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獨山:蛻變中的古城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改變總在不經意間發生。 滴水之功日積月累, 驚覺時才發現悄然間的變化, 已沉澱為天翻地覆的昇華。

2017年, 獨山縣圍繞黔南州第十一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承辦工作, 深入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全域旅遊, 通過承接2016年“旅遊建設年”的發展成果, 繼續推進景區建設、交通建設、酒店建設、行業標準建設“四大會戰”, 狠抓景區景點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服務環境建設等相關重點專案, 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進入獨山境內, 高聳的城牆下連接著寬闊的柏油路,

古色古香的閣樓鱗次櫛比。 目之所見, 甚囂塵上, 機械轟鳴, 熱火朝天。 城市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 城市面貌可謂月異, 以大地為畫卷, 融合古今的美麗都市, 躍然紙上。

高位統籌 推動旅遊產業發展

正在建設的北城門

近年來, 全省掀起了旅遊產業發展的熱浪。

擁有優質生態自然資源和豐富地區民族文化的黔南州, 更是將旅遊業提升到支柱型經濟產業的重要地位。 如何乘著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東風, 實現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 成為各黔南地區各縣市發展的一個重點。

深河橋抗戰勝利紀念園

獨山縣位於貴州南端, 歷史可追溯至漢朝。 數千年的文化傳承, 遺留了無數瑰寶。 獨山縣境內, 旅遊資源豐富、種類繁多。 既有喀斯特地區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 奇峰怪石, 深山花海。 又有歷史遺留無數文化古跡, 花燈文化、影山儒家文化、抗戰文化等, 豐富多彩。 自然景觀與傳統歷史文化交相輝映, 旅遊產業開發潛力顯著。

飛鳳湖景區一角

獨山縣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要全力推動文化旅遊提質提速, 融合發展。 報告中提到, 要以5A、4A級景區標準, 加快縣內各景區的建設工作, 構建“快進慢遊”服務體系, 全力推動酒店、書院、客棧、山莊全面建設和改造升級。 深度挖掘抗戰文化、花燈文化、影山文化, 加快推進旅遊、文化、體育等業態融合發展, 依託農業產業園區和民族風情資源, 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產品, 大力開發茶產業(採茶、制茶、茶藝)民俗文化, 建成手工制茶所。 精心設計古國毋斂城、淨心穀、深河橋一日、二日遊等精品旅遊線路。 營造“處處是風景、人人是形象”的濃厚氛圍。

產城聯動 構築旅遊產業基礎

淨心儒學文化園

通過深入挖掘地區文化, 獨山縣相繼打造以“淨心谷”、“毋斂古國”為中心的13個景區、100餘個景點, 將歷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設之中, 不斷推進自身品味的提高。 同時, 圍繞全域旅遊概念, 暢通交通路網, 在主要景區內興建星級酒店, 擴充景區容量,提升遊客接待品質,推動旅遊產業井噴式發展。

在獨山淨心谷景區,記者參觀了淨心穀廣場、誥命府、儒學院等正在建設中的景點。據瞭解,淨心谷景區以文化休閒、養身養老為主題,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農業生態觀光、茶文化等等。其中,斥資3億元建造的水司樓,作為世界第一座水族大型古建體,被納入吉裡斯記錄。該景區部分專案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儘快推進景區建設,工人們也加班加點,目前大部分景點項目已經主體完工,正在進行後期修繕工作。

八角亭夜景

值得一提的是,採訪過程中記者得知,所謂“毋斂古國”景區指的便是獨山縣城。獨山曾是漢朝時期的“毋斂縣”,經過對當地歷史文化的深入探究,全縣境內遺留有許多古跡。在原有古跡遺址的基礎上,獨山縣通過復原與包裝,成功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毋斂古國”景區,將旅遊產業的發展與城市建設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正在建設的南互通

據瞭解,為改善景區通達條件,實現景區之間互聯互通,獨山縣成立了交通大會戰指揮部,全力加快縣鎮快速路建設。全縣境內交通路網建設如火如荼,13條大道、4條旅遊公路快速推進,預計今年5月30日前將全面建成通車。屆時,將形成主次幹道佈局合理、通達便捷的道路交通網絡。

