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藏工布江達縣大力實施“五大工程”助推脫貧攻堅紀實

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

如何實現科學治貧、精准扶貧、有效脫貧?今年以來,林芝市工布江達縣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先後實施“五大工程”,脫貧攻堅工作形成上下聯動、多元參與、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的顯著成效。

抓嚴“錢袋子”工程

在脫貧攻堅衝刺階段,要把有限的扶貧資金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必須看緊扶貧“錢袋子”,嚴防發生“跑、冒、滴、漏”現象,保證每一筆扶貧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為此,工布江達縣始終堅持“一切資源優先保障扶貧、一切資源向扶貧傾斜”的原則,統籌整合各部門資金8.5億元,實施“水電路訊網、教科文衛保”十項提升工程;工布江達本級財政投入1000萬元用於發展產業,投入500萬元成立教育和醫療兩個救助基金。

為層層壓實責任,工布江達縣還成立以金融部門下派副縣長為組長、扶貧辦主任為副組長的專項金融工作組,成立了工布江達縣扶貧開發公司,並與中國建設銀行林芝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工布江達縣支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林芝分行合作,開設精准扶貧專戶,存入3720萬元風險抵押擔保金。 現已完成貸款8000萬元,正在洽談並達成貸款意向資金共計1.8億元(4個項目),切實落實金融信貸優惠政策。 2016年至今,已為187戶貧困群眾發放扶貧小額信貸950.6萬元,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的創業資金需求。

抓好“挪窮窩”工程

當“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易地搬遷,這是精准扶貧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2017年,工布江達縣根據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要求,投入資金1283萬元,實施了涉及35戶126人的易地搬遷專案,目前35戶126人已全部完成搬遷,順利完成扶貧搬遷任務。

在易地搬遷實施過程中,工布江達縣還堅持以產業發展和穩定增收為導向來遴選安置點,探索出了工布江達鎮達帕莎村和江達鄉昂巴宗村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模式。

達帕莎村因拉林高等級公路建設,涉及整村搬遷物件28戶135人,為確保搬遷群眾增收致富,結合該村地理優勢,設立了達帕莎“農家樂”項目和潤鑫混凝土預製專案,帶動該村全體群眾年均增收2000元。

同時,計畫通過群眾集資的方式,在八一購置商品房,優先租賃給貧困戶,帶動貧困戶增收。 此外,該村還將拿出扶貧產業專案部分收益,支援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村集體長期可持續發展。

江達鄉昂巴宗村9戶56人因處於災害易發點,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因此,通過集中安置的方式進行整體搬遷,搬遷項目於2016年11月完工,目前群眾已入住。 搬遷後該村通過成立江達鄉昂巴宗村犛牛養殖合作社進行產業扶持,該項目總投資760萬元,預計可帶動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104人增收,人均增收1908元。

抓實“兜底線”工程

在確保所有貧困人口全面脫貧、貧困縣整體摘帽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發揮著“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保障作用,是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最底線的一張保障網。

今年以來,工布江達縣推進低保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確保貧困人口按期實現整體脫貧。 制訂《工布江達縣醫療衛生精准扶貧工作方案》,為全縣65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統一辦理就醫綠卡,貧困戶在定點醫療機構治療時,可享受優先安排就醫,並先入院治療、後結算醫療費用。 在門診費用上,本人合作醫療帳戶透支的情況下可以累計掛賬,限額6000元;住院費用按正常報銷手續辦理完後,剩餘部分由政府兜底全額報銷,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醫療。

此外,工布江達縣還針對部分非門診治療慢性疾病和重特大疾病患者,通過入戶走訪進行篩查,共篩查28名相關患者,發放救助資金8.3萬元,並制訂相關幫扶治療方案,做到一幫到底。

同時,根據病情及費用分別給予5000元、3000元、2000元不等的一次性補助。 截至目前,共救助829人次,救助資金198.68萬元。

抓緊“聚寶盆”工程

圍繞生態創建和環境保護,工布江達縣及時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貧困戶納入到生態就業崗位中,2016年共落實各類生態就業崗位3091人(貧困戶2190人),兌現資金932.7萬元;2017年新增生態崗位1070人。 加強崗前培訓工作,累計舉辦培訓23期,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3人,投入資金118萬元。

為促進就業,工布江達縣積極組織農牧、教育、衛生、文廣、人社等部門到貧困村送科技、送技術,結合市場需求舉辦技能培訓班,共開展各類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對接活動18場次,轉移就業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3人。 開展創業培訓1期,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人,創業成功2人。

針對資源稟賦差、地理位置偏的貧困村,工布江達縣共實施異地開發專案3個,其中巴宜區異地開發項目總投資1億元,建設集地下停車場、酒店、商業街為一體的商業綜合中心;巴宜區商品房購置專案總投資305萬元,以租賃收取租金帶動貧困戶增收;縣城異地開發項目總投資2300萬元,建設商品房用於租賃或發展村集體經濟。

抓細“拔窮根”工程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扶智重在增強“造血”機能、阻止貧困代際傳遞。

為通過加大教育補貼“拔窮根”,工布江達縣出臺《教育精准扶貧工作方案》,依託縣300萬元貧困生助學基金,對該縣全部貧困戶學生發放補助,其中小學生每人每年補助1000元、中學生每人每年補助1200元、高中生每人每年補助1500元,大學生實行學費和交通費實報實銷,生活費每年補助3000元,教育助推扶貧成效明顯,共計為1058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發放資金153.13萬元,解決了貧困學生的後顧之憂。

開展創業培訓1期,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人,創業成功2人。

針對資源稟賦差、地理位置偏的貧困村,工布江達縣共實施異地開發專案3個,其中巴宜區異地開發項目總投資1億元,建設集地下停車場、酒店、商業街為一體的商業綜合中心;巴宜區商品房購置專案總投資305萬元,以租賃收取租金帶動貧困戶增收;縣城異地開發項目總投資2300萬元,建設商品房用於租賃或發展村集體經濟。

抓細“拔窮根”工程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扶智重在增強“造血”機能、阻止貧困代際傳遞。

為通過加大教育補貼“拔窮根”,工布江達縣出臺《教育精准扶貧工作方案》,依託縣300萬元貧困生助學基金,對該縣全部貧困戶學生發放補助,其中小學生每人每年補助1000元、中學生每人每年補助1200元、高中生每人每年補助1500元,大學生實行學費和交通費實報實銷,生活費每年補助3000元,教育助推扶貧成效明顯,共計為1058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發放資金153.13萬元,解決了貧困學生的後顧之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