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近 1200名市民見證“放心水”

12月9日, 東莞市東江水務有限公司在第六水廠舉辦主題為“走進東江水務·見證放心水”的開放日活動, 近1200名市民實地參觀自來水生產製作過程。

活動日管道漏水的模擬現場, 市民用探漏聽音棒聽地下管道漏水時的聲音, 充當一次探漏員。

深度處理是對水進行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 圖為市民觀察深度處理工藝模型。

工作人員向市民朋友介紹東江水務管網改造工程情況。

從水源地到水龍頭, 一滴“放心水”要經過什麼樣的旅程?

12月9日, 東莞市東江水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江水務”)在第六水廠舉辦第六屆主題為“走進東江水務·見證放心水”的開放日活動。 市民在專業導覽人員的帶領下, 參觀各項水處理工藝流程, 瞭解各類搶修、維護設備, 體驗互動專案, 還有水質專家現場坐鎮答疑解惑……一系列精彩活動搭建了市民與供水企業“零距離”的溝通平臺, 科普供水常識, 增進雙方互信。

活動當天近1200名市民朋友實地參觀自來水生產製作過程, 其中不乏小學生、小記者等團隊參與,

參與人數為歷年最多。 此外, 開放日活動還首次進行媒體直播, 讓更多市民朋友線上上參與活動。 據統計, 當天共超過12萬人次通過南方+用戶端線上上參與了“放心水之旅”。

●撰文:靳延明 攝影:東江水務

全景式展示

放心水出爐要闖多個關口

天朗氣清, 第六水廠內鳥語花香、風景秀麗, 色彩豔麗的展板、指示牌以及著裝統一的志願者, 讓往日安靜的水廠充滿了活動氛圍。

9日上午8時30分, 伴隨著溫暖的陽光, 市民朋友開始陸續抵達第六水廠。 他們帶著好奇, 在水廠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放心水之旅”。

“為什麼水會變清?”“通過什麼方式消毒?”“水管漏水怎麼辦?”……市民一邊問, 講解員一邊耐心解答, 近一個小時的參觀旅程共設置了12個參觀點,

市民朋友在平流沉澱池、V型濾池、臭氧製備車間、深度處理綜合池等參觀自來水生產工藝流程中的關鍵處理工序。 各種模型動態演示工藝流程, 例如V型濾池反沖洗演示、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運行演示、自來水計量演示等, 可讓市民朋友更直觀地瞭解相關制水過程。

“原來一滴放心水的出爐, 要闖這麼多道關。 ”市民王先生是一名中學老師, 帶著9歲的兒子參與活動, 結束之際, 他細數原水要經過混凝沉澱、砂濾池過濾、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等一系列工藝, 感歎“放心看得見!”。

除制水工藝介紹外, 活動現場還設有攤位展示區, 也是供水知識的集中地, 分為供水設備展示和專題攤位展示, 其中供水設備展示區設有應急搶修設備、管道搶修備件及應急送水設備等展示;專題攤位展示區設有水質監測、管網改造、管網探漏及搶修、水錶展示等。

筆者注意到,在攤位展示區,除了上述日常供水設備外,還有搶修車、挖掘機、貨吊車等大型設備。據東江水務工作人員介紹,供水管道搶修中需要用到一些大型設備,為了提高搶修效率、縮短停水時間,公司在搶修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這些大型的設備,是從容應對各類大小管道搶修工作的強大後盾。

全過程互動

多種角色互動帶來直觀體驗

活動現場,市民朋友近距離觀看各種類型的供水管道、閥門、水錶、探漏器等供水設備,不僅每個參觀點都有專業系統的講解答疑,還可以親自體驗使用部分供水設備,全過程充滿互動的趣味。例如,今年主題攤位區增設了“角色”扮演環節,市民可親身體驗水質檢測、閥門操作、管網接駁、管網探漏以及水錶靈敏度測試等。

豐富的體驗活動讓市民朋友更深入地瞭解供水工作,也對“放心水”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這些設備操作起來都挺費力,何況管網都深埋地下,供水人員肯定非常辛苦。”一位體驗了閥門操作的市民徐女士說,感謝供水人的“幕後工作”,每時每刻為放心水“站崗把關”。

為活躍現場氣氛,活動現場除了參觀自來水生產關鍵工序外,沿路隨處可見可愛的“水寶寶”,還有技術人員自製的大型“水龍頭”和“機器人”,獨具創意的供水元素引來眾多市民朋友駐足,志願者們熱情地幫助市民拍照。

