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生職業教育輕模式是否靠譜?

(1)

從事校園市場的幾年時間裡, 我有參與做過傳媒廣告業務、課表工具產品、大學生成長社區以及外賣O2O產品等等, 而近半年的時間裡, 一直在人力資源行業潛心學習。

智聯招聘對外的感覺, 就是一家傳統招聘公司, 但其實還有測評、培訓業務等, 不過這些業務均是面相B端企業, 因此C端用戶的感知度較低。

幾番嘗試, 我和公司教育培訓部門一起面向大學生推出了付費求職的音訊課程《心想事呈》, 上線當天獲得2000多學生的報名。

而跟公司測評部門一起推的NET就業能力測試, 讓我覺得一次專業測評, 對於求職者而言確有不小幫助。

但大學生就業的艱難度逐步攀升, 除了提供更多的優質崗位外, 我不斷思考如何通過職前培訓, 來説明到部分大學生求職。

為什麼是部分呢?這源於我這兩年的各種折騰嘗試, 發現很多大學生壓根自己就沒有嚴肅對待求職這件事,

而我們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自然不用白費心機了。

(2)

大學生職前教育就跟其他知識付費產品一般, 進入的門檻很低, 任何一個能講的HR、職場人能可以去參與到這個培訓中來, 但門檻低帶來的則是規模化的壁壘很高。

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職業培訓類課程, 今年9月我自己也開了門職業規劃的線上微課, 有17多萬人報名, 但我認為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職前教育。

大學生職前教育不僅僅需要課程內容, 還需要資料, 因為求職服務的本質就是匹配。 我們需要測評學生, 然後通過資料分析, 給其更專業的指導, 以及給他推送更加合適的崗位資訊, 這才真正的做到幫助大學生就業。

我在嘗試過諸多知識類產品學習後, 現在更看好“重模式”, 也就是系統化的長期學習, 甚至帶有線下落地的, 這種模式, 比單純的單節課的線上學習往往有更大的實際效用。

(3)

在教育培訓行業一番探究之後, 我發現K12的市場明顯是一個更大的盤子, 於是也有朋友慫恿我去嘗試, 但是根據此前的創業經驗,

我覺得一個市場的規模有多大, 並不是最為重要的。

不知有多少創業者, 拿著BP的第一頁都是預計該項目所在的市場有著幾千億的規模, 但是這幾千億跟我們又有何關係呢?

一個數百億規模的小市場, 只要我們精耕細作, 成為行業裡的龍頭, 一年分到幾十億的營收, 就是一家不錯的上市公司啦。

接下來, 我會在大學生、職場新人的職業培訓上投入更多精力, 期待業內人士, 跟我做更多交流;也希望求職者們能跟我回饋下求職的那些痛點、困惑。

最好還是建議大家養成“一字不差”的閱讀習慣, 注意培養系統化的學習, 而非碎片化的資訊獲取。

我的第674篇文章

-作者-

孫淩, 知名公司校園&海外事業部執行總監, 終身學習者, 曾連續創業獲得多輪融資, 以創業心態去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