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笑話李兆會敗家,這是中國家族企業普通存在的通病!

前山西首富李兆會破產的消息, 最近成了各路媒體討論的熱點話題。 據說這個年輕人, 僅僅用了十多年的時間, 就把他父親留給他的大幾十億資產全部敗光,

如今淪落至因還不起債被公關機關實施出境限制。 李兆會也因此被媒體冠以“教科書式敗家子”的稱號。 不過, 商君想要說的是:先別笑話李兆會敗家, 換了是你22歲的時候被趕鴨子上架管理一個幾十億資產的商業巨艦, 你行嗎?大家真正該笑話的, 是那種“寧可趕鴨子上架也無信任外人”的封閉式的企業管理思想, 而這卻是中國家族式企業普遍存在的總是, 並非李家獨有!

先簡要看看李兆會的接班和沒落軌跡:

2003年, 李兆會的父親李滄海在辦公室遭人槍殺, 李滄海身後, 留的是一個擁有數幾十億資產的海鑫帝國。 由於李滄海持有海鑫集團超過90%的股份, 因此海鑫集團的接班人被“順裡成章”地鎖定為李滄海的兒子李兆會——當時只有22歲的李兆會中斷了澳洲的學業,

回國繼承家產並接管海鑫集團。 儘管從股票市場上曾經有過曇花一現的不錯成績, 但李兆會畢竟不是股神, 最終還是敗光了父親留下來的全部家產。 海鑫集團最終進入破產程式時, 已經資不抵債, 李兆會本人也因債務纏身而無法自拔, 吃的不少官司, 如今已被公關機會限制出境。

從李兆會的個人履歷來看, 在接手父親留下的龐大鋼鐵帝國之前, 李兆會還在澳洲上大學, 且此前他從來沒有過工作和創業經歷, 他接班也是由他爺爺拍板定下的——讓一個大學還沒畢業且沒有任何相關經驗的年輕人接班, 這就已經埋下了海鑫集團衰落的伏筆:他真有能力管理好這個企業嗎?如果沒有,

為何又要強行扶他上位?

試想:如果在李滄海去世之前, 海鑫集團就已經建立起了完善了現代企業治理和管理制度, 即便是李滄海去世, 海鑫集團也不至於倒下;換句話說, 如果在李滄海去世之後, 李家人信任外人, 聘請一個職業經理人來打理企業, 自己安心做股東去, 海鑫集團或許也不至於淪落至此!

這就引出了一個現代治理治理制度中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職業經理人制度。

在中國, 不只是李家的海鑫集團, 絕大多數家族企業, 甚至還包括很多上市公司, 都擺脫不了家族控制的問題:他們不願意相信外人, 一定要在企業各個重要崗位上安排自己信得過的人,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這些關鍵崗位上的人, 並不見得一定是符合公司長遠發展需要的有戰略眼光的最合適的人, 但卻一定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家族最放心的人!

這樣的企業管理制度顯然是不合理的, 這種制度保證不了家族基業的萬古長青。 但在中國的家族企業中,

普遍的管理接班模式都脫不了這個框框, 在這種情況下, 也難怪中國會有一句俗話:富不過三代!

事實也的確如此, 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百年企業, 這裡面有政治環境的因素, 但更多的還是上面所說的文化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但百年企業, 在國外就很普遍, 可口可樂、福特、豐田……這些都是百年企業的代表, 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基業長青,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於:企業是靠一種完善的現代企業治理制度在運行, 而不是維繫在一個家族甚至個人的基礎上!在這個現代企業治理制度框架下, 股東、董事會和管理層三方權責很清晰, 股東可以根據自己的持股比例, 指派相應席位數量的自己能夠信得過的董事進入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負責討論制定公司的各種制度和大的戰略, 但董事會成員通常也不會具體參與公司經營,他們只是股東在企業的代言人,負責維護股東的利益;董事會制定公司戰略後,會篩選提名出合適的職業經理人去實際管理企業並執行董事會的戰略方針。

從這種三級管理構架不難看出,職業經理人其實多數時候並不是企業的股東,也不是他們的朋友,他們與股東之間可能從來就沒有認識過,只是公司董事會在公司治理制度下從公開市場招聘過來的專業管理人員,與公司大多數普通員工是一樣的。既然是公開招聘的,企業當然就會從所有候選人選擇能力最出眾最能夠挑起公司長遠發展重擔的人選,而這個人選並不一定是股東最信任最親近的——當然了,如果股東對候選人完全不滿意或不信任,他們可以要求自己提名的董事在董事會上否決掉相關人選!

不能說職業經理人制度一定是完美的,但卻可以這麼說:所有的百年公司,無一沒有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也可以這麼說:沒有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公司,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家能夠成功持續經營上百年還活動得很好的。

回到李兆會的話題上來。

讓一個毫無經驗的22歲小夥子去管理一個數十億資產的龐大商業帝國,他管理好了,那說明他是天才;他管理不好,那再正常不過!沒必要給李兆會冠上那麼多敗家子的頭銜,因為他被承受了完全超出他能力範圍之外的東西!以天才的標準去要求正常人,這是不是有點不大公平?諸君不妨想想:換了是你在22歲時接手海鑫集團,今天的這個敗家子會不會就是你!

商君認為,導致李家沒落的,不是李兆會的無能,而是“寧可趕鴨子上架,也不願信任外人”的封閉式家族管理思想,而存在這種思想的,絕不只是李家!

但董事會成員通常也不會具體參與公司經營,他們只是股東在企業的代言人,負責維護股東的利益;董事會制定公司戰略後,會篩選提名出合適的職業經理人去實際管理企業並執行董事會的戰略方針。

從這種三級管理構架不難看出,職業經理人其實多數時候並不是企業的股東,也不是他們的朋友,他們與股東之間可能從來就沒有認識過,只是公司董事會在公司治理制度下從公開市場招聘過來的專業管理人員,與公司大多數普通員工是一樣的。既然是公開招聘的,企業當然就會從所有候選人選擇能力最出眾最能夠挑起公司長遠發展重擔的人選,而這個人選並不一定是股東最信任最親近的——當然了,如果股東對候選人完全不滿意或不信任,他們可以要求自己提名的董事在董事會上否決掉相關人選!

不能說職業經理人制度一定是完美的,但卻可以這麼說:所有的百年公司,無一沒有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也可以這麼說:沒有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公司,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家能夠成功持續經營上百年還活動得很好的。

回到李兆會的話題上來。

讓一個毫無經驗的22歲小夥子去管理一個數十億資產的龐大商業帝國,他管理好了,那說明他是天才;他管理不好,那再正常不過!沒必要給李兆會冠上那麼多敗家子的頭銜,因為他被承受了完全超出他能力範圍之外的東西!以天才的標準去要求正常人,這是不是有點不大公平?諸君不妨想想:換了是你在22歲時接手海鑫集團,今天的這個敗家子會不會就是你!

商君認為,導致李家沒落的,不是李兆會的無能,而是“寧可趕鴨子上架,也不願信任外人”的封閉式家族管理思想,而存在這種思想的,絕不只是李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