塘養蝦,適當混養一些花、白鰱,每畝50尾,以改善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源。

2、飼料投喂技術。龍蝦生長速度快,過度饑餓或飽食,對生長不利,控制好攝食數量對生長有很大意義,可根據每天攝食情況確定投喂量,避免太多造成飼料浪費,影響水質;太少影響生長,甚至會互相殘殺。龍蝦飼料十分廣泛,青菜、水草、餅粕、下腳料都是龍蝦的飼料,高密度養殖可投喂顆粒飼料,效益較高。投喂飼料要根據水溫、天氣、水色、活動情況按定位、定量、定時、定質原則投喂。

3、促進龍蝦蛻殼技術。龍蝦的生長以及幼體的變態和步足的再生總是伴著蛻殼而進行的,只有蛻掉堅硬的外殼,龍蝦才能達到生長的目的。在環境條件不適應龍蝦生活時,往往不能順利蛻殼,會發生蛻殼不遂而成鐵丁殼蝦(個體很小而變成紅殼的蝦)的現象。另外,由於蛻殼後的新蝦身體柔軟,要經過一段時間外殼才能變硬,這時往往容易被同類或敵害殘食,因而促進蛻殼和保護蛻殼蝦在養龍蝦中至關重要。

(1)保持良好水質是促進龍蝦蛻殼的技術關鍵:保持水質不被污染,水質清新,溶氧5毫克/升以上,ph7.5—8.5之間的偏鹼性(每半個月施用生石灰一次,10―15斤/畝),水體透明度35―40釐米以上。

(2)保證飼料營養成分齊全是促進龍蝦蛻殼的主要環節:龍蝦的甲殼主要成分為鈣、磷、鐵等無機鹽類,而它在蛻一次殼後即要失去大量的鈣、磷、鐵等。因此,在飼料中應添加這些不可缺少的成分。還有動植物性的飼料應合理搭配。

(3)合理栽培水草是保護蛻殼龍蝦的較好辦法:龍蝦喜歡在淺水或草叢中蛻殼,一旦完成蛻殼後的軟體龍蝦立即鑽進水草中隱蔽,以防同類或敵害殘食。所以,水草對蛻殼有兩大作用,一是提供蛻殼場地,二是軟殼龍蝦的棲息場所。

(4)殺滅老鼠等敵害生物是保護蛻殼龍蝦的有力舉措:龍蝦喜在溫度較高的淺水環境蛻殼,在蛻殼之前半個小時左右,在水邊或草叢的水面處焦躁不安地爬動,而蛻殼時又在淺水處進行,蛻殼後身體較柔軟,這就為龍蝦的敵害老鼠提供可乘之機。殺滅鼠害的辦法可用藥物在防逃牆外殺滅,也可用鼠籠捕殺。有人採用在傍晚將1只死鼠用柴油浸透後點燃,再用火鉗夾住點燃的死鼠沿龍蝦池四周轉動,使其他的老鼠聞到死鼠的氣味後而逃走。同時,對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類也要在清塘時清掉。

4、水質調控技術。龍蝦高產養殖池塘,良好的水質調節是控制龍蝦上岸、病害和逃跑的好辦法,可通過定期注水,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態製劑如光合細菌,EM菌或反硝化菌降低池塘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

5、提高龍蝦品質技術。嚴格執行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標準,嚴禁使用違禁藥物和投入品,加強投喂管理,提高龍蝦出肉率,是提高龍蝦品質、增加養殖效益的有效手段。

6、適時捕撈技術。龍蝦的生長有以下特徵:7月20日後龍蝦會進洞繁殖;雄蝦交配後會自然死亡;生命週期18—20個月,因此各類型龍蝦養殖在7月20日前必須將龍蝦捕撈銷售,否則無法捕撈,造成不必要損失。

龍蝦養殖有廣闊的市場前途,較高的經濟效益,技術成熟,投入不大,實施簡單,週期短,見效快,又不破壞原有農田和水利工程結構,因此龍蝦養殖值得在我縣大力推廣和普及。希望本資料對廣大養殖戶有所幫助。

周圍沒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較好,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的田塊進行稻蝦共生養殖,可有效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稻田飼養龍蝦可為稻田除草、除害蟲,少施化肥,少噴農藥,養蝦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產量5—10%,增產龍蝦80公斤左右。養殖面積越大越好,可節省管理和防逃設施費用。

1、田間工程建設:包括田埂加固和進排水口防逃設施,田埂加固可在田間就地取土,然後將田面平整,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夯實,以防大雨時田埂坍塌,田埂高度應保持田面蓄水30—50釐米,田埂寬度1米為宜,外側安裝防逃設施,可用石棉瓦或塑膠網片配合鈣塑板。進排水口要用網片或柵欄圍住,防止龍蝦外逃。

