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5後女博士發明癌症檢測儀 少量血液即可測癌症

“95後”女博士常甯:破譯癌症“密碼”

實習生 張天嬌 本報記者 張 曄

“雙12”要來了, 常寧會像許多女孩一樣忙著整理購物車;她在手機裡下載了許多歌,

有一首《Look At Me Now》她百聽不厭……眼前這位22歲的東南大學生物學女博士, 看上去像位鄰家女孩。

她恬靜的外表下卻有顆強悍的“小宇宙”, 這位“鄰家女孩”剛率領MxHealth大學生創新團隊, 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摘得“銀獎”。 他們獲獎的成果是“腫瘤標誌物自動化檢測儀”。

利用這台儀器, 只需少量血液樣本, 便可檢測12項腫瘤標誌物, 整個檢測過程只需5到10分鐘。

“人小心大”的“女漢子”

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 常寧是個地道的北方女孩。 她從小膽子比一般女孩大, 動手能力也很強, 上學起便就對物理、化學、生物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常甯的父母也很特別。 別人家女孩都是學琴棋書畫, 而他們對這個愛“搗鼓”的女兒則“聽之任之”。

正是這種開明的家庭環境促使她從小就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也為她今後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礎。

高考填報志願時, 親朋好友建議她報考臨床醫學專業, 將來可以做個受人尊敬的醫生。 但常寧最終因為對工程的喜好, 選擇了生物醫學專業。 “真的特別感謝父母, 不管大事小事, 他們都把最終決定權交給我。 ”她說。

從參加課外研學專案, 到去實驗室參與科研, 再到主動請纓擔任MxHealth團隊負責人, 常甯都是自己拿主意。

如今常寧回想起過往的一次次選擇, 她坦言從未後悔過。 “相比當醫生, 我還是更喜歡現在的科研工作。 ”常寧笑稱, 在科研過程中遇到“攔路虎”時, 導師一般只提供一個方向, 點到為止, 剩下的具體內容和實施過程需要她自己思考規劃,

“這種模式更符合我的個性”。

受蝴蝶翅膀啟發

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 將處理好的血清注射到生物晶片中, 通過流體控制和影像處理等模組對腫瘤標誌物進行檢測。 短短幾分鐘後, 資料和圖像便出現在顯示器上。

眼前這個像印表機似的“箱子”就是他們的獲獎設備。 常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只需約50微升樣品就可一次性完成3到4種腫瘤標誌物的檢測。

常甯說, 這項科研成果的基礎是利用蝴蝶翅膀折射出不同色彩的原理, 而每一種顏色就代表一種腫瘤標誌物。 當血液流過時, 血液中的腫瘤標誌物就會被相應的抗體抓獲。 通過圖像分析和資料處理, 就能獲取腫瘤標誌物檢測結果。

科研和創業是兩碼事

MxHealth團隊獲獎後, 常甯成了各大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 “‘95後’女博士”“滴血驗癌”成了熱搜詞。 “一個月我就收到了20多個投資合作意向。 ”常寧說。

面對媒體的追捧, 常寧顯得十分淡定, 仍自稱“科研狗”。 她說:“科研和創業是兩碼事。 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 需要考察很多問題, 面臨重重困難, 光有一個隻會做科研的腦瓜是不夠的。 你必須要有對行業的全面認識, 包括對成立公司、運營和發展的全域把控。 ”

10月30日, MxHealth團隊帶著他們的自動化檢測儀專案入駐東南大學國家科技園, 開啟創業新征程。

常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學校安排了經管學院的教授對他們進行輔導, 入駐後她會與團隊成員一同編寫商業企劃書。

但此時, 常寧卻萌生“退意”,

想辭去團隊負責人職務。

“創業應該讓更有才能的人去做。 比起做團隊負責人, 我更偏愛科研一點。 原本我只是埋頭做科研, 沒想到有了這麼大的影響力, 這讓我更有動力了。 ”常寧說。

“目前, 一次只能檢測3到4種腫瘤標誌物, 儀器的穩定性和靈敏度還有待提升, 它只能作為一種篩查方法, 最終確診還要依靠醫院病理診斷結果。 ”常寧客觀分析道, “目前全球癌症發病率高, 而且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 我們的項目為醫院和醫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篩查方法, 我們對項目的前景充滿信心。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