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人老腳先衰,足浴助養生

在進入寒冷的冬季後, 足浴獲得了多數人的喜愛, 因為自古以來就有“冷水洗臉、熱水泡腳”的說法, 所以足浴是很好的養生方法之一,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足浴的治療範圍及療效:

足浴治療範圍廣

據醫生介紹, 足浴療法屬於中醫外治法, 歷史悠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說, 西周時期盛行於宮廷王室, 用來潔身、治病、避邪。 從唐朝起開始應用到臨床各科, 至明清進入壯盛階段。 《金匱要略》、《理瀹駢文》、《醫宗金鑒》等中醫經典, 對此都有詳細記載。

“中醫認為, 足部是人體經絡的集中處。 臟腑的病變可通過經絡相互影響, 而通過疏通經絡氣血, 又可以達到治療臟腑病變的效果。 ”

專家說, 足浴療法就是通過足底反射原理, 將不同的中草藥經過配伍, 用水煎煮後使有效成分溶入水中, 足部浸泡後, 一方面通過水的溫熱刺激, 增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改善組織營養,

一方面藥物有效成分可滲透皮膚, 通過經絡將藥力投遞機體內部而發揮不同的作用。

足浴療法由於從皮膚給藥, 可避免藥物對口腔黏膜、消化道及胃腸的刺激, 減輕肝腎臟負擔, 相對來講比較安全, 毒副作用少。 現代研究表明, 足浴能促進新陳代謝, 提高免疫力, 調節內分泌, 控制體重和血壓;此外, 還能減緩焦慮和緊張。

古人認為, “春季洗腳, 升陽固脫;夏天洗腳, 濕邪乃除;秋天洗腳, 肺腑潤育;冬季洗腳, 丹田暖和。 ”專家介紹, “沐足一年四季都可進行, 但秋冬季是最佳時機, 對關節疼痛、失眠、皮膚瘙癢、咳喘等秋冬季常見病效果明顯。 ”

足浴運用範圍很廣, 還可用於中風後遺症的治療, 對高血壓、糖尿病、感冒、神經衰弱等內科疾病,

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 和骨質增生、肌肉勞損等骨外科疾病的輔助治療效果都不錯。 另外, 還適用于平常保健。

根據體質慎選藥材

針對如今市面上五花八門的“中藥沐足”, 專家指出, 不要以為名貴藥材的組合對自己的效果一定最好。

“足浴最重要的是要根據不同疾病的不同情況, 辨證選擇沐足所用的藥物, ”專家說, 有些人以為患高血壓就不能沐足薰蒸, 其實不然。 沐足對治療高血壓有很好的輔助效果, 但必須慎選藥材。 例如同患高血壓, 肝陽上亢型和上盛下虛型所用藥材就不同。

表現為頭暈頭痛、面紅易怒、口幹口苦的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 宜用牛膝、代赭石、夏枯草等藥材來泡腳;表現為眩暈、食少、疲倦乏力的氣虛型宜用黃芪、白術等;表現為收縮壓高而舒張壓低、頭暈、頭漲、腰酸腿軟、腳冷的上盛下虛型,

宜用補腎平肝的藥物, 如石決明、龍骨、桑寄生等。

風濕關節疼痛患者, 如表現為疼痛劇烈、遇冷加劇的寒痹, 多用附子、桂枝、川烏等藥;表現為紅腫疼痛、局部發熱的熱痹, 多用黃柏、蒼術、土茯苓等藥;表現為痛處遊移不定的風痹症, 多用防風、荊芥等藥;表現為遷延不愈、痛處麻木的濕痹, 則多用薏苡仁、蒼術等藥。

專家表示, 務必根據每個患者的體質來選擇藥材, 氣虛者如果用牛膝、代赭石、夏枯草等藥材來泡, 只會越泡越糟糕。 最好在中醫師指點下選擇藥材, 不要被廣告宣傳誤導。

另外, 足浴盆不宜選擇平底的, 而應選擇底部凹凸不平、有推拿作用的盆或桶。

中藥足浴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 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 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產生反應, 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 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足浴誤區逐一數

★誤區1:水溫越燙越好 時間越久越好

專家指出, 沐足不是簡單的“熱水泡腳”, 水溫要有所控制, 一般維持在38℃至43℃為宜。 這是因為, 一方面, 水溫太高, 致使雙腳血管過度擴張, 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 易引發心、腦、腎臟等器官供血不足, 特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 無異於雪上加霜;另一方面, 水溫太高, 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 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正在發育期的兒童尤應注意, 如果經常使用過熱的水沐足, 會使足底韌帶因受熱而變形、鬆弛,不利於足弓發育,日久容易誘發扁平足。對皮膚溫度感覺減退者,如糖尿病致使神經病變的患者更要注意,由於對外界刺激不敏感,容易引起燙傷。因此,最好使用有溫度控制的沐足器具以防燙傷。

足浴時間也不宜過久。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一直泡到水全涼了,這是錯誤的做法。足浴一般以20至30分鐘為好,次數每天1至2次足矣,水量以淹沒腳踝為宜。

★誤區2:一邊足浴一邊吃東西

時下很多足浴城都提供零食、水果等餐點服務,讓客人邊沐足邊吃,其實此舉不利健康。專家指出,饜飫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致使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1小時後再沐足。

另外,沐足時不宜用力搓擦皮膚,應避風直吹。皮膚病患者採用藥物薰蒸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必須徵求醫囑,且不可去公共場所沐足,最好在家自己單獨用一個桶泡。

人老腳先衰 足浴助養生,這句話一點都沒說錯,所以在繁忙的工作後,有時間的話就去泡個腳去去乏,因為用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驅寒去濕,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而在泡腳時還可以適當加入艾草等藥材,效果更好。

會使足底韌帶因受熱而變形、鬆弛,不利於足弓發育,日久容易誘發扁平足。對皮膚溫度感覺減退者,如糖尿病致使神經病變的患者更要注意,由於對外界刺激不敏感,容易引起燙傷。因此,最好使用有溫度控制的沐足器具以防燙傷。

足浴時間也不宜過久。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一直泡到水全涼了,這是錯誤的做法。足浴一般以20至30分鐘為好,次數每天1至2次足矣,水量以淹沒腳踝為宜。

★誤區2:一邊足浴一邊吃東西

時下很多足浴城都提供零食、水果等餐點服務,讓客人邊沐足邊吃,其實此舉不利健康。專家指出,饜飫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致使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1小時後再沐足。

另外,沐足時不宜用力搓擦皮膚,應避風直吹。皮膚病患者採用藥物薰蒸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必須徵求醫囑,且不可去公共場所沐足,最好在家自己單獨用一個桶泡。

人老腳先衰 足浴助養生,這句話一點都沒說錯,所以在繁忙的工作後,有時間的話就去泡個腳去去乏,因為用熱水泡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驅寒去濕,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而在泡腳時還可以適當加入艾草等藥材,效果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