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生存遊戲溯源:從上古時代到世界末日

最近一周除了全球矚目的TGA 2017之外, 最火爆的話題莫過於騰訊在宣佈代理《絕地求生》之後又拿下了《H1Z1:生存王者》。 一時之間, 生存遊戲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生存遊戲如何誕生、如何發展、未來又將去向何處。

早期生存遊戲:建立了以活下去為唯一目標的雛形

有史可查的第一款生存遊戲是1992年由兩位芬蘭遊戲開發者開發並發行的《Unreal World》, 值得一提的是, 這款遊戲直到現在還在定期更新(最近一次更新是今年3月), 這意味著《Unreal World》已經發行並運營了15年之久, 堪稱是最長壽的生存遊戲(沒有之一)了。

《Unreal World》對於生存遊戲的奠基地位毋庸置疑, 它不僅是第一款生存遊戲, 也為後來的生存遊戲建立了雛形:孤身一人出現在一個陌生世界, 以活下去為唯一目標, 積極探索未知, 尋找一切可利用的物件, 通過資源管理、物品合成製造等方式, 抵禦惡劣的環境並一次次化解危機。

在《Unreal World》之後, 湧現了許多以生存為主題的遊戲, 其中包括一些大廠大作, 例如Konami的《Survival Kids》系列和EA的《類比人生2:漂流者》(The Sims 2: Castaway), 這些遊戲基本都繼承了《Unreal World》建立起來的生存遊戲模型, 也為後來的生存遊戲做出了榜樣。

生存遊戲的成熟期:沙箱元素加入生存遊戲

2011年是生存遊戲成熟蛻變的一年, 這一年《Minecraft》和《Terraria》的誕生為生存遊戲加入了沙箱元素, 從此沙箱成為生存遊戲的標配。 玩家在遊戲中可以改造環境、營建更大的避難所、管理更多種類的資源, 當然也會面對更大的威脅。 沙箱元素給生存遊戲帶了更多變數, 使得這一開放結局的遊戲類型更加無法預測終點。

2013年是生存遊戲爆發的一年, 《ARMA 2》的MOD——《DayZ》一炮走紅, 同年三大生存遊戲經典《7 Days to Die》、《Rust》和《Don't Starve》也橫空出世。 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7 Days to Die》這款上線伊始就打出“生存、結盟、製造”口號的線上多人連線遊戲, 它為後來諸多的多人生存遊戲奠定了連線模式的基礎——大地圖、小伺服器(通常幾十人到百餘人不等), 玩家從互不相識到嘗試結盟, 小部落團結成大部落, 部落間有合作也有衝突, 這些設定使得生存遊戲的深度和廣度又有了質的提升。

未來的生存遊戲:更硬核、更自由、更深度

2014年的《The Forest》、《Unturned》、《Subnautica》既有對前輩的致敬和延續, 也有對新題材的積極開拓, 但最具開拓精神的作品莫過於2015年的恐龍世界生存沙箱遊戲《方舟:生存進化》和中世紀題材生存沙箱遊戲《領地人生:自力更生》。 兩者在題材方面的突破不僅僅是選題獵奇, 還對題材本身有深度的挖掘, 例如《方舟:生存進化》針對恐龍等古生物開發了完善的馴服、騎乘戰鬥、飼養、孵化系統, 而《領地人生:自力更生》則從中世紀題材延伸了騎砍式的近戰搏殺系統和適應城戰的地形改造系統。

隨著生存遊戲類型的不斷壯大,作為動作遊戲的分支類型,生存遊戲也有了自己的“小弟”——生存競技分支。這一分支更耳熟能詳的俗稱就是大逃殺,而第一款大逃殺遊戲恐怕要數《方舟:生存進化》的衍生作品《方舟:大逃殺》了。2015年底,隨著當年《方舟:生存進化》的熱賣,開發組Wildcard工作室產生了延續其世界觀和主要玩法系統從而創作一款短平快的競技衍生遊戲的想法,受到日本系列電影《大逃殺》和美國小說改編系列電影《饑餓遊戲》的啟發,《方舟:大逃殺》誕生了。