經過一系列的參觀瞭解後,許多市民朋友“好奇心”爆棚,尤其是小學生和小記者們,心裡更是十萬個為什麼。為滿足“小市民”的好奇心和解答種種疑團,今年東江水務在諮詢處擴大了專家諮詢規模,調動了公司各領域高級工程師、子公司總工程師等專家級人物,範圍涵括水廠生產運行、管網改造、客戶服務、開放日活動籌備等,隨時為市民解惑答疑。

此外,本次活動東江水務向市民開放國內規模較大、設備完善、自動化程度高的給水處理中試研究基地。該基地相當於4座小型供水廠,集化學預處理工藝、強化常規處理工藝、深度處理工藝於一體,通過參觀對供水流程“一目了然”。

中試基地是東江水務開展水質科研的試驗平臺和“放心水”的強大技術後盾,在這裡研究的科研成果有4項取得國家專利授權,其中3項已在供水生產中得到了應用。

全媒體呈現

線上線下同步“放心水之旅”

為了更多地讓市民朋友瞭解“放心水”的出爐過程,提升開放日活動的效果,東江水務首次與媒體合作進行開放日現場直播,並通過東江水務官方微信、教育莞家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第一時間進行全媒體呈現。

當天上午,南方+用戶端直播團隊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視頻、圖文直播,主播在水廠導覽人員的陪同下,走讀十二個參觀點,採訪各環節技術負責人,線上呈現“放心水之旅”。據統計,當天觀看該直播網友超過12萬人次,網友紛紛在直播中留言點贊,為放心水“打call”。

此外,為了讓市民在參觀的同時,也能準確地通過互聯網傳播供水知識,現場參觀點的展板上印製了二維碼。市民通過“掃一掃”二維碼查閱和下載展板上的內容,將展版的內容保存、傳播,讓未能親臨開放日現場的市民朋友也能感受現場濃郁的活動氣氛。

■相關

開放日為南方小記者開“新聞發佈會”

“沉澱池裡面為什麼有魚?”“有時候自來水是白色的,可以喝麼?”“探漏聽音棒是什麼原理?”……

開放日活動現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聞發佈會”。發佈會面對的,不是社會媒體記者,而是來自東莞各小學的南方小記者。面對小記者們的問題,東江水務總經理助理謝智勇、水質監測站副站長陳貽球一一作答,並就平時如何節約用水給出建議。

本次新聞發佈會,是由東江水務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東莞辦事處聯合舉辦的“探秘一滴水的旅程——南方小記者走進東江水務”活動中的一項內容。活動前,南方日報記者對30名小記者進行採訪培訓,講解新聞采寫要點。隨後小記者們分成兩隊,在東江水務專業導覽以及兩位供水專家的帶領下開啟活動,他們認真記錄,開心體驗,踴躍提問,專業范兒十足。

“小記者們表現活躍、敢提問,而且一些問題很專業,可以看出做了很多準備。”謝智勇說,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小記者們積極傳播供水的知識,也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

“讓小朋友走進水廠,不僅瞭解放心水的出爐,更通過新聞發佈會等形式,讓他們得到新聞采寫的鍛煉。感謝東江水務舉辦這樣寓教於樂的活動。”家長郝先生說,會引導自己的孩子去傳播活動的收穫。

發佈會結束後,小記者們第一時間采寫了新聞報導。

東莞市光明小學的劉詩漫寫道,“放心水”的旅程是複雜的,它要經過原水,沉澱後水,砂濾後水,主臭氧活性炭濾後水,一直到出廠水。這個工藝流程一點也不簡單。大家可以放心使用,也請大家不要浪費用水。

南城陽光二小的張津睿認為,水資源特別是淡水分佈的不平衡,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為人類直接利用,通過這次獲得的知識普及,增強了小記者節約用水的意識。

筆者注意到,在攤位展示區,除了上述日常供水設備外,還有搶修車、挖掘機、貨吊車等大型設備。據東江水務工作人員介紹,供水管道搶修中需要用到一些大型設備,為了提高搶修效率、縮短停水時間,公司在搶修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這些大型的設備,是從容應對各類大小管道搶修工作的強大後盾。

全過程互動

多種角色互動帶來直觀體驗

活動現場,市民朋友近距離觀看各種類型的供水管道、閥門、水錶、探漏器等供水設備,不僅每個參觀點都有專業系統的講解答疑,還可以親自體驗使用部分供水設備,全過程充滿互動的趣味。例如,今年主題攤位區增設了“角色”扮演環節,市民可親身體驗水質檢測、閥門操作、管網接駁、管網探漏以及水錶靈敏度測試等。

