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泰州人為什麼喜歡聽評書? 中國首家評書評話博物館給你答案

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由泰州市政府與中國曲藝家協會共同建設, 是國內唯一全面介紹評書評話藝術史和藝術家的專題博物館, 也是泰州首個“國字型大小”博物館。 新建成的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坐落在泰州柳園內, 位於相傳為明末清初大說書家柳敬亭的出生之處的泰州城南打漁灣。

地址:泰州海陵區打漁灣

評話博物館對面就是新建成的柳園商業街, 許多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咖啡館, 時尚餐廳先後入駐。 懷舊街道、民國風格的複古建築吸引了許多當地人前來取景拍攝婚紗、寫真, 成為了鳳城河景區內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這樣風格的街區, 讓我想起了上海的新天地。

我國的評書評話, 起源很早, 史料記載有漢代的說唱俑。 至明末清初, 出生於泰州打魚灣的柳敬亭將評話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在全國特別是江南地區有廣泛影響。 後來, 南北兩地的說書家都推柳敬亭為祖師。

說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東漢崖墓, 俑人嘴部張開, 開懷大笑, 仿佛正進行到說唱表演中的精彩之處。 人物面部的幽默表情被刻畫得極為生動傳神。

該館展覽面積達1500平米, 展廳分為千年流變、一代宗師、萬壑爭流、百尺竿頭、十年樹木, 共5個展區,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影像等手法,採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 全面展示了中國評書評話的發展歷程。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院長率領的團隊規劃設計。 博物館主體建築採用後現代建築風格, 並注入泰式民居的元素。 與之相配的景點有柳敬亭舊居、打魚灣、柳堤、柳亭、飲香書場等。

一直覺得評書評話在泰州盛行是有緣由的。 過去泰州鹽業經濟發達, 鹽商們開始嚮往附庸風雅的生活。 追求文雅閒適的高層次生活成了泰州的主流文化, 賞閑戲、聽評書正是其閒適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泰州人“愛聽戲”這一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更與梅蘭芳、柳敬亭、孔尚任這三位中國戲曲界靈魂人物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今的泰州人生活節奏依舊很慢, 細節處處講究。 他們吃早茶要聽評話, 晚上有時間也不忘賞戲, 一到閒時,還抹上臉、換了戲服登臺表演。他們對戲曲、評書的各種捧場,給泰州營造了濃郁的戲曲文化。遊覽評話博物館,你會發現泰州人骨子裡的休閒,躍然而出。

博物館整體是一個類似於四合院式的建築,東南西北方向的建築分別是展廳、門廳、圖書館和書場,外加一個大大的天井。今後,這裡將是評書評話展示、研究、培訓以及比賽和演出的基地。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的建築特色有些類似于蘇州博物館。

博物館用先進的聲光電技術還原了舊時市井百姓聽評書的場景。在沒有電視、電影的年代,因為廉價而親民,評書評話是來百姓們最受歡迎的消遣方式。 台下人們品茗飲香,臺上表演者口若懸河,精彩的說書表演博得陣陣叫好,這也是評書評話藝術在泰州產生深遠影響的一個歷史畫面。

博物館還運用了逼真可愛的小泥塑來還原柳敬亭說書的場景。正因為古泰州城內聚集著鹽商富賈,大小商人在富庶祥和環境下,過著悠遊閒適的生活,他們熱衷蓄養戲班子,看戲聽曲。這種生活態度化為血液,至今流淌在泰州人的身體裡。

中國曲協和全國各地藝術家對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給予大力支持,如田連元捐贈了他表演用的摺扇、醒木、長衫;何祚歡捐贈了長篇評書《楊柳寨》手稿;王麗堂捐贈演出旗袍;藏族的土登捐贈《猴和鳥的故事》唐卡畫、紮年琴、木棍、面具等;蒙古族的道爾吉仁欽捐贈四胡琴以及演出服飾(蒙古帽、蒙古袍、蒙古靴)等,使展覽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上圖為單田芳捐贈的評書時所穿的長衫和摺扇。

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瞭解到評書評話藝術的發展歷程,而且還可以從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中,領略到曾經陌生的評書評話獨特的藝術魅力。來泰州,除了喝早茶遊鳳城河,在梅園感受梅派京劇的高雅,也可以來這裡體會通俗草根藝術的特有文化氛圍。

一到閒時,還抹上臉、換了戲服登臺表演。他們對戲曲、評書的各種捧場,給泰州營造了濃郁的戲曲文化。遊覽評話博物館,你會發現泰州人骨子裡的休閒,躍然而出。

博物館整體是一個類似於四合院式的建築,東南西北方向的建築分別是展廳、門廳、圖書館和書場,外加一個大大的天井。今後,這裡將是評書評話展示、研究、培訓以及比賽和演出的基地。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的建築特色有些類似于蘇州博物館。

博物館用先進的聲光電技術還原了舊時市井百姓聽評書的場景。在沒有電視、電影的年代,因為廉價而親民,評書評話是來百姓們最受歡迎的消遣方式。 台下人們品茗飲香,臺上表演者口若懸河,精彩的說書表演博得陣陣叫好,這也是評書評話藝術在泰州產生深遠影響的一個歷史畫面。

博物館還運用了逼真可愛的小泥塑來還原柳敬亭說書的場景。正因為古泰州城內聚集著鹽商富賈,大小商人在富庶祥和環境下,過著悠遊閒適的生活,他們熱衷蓄養戲班子,看戲聽曲。這種生活態度化為血液,至今流淌在泰州人的身體裡。

中國曲協和全國各地藝術家對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給予大力支持,如田連元捐贈了他表演用的摺扇、醒木、長衫;何祚歡捐贈了長篇評書《楊柳寨》手稿;王麗堂捐贈演出旗袍;藏族的土登捐贈《猴和鳥的故事》唐卡畫、紮年琴、木棍、面具等;蒙古族的道爾吉仁欽捐贈四胡琴以及演出服飾(蒙古帽、蒙古袍、蒙古靴)等,使展覽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上圖為單田芳捐贈的評書時所穿的長衫和摺扇。

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瞭解到評書評話藝術的發展歷程,而且還可以從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中,領略到曾經陌生的評書評話獨特的藝術魅力。來泰州,除了喝早茶遊鳳城河,在梅園感受梅派京劇的高雅,也可以來這裡體會通俗草根藝術的特有文化氛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