另一方面,獨山縣力推酒店項目建設,新建酒店4家、升級改造酒店12家,其中包括4家五星級酒店、4家四星級酒店。隨著新一批酒店建成投入使用,獨山縣整體接待能力提升近一倍,住宿條件極大改善。

溫德姆酒店

同時,大力規範旅遊行業標準,建立旅遊市場運營、日常監管和旅遊安全“三位一體”長效機制。聯合涉旅部門對景區、酒店、客運企業等涉旅場所設備設施、食品衛生、消防等進行安全檢查,督促抓好整改落實,消除安全隱患。制定《獨山縣涉旅行業提質評星行動方案》、《獨山縣涉旅餐飲行業標準》,規範涉旅行業行為,提升涉旅行業服務水準。加快示範農家樂建設,開展“明廚亮灶”工程,提升改造餐飲業。加強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景區遊客服務品質。通過一系列措施,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全縣涉旅行業整體品質。

傳承歷史 豐富旅遊文化內涵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獨山縣的經濟發展水準在黔南名列前茅。隨著旅遊產業的興起,獨山縣秉承“大旅遊”理念,不斷提升自身旅遊產業打造,凝聚優勢,展示自我,力圖將獨山打造成為旅遊大縣。

淨心穀誥命府

為進一步推進旅遊產業的發展,豐富獨山旅遊內涵,獨山縣深入挖掘地區歷史文化,將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等傳統文化及獨山花燈、友芝文化、抗戰文化、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旅遊產品、景區建設、活動策劃中,豐富文化產品內容,弘揚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豐富獨山旅遊文化內涵。

同時,使用花燈、歌舞、小品、書畫、文學、攝影、工藝品、特色美食等各種載體表現獨山民族民間特色文化,使文化產品儘量實體化,製作旅遊商品,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市場資源,不斷拓展旅遊產品的品種和文化內涵,創新旅遊業態,提升經濟效益。

天洞

這裡曾是東漢時期的毋斂縣,王莽篡漢時,改“毋斂”為“有斂”。唐置石牛縣,屬南壽州。宋置中平縣,後併入河池。元時,設獨山州蠻夷軍民長官司。明弘治七年,設置獨山州。至民國,設獨山縣。解放初期,貴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改設為獨山專區,後改為獨山縣。

這裡是東漢時期學者尹珍的故地,是清代“西南鴻儒”莫友芝的家鄉。鐘靈毓秀,人傑地靈。影山文化、抗戰文化、花燈歷史文化交相輝映,流光溢彩。

麻尾鎮正在打造的四季花海景區

如今的獨山縣,柏油路連接質樸的城牆,四通八達。小城故事多,這座久經光陰洗禮的城市裡,無處不在歷史的駁痕,灑落街巷之間,茶飯閒談。歲月沉澱為她妖嬈的風姿,天生麗質,顰笑之間,內化於行。時間巨輪轟鳴不止,將時代的特質紛紛研磨成塵,為她披上光鮮的錦衣,紅妝素抹。

朝衣白霧承古韻,夜上塵囂掛霓虹。這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都市,也是一座包涵時代氣息的古城。帶著數千年的積澱,她緊跟時代的浪潮大步前行,在西南深山之中,破繭而生,正逐漸成長為融合古典與現代之美的魅力都城。

擴充景區容量,提升遊客接待品質,推動旅遊產業井噴式發展。

在獨山淨心谷景區,記者參觀了淨心穀廣場、誥命府、儒學院等正在建設中的景點。據瞭解,淨心谷景區以文化休閒、養身養老為主題,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農業生態觀光、茶文化等等。其中,斥資3億元建造的水司樓,作為世界第一座水族大型古建體,被納入吉裡斯記錄。該景區部分專案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儘快推進景區建設,工人們也加班加點,目前大部分景點項目已經主體完工,正在進行後期修繕工作。