豐富的體驗活動讓市民朋友更深入地瞭解供水工作,也對“放心水”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這些設備操作起來都挺費力,何況管網都深埋地下,供水人員肯定非常辛苦。”一位體驗了閥門操作的市民徐女士說,感謝供水人的“幕後工作”,每時每刻為放心水“站崗把關”。

為活躍現場氣氛,活動現場除了參觀自來水生產關鍵工序外,沿路隨處可見可愛的“水寶寶”,還有技術人員自製的大型“水龍頭”和“機器人”,獨具創意的供水元素引來眾多市民朋友駐足,志願者們熱情地幫助市民拍照。

經過一系列的參觀瞭解後,許多市民朋友“好奇心”爆棚,尤其是小學生和小記者們,心裡更是十萬個為什麼。為滿足“小市民”的好奇心和解答種種疑團,今年東江水務在諮詢處擴大了專家諮詢規模,調動了公司各領域高級工程師、子公司總工程師等專家級人物,範圍涵括水廠生產運行、管網改造、客戶服務、開放日活動籌備等,隨時為市民解惑答疑。

此外,本次活動東江水務向市民開放國內規模較大、設備完善、自動化程度高的給水處理中試研究基地。該基地相當於4座小型供水廠,集化學預處理工藝、強化常規處理工藝、深度處理工藝於一體,通過參觀對供水流程“一目了然”。

中試基地是東江水務開展水質科研的試驗平臺和“放心水”的強大技術後盾,在這裡研究的科研成果有4項取得國家專利授權,其中3項已在供水生產中得到了應用。

全媒體呈現

線上線下同步“放心水之旅”

為了更多地讓市民朋友瞭解“放心水”的出爐過程,提升開放日活動的效果,東江水務首次與媒體合作進行開放日現場直播,並通過東江水務官方微信、教育莞家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第一時間進行全媒體呈現。

當天上午,南方+用戶端直播團隊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視頻、圖文直播,主播在水廠導覽人員的陪同下,走讀十二個參觀點,採訪各環節技術負責人,線上呈現“放心水之旅”。據統計,當天觀看該直播網友超過12萬人次,網友紛紛在直播中留言點贊,為放心水“打call”。

此外,為了讓市民在參觀的同時,也能準確地通過互聯網傳播供水知識,現場參觀點的展板上印製了二維碼。市民通過“掃一掃”二維碼查閱和下載展板上的內容,將展版的內容保存、傳播,讓未能親臨開放日現場的市民朋友也能感受現場濃郁的活動氣氛。

■相關

開放日為南方小記者開“新聞發佈會”

“沉澱池裡面為什麼有魚?”“有時候自來水是白色的,可以喝麼?”“探漏聽音棒是什麼原理?”……

開放日活動現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聞發佈會”。發佈會面對的,不是社會媒體記者,而是來自東莞各小學的南方小記者。面對小記者們的問題,東江水務總經理助理謝智勇、水質監測站副站長陳貽球一一作答,並就平時如何節約用水給出建議。

本次新聞發佈會,是由東江水務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東莞辦事處聯合舉辦的“探秘一滴水的旅程——南方小記者走進東江水務”活動中的一項內容。活動前,南方日報記者對30名小記者進行採訪培訓,講解新聞采寫要點。隨後小記者們分成兩隊,在東江水務專業導覽以及兩位供水專家的帶領下開啟活動,他們認真記錄,開心體驗,踴躍提問,專業范兒十足。

“小記者們表現活躍、敢提問,而且一些問題很專業,可以看出做了很多準備。”謝智勇說,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小記者們積極傳播供水的知識,也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

“讓小朋友走進水廠,不僅瞭解放心水的出爐,更通過新聞發佈會等形式,讓他們得到新聞采寫的鍛煉。感謝東江水務舉辦這樣寓教於樂的活動。”家長郝先生說,會引導自己的孩子去傳播活動的收穫。

發佈會結束後,小記者們第一時間采寫了新聞報導。

東莞市光明小學的劉詩漫寫道,“放心水”的旅程是複雜的,它要經過原水,沉澱後水,砂濾後水,主臭氧活性炭濾後水,一直到出廠水。這個工藝流程一點也不簡單。大家可以放心使用,也請大家不要浪費用水。

南城陽光二小的張津睿認為,水資源特別是淡水分佈的不平衡,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為人類直接利用,通過這次獲得的知識普及,增強了小記者節約用水的意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