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南生物質能源發展趨於成熟

當前,低碳城市試點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鋪開,綠色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正在逐步建立,能源消費清潔化、低碳化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以“綠色能源與低碳經濟”為主題的2017三亞國際能源論壇近日在海南三亞舉行,與會專家認為,海南部分城市在低碳城市方面發展良好,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尤其是生物質能源等方面具有優勢,並且部分領域發展已經走在前列,借著“一帶一路”東風,未來有望為其他地區輸出技術。

發展新能源是保護海南綠水青山重要途徑

“三亞的電力供應主要依靠外調煤電,三亞消費的煤電也以每億度折算7萬噸碳排放量來計算。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介紹,三亞市的能源消費狀況是海南省的一個縮影,反映出海南省當前的能源結構調整優化任務十分緊迫。

“大力發展新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 從長遠看,主動適應能源技術革命大潮,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應用與推廣,是未來化解能源危機、守住海南省綠水青山的重要途徑。 ”李壽生說,希望海南省牢牢把握能源革命和轉型發展的難得機遇,通過發展天然氣和清潔電力生產、發揮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優勢,形成產業發展的後勁,實現海南社會經濟的彎道超車。

據統計,海南省2016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容量1396.38兆瓦(未包括中型水電),比上年的1316.79兆瓦增長6.04%,相當於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7452兆瓦的18.74%,占比有所下降;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332712萬千瓦時(包括中型水電),相當於2016年全省統調總上網電量2376800萬千瓦時的13.99%,占比略有增加。

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秘書長范益民表示,經過“十二五”以來的發展,海南省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生物質能源生產、應用體系,生物質能源在海南省能源供應體系中,已經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海南低碳發展的一大特色。

海南生物質能源發展已經趨於成熟

在海南省正在推進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中,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已經“嶄露頭角”。

據範益民介紹,2016年底,海南省農村戶用沼氣總數達到34.52萬戶,占全省總農戶39.3%,占宜建沼氣農戶的63.6%;集中供氣戶數8.8萬戶;累計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220處,沼氣工程總池容11萬立方米。

建成沼氣發電220處,發電裝機11000千瓦。 年發電量達2091萬千瓦時。 農村沼氣累計建設總池容量達281.31萬立方米,年可處理畜禽養殖廢水20507萬立方米,年產沼氣總量達4.05億立方米,折合節約標煤28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72.8萬噸/年,減排COD113萬噸/年,消減氨氮24噸/年減排能力。

近年來,海南省大力推廣“豬-沼-果”、“豬-沼-熱作”、“豬-沼-菜”等迴圈農業模式,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引導農民用好沼氣、沼渣、沼液,充分發揮沼氣工程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的綜合效益,以構建迴圈農業發展模式。 去年全省以沼氣為紐帶的種養結合生態迴圈農業面積達到150萬畝,特別是屯昌縣、澄邁縣發展縣域生態迴圈農業示範縣,利用縣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建設沼氣工程,沼肥以管道輸送到農田、果園、熱作種植園全部迴圈利用。

海南神州新能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佳說,由神州新能源建成的澄邁車用沼氣示範項目,是我國第一個專為城市公共交通而建設的生物燃氣項目。 項目參照瑞典斯德哥爾摩、林雪平等城市的清潔公交模式,建立覆蓋全海南島的新能源生物燃氣公交系統,以工廠半徑50公里範圍內各種有機廢棄物生產車用生物質燃氣,作為城市公車及計程車的燃料。 實現環境污染物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形成沼氣新能源和生態有機肥的產業集群。

“過去我國農村的沼氣專案大多是被動服務於畜禽養殖場的豬牛糞處理,而澄邁建沼氣工廠是主動回應國家戰略,而且規模很大,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目前相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可以考慮在其他市縣甚至省外複製推廣。 ”中美生物燃料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清華大學教授李十中說。

業內人士指出,該項目的建成,實現了城鄉有機廢棄物經資源化處置轉化為新能源,大大地提高了海南省生物燃氣產業化利用的技術水準,成為海南省低碳交通發展、生物可再生能源應用和迴圈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海南優勢獨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低碳城市試點在國內的大規模開展深刻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通過低碳城市試點和智慧城市的融合,逐步建成低碳的智慧社會,不僅有助於能源產業的轉型,而且關乎整個社會生產的效率,甚至影響公民的整體素質和文明程度。