八角亭夜景

值得一提的是,採訪過程中記者得知,所謂“毋斂古國”景區指的便是獨山縣城。獨山曾是漢朝時期的“毋斂縣”,經過對當地歷史文化的深入探究,全縣境內遺留有許多古跡。在原有古跡遺址的基礎上,獨山縣通過復原與包裝,成功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毋斂古國”景區,將旅遊產業的發展與城市建設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正在建設的南互通

據瞭解,為改善景區通達條件,實現景區之間互聯互通,獨山縣成立了交通大會戰指揮部,全力加快縣鎮快速路建設。全縣境內交通路網建設如火如荼,13條大道、4條旅遊公路快速推進,預計今年5月30日前將全面建成通車。屆時,將形成主次幹道佈局合理、通達便捷的道路交通網絡。

另一方面,獨山縣力推酒店項目建設,新建酒店4家、升級改造酒店12家,其中包括4家五星級酒店、4家四星級酒店。隨著新一批酒店建成投入使用,獨山縣整體接待能力提升近一倍,住宿條件極大改善。

溫德姆酒店

同時,大力規範旅遊行業標準,建立旅遊市場運營、日常監管和旅遊安全“三位一體”長效機制。聯合涉旅部門對景區、酒店、客運企業等涉旅場所設備設施、食品衛生、消防等進行安全檢查,督促抓好整改落實,消除安全隱患。制定《獨山縣涉旅行業提質評星行動方案》、《獨山縣涉旅餐飲行業標準》,規範涉旅行業行為,提升涉旅行業服務水準。加快示範農家樂建設,開展“明廚亮灶”工程,提升改造餐飲業。加強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景區遊客服務品質。通過一系列措施,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全縣涉旅行業整體品質。

傳承歷史 豐富旅遊文化內涵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獨山縣的經濟發展水準在黔南名列前茅。隨著旅遊產業的興起,獨山縣秉承“大旅遊”理念,不斷提升自身旅遊產業打造,凝聚優勢,展示自我,力圖將獨山打造成為旅遊大縣。

淨心穀誥命府

為進一步推進旅遊產業的發展,豐富獨山旅遊內涵,獨山縣深入挖掘地區歷史文化,將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等傳統文化及獨山花燈、友芝文化、抗戰文化、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旅遊產品、景區建設、活動策劃中,豐富文化產品內容,弘揚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豐富獨山旅遊文化內涵。

同時,使用花燈、歌舞、小品、書畫、文學、攝影、工藝品、特色美食等各種載體表現獨山民族民間特色文化,使文化產品儘量實體化,製作旅遊商品,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市場資源,不斷拓展旅遊產品的品種和文化內涵,創新旅遊業態,提升經濟效益。

天洞

這裡曾是東漢時期的毋斂縣,王莽篡漢時,改“毋斂”為“有斂”。唐置石牛縣,屬南壽州。宋置中平縣,後併入河池。元時,設獨山州蠻夷軍民長官司。明弘治七年,設置獨山州。至民國,設獨山縣。解放初期,貴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改設為獨山專區,後改為獨山縣。

這裡是東漢時期學者尹珍的故地,是清代“西南鴻儒”莫友芝的家鄉。鐘靈毓秀,人傑地靈。影山文化、抗戰文化、花燈歷史文化交相輝映,流光溢彩。

麻尾鎮正在打造的四季花海景區

如今的獨山縣,柏油路連接質樸的城牆,四通八達。小城故事多,這座久經光陰洗禮的城市裡,無處不在歷史的駁痕,灑落街巷之間,茶飯閒談。歲月沉澱為她妖嬈的風姿,天生麗質,顰笑之間,內化於行。時間巨輪轟鳴不止,將時代的特質紛紛研磨成塵,為她披上光鮮的錦衣,紅妝素抹。

朝衣白霧承古韻,夜上塵囂掛霓虹。這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都市,也是一座包涵時代氣息的古城。帶著數千年的積澱,她緊跟時代的浪潮大步前行,在西南深山之中,破繭而生,正逐漸成長為融合古典與現代之美的魅力都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