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極限挑戰與“規範”並不衝突

有這樣一群年輕人, 他們喜歡挑戰人類的各種極限, 比如身體和心理的極限。 而挑戰的結果就像是薛定諤的貓, 無非兩種可能性, 不是成功便是失敗, 然而這個失敗往往是以付出生命為代價。

昨天, 從長沙警方瞭解到, 26歲的詠甯於11月8日下午去世, 但直到次日早晨才被發現, 系從一高樓頂層附屬物上墜下導致死亡。

網友觀點:

@孟小新Kevin:完美詮釋了作死兩個字。

@非魚非想飛:真揪心, 光光的幕牆, 穿著長衣褲、硬底鞋。 好想手伸進螢幕托你一下。

@楊海燕HooinYoung:以為你收手, 沒想到卻失手, 死於非命, 可惜可歎。 死者為大, 無需批評, 但高空極限挑戰, 關涉自身安全, 或殃及公共安全, 還可能誘發不良模仿。 年輕人是該有點冒險精神, 但更該珍惜生命, 畢竟生命不止屬於自己。 儘快形成制度安排, 不讓悲劇重演。

事件一經傳播立刻引起網友熱議, 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是作死的行為,

還有網友看到事發視頻後感到十分揪心和心疼, 也有網友認為這種極限運動年輕人不該輕易模仿, 應該珍惜生命。

詠寧失手給極限運動者敲響警鐘

極限運動之所以被稱為極限運動正是因為這是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做到的, 而大眾對這項特殊運動的印象正如網友評論的那樣,

認為這是作死, 是對生命不珍惜的表現。

“做極限運動並不代表著玩命”, 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放眼世界, 哪一個極限運動挑戰這不是將生命當做賭注的, 而但凡是能被算作是挑戰極限的都逃不過“玩命”二字。

然而世上有這麼多的活法, 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對他人的選擇品頭論足, 但不代表不可以為這項運動更加安全而提供建議。 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詠寧失手的視頻中可以看到, 當他陷入絕境之時周圍並沒有能施以援手的一個人。

被號稱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有許多人從事極限運動, 但也並非都是孤身一人, 有不少周圍會有同伴或者攝影師。 極限運動可以做,

但周圍至少有一個能保障安全的一個人。 希望更多極限運動挑戰者瞭解的是, 你可以做“玩命”的運動, 但是做一定安全保障也並不衝突。

極限挑戰也應當“規範”

年輕時難免會有一腔熱血去挑戰不可能, 然而這種挑戰自我也是人類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精神的體現,

並不是什麼壞事。 吳詠寧具有著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 在失手之前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 但是這次失誤就是失誤在不夠“規範”。

在玻璃上攀爬、穿著長衣褲、硬底鞋、孤身一人, 這種種都代表著他的挑戰並不“規範”, 他的離世給他本不富裕的家庭來了不小的打擊, 讓人們感到惋惜的是這次事故本可以避免。 希望其他極限挑戰者可以以此為戒, “規範”的挑戰極限。

文/王娜

圖/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