作為中國重要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早在2010年就被列為全省低碳城市試點。為加快低碳城市發展,三亞市相繼出臺了建設低碳示範城市的實施意見和方案,提出了建設低碳經濟、低碳交通、低碳建築、低碳生活、低碳環境、低碳社會“六位一體”的低碳城市發展目標。

三亞市常務副市長鮑劍在論壇致辭時表示,三亞國際能源論壇為三亞推進低碳城市建設搭建了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三亞期待著能與國內外能源組織、企業和專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務實深入的合作。

據長豐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林華俊介紹,長豐能源與法國電力集團在三亞海棠灣開展低碳智慧能源專案,改善能源結構,為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探索道路;與國內外能源方面的研究機構、知名企業廣泛合作,不斷在技術和服務領域開拓創新。

“海南省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在‘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中將發揮獨特的作用。”李壽生進一步分析說:“而三亞既擁有油氣資源優勢,又有深水港優勢,同時在能源革命的發展過程當中也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與發展機遇。無論是資源的儲藏量,港口的條件來講,還是生物質資源來講,三亞都有很獨特的發展綠色低碳能源的優勢。”

“海南的進一步發展還有一個著力點,就是集聚我們行業的智庫人才。”李壽生認為,海南氣候宜居,可建設一批“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研究機構,吸引科研和管理人才投入“一帶一路”能源開發利用以及產能合作大潮,促進海南省深入、廣泛地融入國際能源合作。同時引入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優秀的國際管理經驗,為建設低碳、智慧、綠色、宜居的海南省做出新貢獻,把綠色低碳打造成為海南的亮麗名片。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能源所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在論壇上表示,綠色低碳發展將是長期政策方向,能源消費增長速度將保持在很低的範圍內,煤炭消費持續下降是主要趨勢。在十九大報告的指引下,將為新時代制定綠色和低碳發展的新目標。

通過低碳城市試點和智慧城市的融合,逐步建成低碳的智慧社會,不僅有助於能源產業的轉型,而且關乎整個社會生產的效率,甚至影響公民的整體素質和文明程度。

作為中國重要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早在2010年就被列為全省低碳城市試點。為加快低碳城市發展,三亞市相繼出臺了建設低碳示範城市的實施意見和方案,提出了建設低碳經濟、低碳交通、低碳建築、低碳生活、低碳環境、低碳社會“六位一體”的低碳城市發展目標。

三亞市常務副市長鮑劍在論壇致辭時表示,三亞國際能源論壇為三亞推進低碳城市建設搭建了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三亞期待著能與國內外能源組織、企業和專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務實深入的合作。

據長豐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林華俊介紹,長豐能源與法國電力集團在三亞海棠灣開展低碳智慧能源專案,改善能源結構,為清潔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探索道路;與國內外能源方面的研究機構、知名企業廣泛合作,不斷在技術和服務領域開拓創新。

“海南省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在‘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中將發揮獨特的作用。”李壽生進一步分析說:“而三亞既擁有油氣資源優勢,又有深水港優勢,同時在能源革命的發展過程當中也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與發展機遇。無論是資源的儲藏量,港口的條件來講,還是生物質資源來講,三亞都有很獨特的發展綠色低碳能源的優勢。”

“海南的進一步發展還有一個著力點,就是集聚我們行業的智庫人才。”李壽生認為,海南氣候宜居,可建設一批“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研究機構,吸引科研和管理人才投入“一帶一路”能源開發利用以及產能合作大潮,促進海南省深入、廣泛地融入國際能源合作。同時引入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優秀的國際管理經驗,為建設低碳、智慧、綠色、宜居的海南省做出新貢獻,把綠色低碳打造成為海南的亮麗名片。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能源所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在論壇上表示,綠色低碳發展將是長期政策方向,能源消費增長速度將保持在很低的範圍內,煤炭消費持續下降是主要趨勢。在十九大報告的指引下,將為新時代制定綠色和低碳發展的新目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