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豬疫苗免疫接種注意細節2

6.選擇好注射方法和部位。 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或滅活苗, 必須後海穴(尾根下肛門上之間的凹陷處, 又稱交巢穴)注射, 進針深度3日齡仔豬為0.5 cm, 隨豬齡增大而加深, 成年豬為4 cm, 肌肉注射無效。 豬口蹄疫O型滅活苗最好也後海穴注射, 因為這裡是穴位, 產生的抗體多。 豬氣喘病活疫苗必須肺內注射。 偽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對仔豬採用滴鼻效果更好。 豬布氏桿菌病活疫苗要皮下注射, 而且只限於非懷孕豬, 懷孕豬注射會引起流產。 凡肌肉接種的疫苗, 注射部位有耳根後頸部、臀部和後腿內側等幾處供選擇,

要求輪換選點, 不要在同一部位重複注射。 已經腫了的地方不能注射, 否則疫苗不吸收。

7.注意做好妊娠母豬接種。 給妊娠母豬接種時動作要輕柔, 以避免引起機械性流產。 配種後20 d和臨產前15 d以內不要注射疫苗, 以防流產。 豬細小病毒苗和豬布氏桿菌活疫苗對懷孕母豬不宜使用。

8.選對稀釋液。 每種活疫苗都有專門的稀釋配方, 適合於一種疫苗的稀釋液也許會滅活另一種疫苗。 乙腦活疫苗、豬偽狂犬病活疫苗等帶有專用稀釋液, 必須用專用稀釋液而不能用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稀釋。 豬瘟活疫苗必須用生理鹽水而不能用注射用水、涼開水或礦泉水稀釋, 豬鏈球菌活疫苗必須用20%鋁膠鹽水稀釋。

9.防止散毒(菌)。 活疫苗在操作時應注意防止病毒和活菌的散佈, 用過的器具、針頭要及時消毒, 用過的疫苗瓶和沒用完的疫苗要深埋。

接種疫苗前後應特別注意的幾個細節

1.有針對性的選用疫苗。 要掌握本地區及本場傳染病的流行情況, 有針對性、有選擇的進行免疫預防。 免疫接種應遵循病毒性疾病免疫為先的原則, 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圓環病毒、乙腦、細小病毒病等沒有爭議的病毒病疫苗必須免疫。 細菌苗要依據本場具體情況有選擇性的使用, 疫苗使用不是越多越好, 可用可不用的疫苗不要使用, 一些疾病可通過添加藥物預防, 從未發生過豬肺疫、豬丹毒、鏈球菌病等的豬場也可不接種這幾種病的菌苗。

2.避免應激。

接種疫苗前後數日, 應盡可能避免造成劇烈刺激的操作, 如采血、去勢等。 斷奶、轉群前後數日等易造成應激的階段也不要注苗。 這些應激因素都會降低機體的免疫機能, 雖然注射了疫苗, 但產生的抗體少影響免疫效果。 應避免注射活疫苗與消毒同日進行。

3.禁用抗菌和抗病毒藥物。 弱毒苗只有在被免疫豬體內生存並繁殖才有效, 因此注射活菌苗之前7 d和注射之後10 d內, 均不應飼喂含有抗菌、抑菌藥物(如各種抗生素、磺胺類、氟喹諾酮類等)的飼料和添加劑, 或混飲、注射任何抗菌藥物。 豬喘氣病活疫苗注射前15 d及注射後2個月內禁用土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及含以上藥物的配合飼料。 否則疫苗中的活菌會被殺死而影響免疫效果。

接種後因有反應而用抗菌藥物治療的豬, 應隔離或作好記號, 待康復後2周重新注射一次。 注射病毒弱毒苗後1周內, 不得使用利巴韋林(病毒唑)、嗎啉胍(病毒靈)、金剛烷胺、豬白細胞干擾素、聚肌胞等抗病毒藥, 更不能同時使用抗血清。

4.注苗後必須觀察15 min。 個別豬在注苗後可能發生急性過敏反應, 表現為不安、發抖、發紺、口吐泡沫、嘔吐、呼吸困難、臥地不起等, 應立即用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過敏藥物緊急搶救。

5.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劑。 不論是注射病毒苗還是細菌苗, 也不論注射活苗或死苗, 在免疫前後5~7 d都要避免使用影響疫苗免疫應答的藥物和免疫抑制劑, 如氟苯尼考、喹乙醇、磺胺類藥、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四環素類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

因其它們對抗體的合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或對T、B淋巴細胞的轉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從而影響免疫效果。

6.避免兩種或兩種以上疫苗同時注射, 以免互相干擾影響抗體產生。 豬瘟活疫苗、藍耳病弱毒苗、偽狂犬病弱毒苗等病毒活疫苗之間, 必須間隔7 d以上。 豬口蹄疫O型滅活苗更不能與豬瘟活疫苗混合注射, 要先免疫好豬瘟, 後接種口蹄疫疫苗。

7.免疫後要加強飼養管理。 要保證提供的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減少各種應激, 不喂被黴菌毒素污染的飼料, 以利產生抗體。

8.加強各項生物安全措施。 注射疫苗不是萬能的, 還要搞好消毒、隔離等各項獸醫防疫措施, 搞好綜合防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