2、苗種放養。(1)清塘消毒。放蝦前10—15天,每畝稻田用生石灰50千克,或選用其他藥進行徹底清塘消毒,殺滅野雜魚類、敵害生物和致病菌。(2)施足基肥。放蝦前7—10天,田溝中注水50—80釐米,然後施肥培養餌料生物。一般每畝施有機農家肥500—800千克,農家肥肥效慢,肥效長,施用後對龍蝦的生長無影響,還可以減少日後施用化肥的次數和數量,因此,有農家肥的最好施農家肥,一次施足。(3)過濾及防逃。進排水口要安裝網片等防逃、過濾設施,嚴防敵害生物進入。(4)幼蝦放養。龍蝦蝦苗蝦種在放養時要試水,試水安全後,才可投放幼蝦。龍蝦在稻田中飼養時,放養方法有幾種:一是頭一年的7月份將龍蝦的親蝦直接放養在稻田內,讓其自行繁殖,根據稻田養殖的實際情況,一般每畝放養20克以上的龍蝦15千克,雌雄性比2︰1。第二年採用免耕法種植水稻。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後,投放龍蝦幼蝦,規格為2—4公分,投放數量為每畝5000—8000尾。在放養時,要注意幼蝦的品質,同一田塊放養規格要盡可能整齊,放養時一次放足。

3、田間管理。在稻田中飼養龍蝦,除要上足底肥外,在龍蝦的生長旺季可適當的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如磨碎的螺、蚌及屠宰廠的下腳料等。每天早、晚堅持巡田,觀察溝內水色變化和蝦活動、吃食、生長情況。田間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稻保水、曬田、施肥、用藥及龍蝦的防逃、防害等工作。(1)曬田。稻穀曬田宜輕烤,不能完全將田水排幹。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時間要短,發現龍蝦有異常反應時,則要立即注水。(2)稻田施肥。稻田基肥要足,應以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層內,達到肥力持久長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千克/畝,複合肥10千克/畝,或用人、畜糞堆制的有機肥,對龍蝦無不良影響。禁用對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施追肥時最好先排淺田水,然後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積於底層泥中,並為田泥和水稻吸收,隨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3)水稻施藥。龍蝦對許多農藥都很敏感,稻田養蝦的原則是能不用藥時堅決不用藥,需要用藥時則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及生物製劑。施農藥時要注意嚴格把握農藥安全使用濃度,確保蝦的安全,並要求噴藥於水稻葉面,儘量不噴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區用藥。防治水稻螟蟲,每畝用2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加水75千克噴霧;防治稻飛蝨,畝用50克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加水25千克噴霧;防治水稻條斑病、稻瘟病,每畝用50%消菌靈40克加水噴霧;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每畝用增效井崗黴素250毫升加水噴霧。水稻施用藥物,嚴禁使用菊酯類的殺蟲劑,以免對龍蝦造成危害。噴霧水劑宜在下午進行,因稻葉下午乾燥,大部分藥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時,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釐米,噴藥後及時換水。

4、防逃、防病害。每天巡田時檢查進出水口篩網是否牢固,防逃設施是否損壞。汛期防止漫田,發生逃蝦的事故。進排水時要用20—40目紗網過濾;平時要注意清除田內敵害生物。

四、稻蝦輪作養殖模式

這是我縣龍蝦養殖重點推廣模式,我縣很多低窪湖田或冷浸田一年只種植一季中稻,9—10月份稻穀收割後,農田空閒到第二年6月份才種中稻。利用冬閒稻田養殖小龍蝦,宜與中晚稻相結合,這樣在季節上較易銜接和操作(水稻育秧一般從5月15日至30日,大田移栽主要集中在6月15日至7月30日間,可在移栽前2—3天整田。)做到養蝦種稻兩不誤。龍蝦產量控制在80—120公斤/畝較為適宜。主要技術是:

選擇水源條件好、灌溉方便的田塊,面積20畝以上,越大越好,便於管理,節約成本,最好是低產低窪稻田,稻田四周田埂加寬、加高、加固,做到田面可保水50釐米,田埂的加固,可以結合水利改造,也可以在田塊四周簡易開溝,溝的佈局不能影響機器耕作和收割,埂上採用石棉瓦或塑膠網防逃,在晚稻收割後稻草還田,蓄水腐爛、發酵培養豐富的浮游生物,在9—11月份投放親蝦,選擇活力強、性腺發育好、無傷、無殘的種蝦,按雌雄比例2:1標準每畝投放親蝦20公斤,讓龍蝦自然越冬,在第二年3月初就可發現自然繁殖的蝦苗。也可以在3—4月份投放幼蝦,規格每公斤80尾,畝投放40公斤,然後逐步投喂飼料,如螺、蚌、米糠、小麥、玉米、菜餅、屠宰場下腳料、青菜、水草等,有條件可以投喂顆粒飼料,對提高龍蝦品質、品質及產量非常有利,大大增加總體效益。經過3個月的養殖,在6月份可降低水位捕撈銷售,到7月底龍蝦銷售結束栽插水稻,轉入水稻種植。稻蝦兩不誤。