《方舟:大逃殺》的英文名直譯即“適者生存”,充分體現了這一玩法的主旨:一將功成萬骨枯。Wildcard工作室汲取了MOBA遊戲的部分精髓,為《方舟:大逃殺》引入了天梯機制和大獎賽模式,並為這一生存遊戲的分支類型命名為MOSA,即多人線上生存競技場(Multiplayer Online Survival Arena)。2016年ChinaJoy上,《方舟:大逃殺》舉辦了電競史上同台競技最多人數的夏季杯總決賽,來自十幾個國家的四十名選手在ChinaJoy現場通過Twitch和國內五大直播平臺向全球觀眾現場直播這場前所未見的廝殺。

生存競技這一分支遊戲類型短平快、易上手的特點直接導向了紅衫軍的崛起和吃雞的火爆,同時也暴露出生存競技類型缺少深度、戰術單一的原生缺陷。但生存遊戲這個大類還在不斷湧現新的作品,例如打造了好評如潮的《這是我的戰爭》(This War of Mine)的波蘭工作室11 Bits Studios日前公佈的蒸汽朋克新作《Frostpunk》、奇幻魔法題材另類之作《Spire of Sorcery》、回合制末日生存遊戲《Overland》,以及兩款喪屍題材的大型多人線上生存遊戲《Survive the Nights》和《Aftershock》,這些遊戲都將在明年與玩家們見面。

從這些即將上線的生存遊戲來看,未來這一類型正在向更硬核(更複雜的生存環境,更苛刻的死亡懲罰)、更自由(細膩的現實刻畫使代入感大幅增強,VR、AR等技術的介入)、更深度(無限多的生存之路、無限大的生存之境)的方向發展。可以預見,2018年將是生存遊戲玩家狂歡的一年。

隨著生存遊戲類型的不斷壯大,作為動作遊戲的分支類型,生存遊戲也有了自己的“小弟”——生存競技分支。這一分支更耳熟能詳的俗稱就是大逃殺,而第一款大逃殺遊戲恐怕要數《方舟:生存進化》的衍生作品《方舟:大逃殺》了。2015年底,隨著當年《方舟:生存進化》的熱賣,開發組Wildcard工作室產生了延續其世界觀和主要玩法系統從而創作一款短平快的競技衍生遊戲的想法,受到日本系列電影《大逃殺》和美國小說改編系列電影《饑餓遊戲》的啟發,《方舟:大逃殺》誕生了。

《方舟:大逃殺》的英文名直譯即“適者生存”,充分體現了這一玩法的主旨:一將功成萬骨枯。Wildcard工作室汲取了MOBA遊戲的部分精髓,為《方舟:大逃殺》引入了天梯機制和大獎賽模式,並為這一生存遊戲的分支類型命名為MOSA,即多人線上生存競技場(Multiplayer Online Survival Arena)。2016年ChinaJoy上,《方舟:大逃殺》舉辦了電競史上同台競技最多人數的夏季杯總決賽,來自十幾個國家的四十名選手在ChinaJoy現場通過Twitch和國內五大直播平臺向全球觀眾現場直播這場前所未見的廝殺。

生存競技這一分支遊戲類型短平快、易上手的特點直接導向了紅衫軍的崛起和吃雞的火爆,同時也暴露出生存競技類型缺少深度、戰術單一的原生缺陷。但生存遊戲這個大類還在不斷湧現新的作品,例如打造了好評如潮的《這是我的戰爭》(This War of Mine)的波蘭工作室11 Bits Studios日前公佈的蒸汽朋克新作《Frostpunk》、奇幻魔法題材另類之作《Spire of Sorcery》、回合制末日生存遊戲《Overland》,以及兩款喪屍題材的大型多人線上生存遊戲《Survive the Nights》和《Aftershock》,這些遊戲都將在明年與玩家們見面。

從這些即將上線的生存遊戲來看,未來這一類型正在向更硬核(更複雜的生存環境,更苛刻的死亡懲罰)、更自由(細膩的現實刻畫使代入感大幅增強,VR、AR等技術的介入)、更深度(無限多的生存之路、無限大的生存之境)的方向發展。可以預見,2018年將是生存遊戲玩家狂歡的一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