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我國首款出口戰機,載8萬噸氫彈突擊,專門瞄敵軍坦克集群投擲!

自從二戰以來, 強擊機逐漸在空中力量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在戰後世界的強擊機序列中, 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角色, 這便是我國著名的強擊機型強5。 在我軍早期的聯合作戰, 例如攻佔一江山島的戰鬥中, 逐漸對空中強擊力量有了全新的看法, 進而研製和發展自己的強擊機就顯得極其必要了。 1958年, 南昌飛機製造廠接受上級命令開始正式研製我國的強擊機。 總設計師為陸孝彭。

雖然當時面臨種種困難, 預算和各類物質支援極其有限, 但是在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為國爭光的思想指導之下, 強5原型機於1965年首次試飛成功,

隨後同意裝備空軍, 並於1968年11月開始量產。 強5本身還有多個改型, 強5甲為專屬的核打擊投放型, 於1972年完成氫彈投放實驗, 這表明我國在當時便擁有了核武器的運載和投放的機型。

1971年12月30日, 解放軍一架強5式攻擊機從西北某機場騰空而起。

駕駛這架戰機的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楊國祥。 而這架強5機腹掛載的不是常規航彈, 而是一枚爆炸當量為8萬噸的空投氫彈!其飛行目標是核子試驗場, 飛機將在靶場投擲核彈, 完成我國首次實戰意義上的空投氫彈試驗——在這之前, 空投氫彈都是由飛行速度緩慢的轟6進行的, 生存能力比較差, 缺乏實戰意義。 而強5飛機目標小, 機動靈活, 具備相當的突防能力, 是掛載核彈對敵人目標進行突擊的理想載具。

強5式攻擊機在60年代研發完畢後, 一直到今天都在解放軍空軍中服役。 而在外部環境最為緊張的60-70年代, 強5戰機還擔負著一項重要使命, 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試驗, 搭載氫彈對敵人集團目標進行突擊!進行了核戰改裝的強5在當時被稱為強5甲。

強5戰機的全重不過9噸, 是基於殲6飛機的技術研發的對地型號。 其體型小, 機動性強, 具備相當的突防能力。 在我國戰術導彈尚未完成研發的時刻, 強5是唯一可行的對敵人進行戰術戰役級別核打擊的武器。

在當時, 我國北方面臨著蘇聯的嚴峻威脅。

成千上萬輛轟鳴的蘇式戰車越過邊界朝我國突擊的場面完全是夢魘般的存在。 如何打蘇聯坦克成為了當時的重中之重。 但我軍當時的火箭筒、反坦克炮和坦克都很難對蘇軍的坦克集群造成威脅, 炮兵火力更是不如對手。 一旦戰爭爆發, 唯一現實的解決方式就是動用戰術核武器來遲滯蘇軍的進攻。 強5甲的作戰目標, 就是在戰鬥中, 掛載著氫彈, 突破敵人的阻攔低空突擊, 然後把致命的武器直接扔在俄國人的坦克集群頭上。 巧合的是, 北約在當時計畫阻遏蘇軍坦克洪流的方式, 也是利用戰術核武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