五、提高龍蝦養殖效益的關鍵技術

1、苗種放養技術。苗種品質應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活力要強,附肢齊全,無病無傷,蝦苗要求在0.8釐米以上;蝦種規格在2.5—3釐米,同一池塘規格一致,一次放足。投放方法是先把蝦苗放進塑膠盆內,慢慢添加少量池水至盆內水溫與池水接近,並按盆內水量加入3—4%食鹽浸浴5分鐘消毒,再沿池邊緩緩放入池中,冬季放養晴天上午進行,夏、秋季放養選擇晴天早晨或陰雨天進行,避免暴曬。種蝦放養時,先用3—5%食鹽水浸浴10分鐘,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從外地購進的蝦種,因離水時間長,可先將蝦種在池水中浸泡1分鐘,提取擱置2—3分鐘,再浸泡1分鐘,如此反復2—3次,讓蝦種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後再放養,提高成活率。池塘養蝦,適當混養一些花、白鰱,每畝50尾,以改善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源。

2、飼料投喂技術。龍蝦生長速度快,過度饑餓或飽食,對生長不利,控制好攝食數量對生長有很大意義,可根據每天攝食情況確定投喂量,避免太多造成飼料浪費,影響水質;太少影響生長,甚至會互相殘殺。龍蝦飼料十分廣泛,青菜、水草、餅粕、下腳料都是龍蝦的飼料,高密度養殖可投喂顆粒飼料,效益較高。投喂飼料要根據水溫、天氣、水色、活動情況按定位、定量、定時、定質原則投喂。

3、促進龍蝦蛻殼技術。龍蝦的生長以及幼體的變態和步足的再生總是伴著蛻殼而進行的,只有蛻掉堅硬的外殼,龍蝦才能達到生長的目的。在環境條件不適應龍蝦生活時,往往不能順利蛻殼,會發生蛻殼不遂而成鐵丁殼蝦(個體很小而變成紅殼的蝦)的現象。另外,由於蛻殼後的新蝦身體柔軟,要經過一段時間外殼才能變硬,這時往往容易被同類或敵害殘食,因而促進蛻殼和保護蛻殼蝦在養龍蝦中至關重要。

(1)保持良好水質是促進龍蝦蛻殼的技術關鍵:保持水質不被污染,水質清新,溶氧5毫克/升以上,ph7.5—8.5之間的偏鹼性(每半個月施用生石灰一次,10―15斤/畝),水體透明度35―40釐米以上。

(2)保證飼料營養成分齊全是促進龍蝦蛻殼的主要環節:龍蝦的甲殼主要成分為鈣、磷、鐵等無機鹽類,而它在蛻一次殼後即要失去大量的鈣、磷、鐵等。因此,在飼料中應添加這些不可缺少的成分。還有動植物性的飼料應合理搭配。

(3)合理栽培水草是保護蛻殼龍蝦的較好辦法:龍蝦喜歡在淺水或草叢中蛻殼,一旦完成蛻殼後的軟體龍蝦立即鑽進水草中隱蔽,以防同類或敵害殘食。所以,水草對蛻殼有兩大作用,一是提供蛻殼場地,二是軟殼龍蝦的棲息場所。

(4)殺滅老鼠等敵害生物是保護蛻殼龍蝦的有力舉措:龍蝦喜在溫度較高的淺水環境蛻殼,在蛻殼之前半個小時左右,在水邊或草叢的水面處焦躁不安地爬動,而蛻殼時又在淺水處進行,蛻殼後身體較柔軟,這就為龍蝦的敵害老鼠提供可乘之機。殺滅鼠害的辦法可用藥物在防逃牆外殺滅,也可用鼠籠捕殺。有人採用在傍晚將1只死鼠用柴油浸透後點燃,再用火鉗夾住點燃的死鼠沿龍蝦池四周轉動,使其他的老鼠聞到死鼠的氣味後而逃走。同時,對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類也要在清塘時清掉。

4、水質調控技術。龍蝦高產養殖池塘,良好的水質調節是控制龍蝦上岸、病害和逃跑的好辦法,可通過定期注水,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態製劑如光合細菌,EM菌或反硝化菌降低池塘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

5、提高龍蝦品質技術。嚴格執行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標準,嚴禁使用違禁藥物和投入品,加強投喂管理,提高龍蝦出肉率,是提高龍蝦品質、增加養殖效益的有效手段。

6、適時捕撈技術。龍蝦的生長有以下特徵:7月20日後龍蝦會進洞繁殖;雄蝦交配後會自然死亡;生命週期18—20個月,因此各類型龍蝦養殖在7月20日前必須將龍蝦捕撈銷售,否則無法捕撈,造成不必要損失。

龍蝦養殖有廣闊的市場前途,較高的經濟效益,技術成熟,投入不大,實施簡單,週期短,見效快,又不破壞原有農田和水利工程結構,因此龍蝦養殖值得在我縣大力推廣和普及。希望本資料對廣大養殖戶有所幫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