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什麼叫後發制人!印度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來了這麼一手!

(一)

洞朗對峙70多天, 印度士兵侵入中國領土, 最後全身而退, 中國修路最後也停止了。 看上去, 印度取得了完勝, 以至於印度官方都宣揚,

印度“達到了戰略目標”。

但副作用呢?

《印度時報》最新一篇報導的標題就是:“第一次冬季駐紮, 1800名中國士兵部署在洞朗”。

雖然印度媒體的報導, 往往不太靠譜, 但看看他們的各種驚詫, 還是挺有意思的。 比如, 這篇文章裡面就這樣說:

1、在洞朗地區, 以前的慣例, 中國軍隊只在每年四五月和十月十一月巡邏洞朗, 冬天都會將士兵撤走。 但這個冬天, 約1600至1800名中國士兵建立了事實上的駐紮點。

2、根據印度提供的圖片, 中國軍隊已經建好了兩個直升機平臺, 數十個預製的房屋、掩體及商店, 還升級了公路, 以應對該高海拔地區凜冽的冬天。

3、印度似乎達到了“戰略目標”, 但解放軍也找到了部署理由, 洞朗對峙的最直接結果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該地區幾乎是永久性地駐紮”。

根據印度媒體提供的圖片, 遠處可見清晰的中國房屋, 屋頂飄揚著五星紅旗;一些中國士兵, 則在附近停留。

山頂上, 還是較厚一層的積雪, 最冷的日子還沒到來, 考慮到這是高海拔地區, 環境確實比較惡劣。

這是印度萬萬沒想到的。

本來, 在印度看來, 這一次對峙, 可以說是狠狠地給中國一個痛擊, 顯示了印度的厲害。 最關鍵的, 印度成功地阻止了中國的道路施工, 中國雖然各種警告威脅, 但也沒敢把印度怎麼樣。

但結果卻是, 印度給了中國一個絕好的做事理由。

2017年8月31日,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說:洞朗事件發生以來, 中國軍隊加強邊界管控, 前推作戰部署, 強化針對性訓練……

任大校說得比較含蓄。 事實上, 以前, 中國對洞朗地區沒有實際掌控, 但現在通過這場洞朗對峙, 完全掌控了。

而且, 因為這場對峙, 大量中國武器順理成章部署到了最前沿, 中方並且構築了不少重要工事, 一旦爆發衝突, 中方再不像以前那樣處於劣勢。

1800名已部署到位的中國士兵, 現在也不走了, 繼續部署在洞朗第一線, 時刻備戰, 緊盯住印度的小動作。

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 中國方面除了給部隊建造了住所及直升機平臺, 還升級了在洞朗對峙地點東北約10公里處的機動車道。

但讓印度沒脾氣的是, 中國確實遵守了默契, 沒有在原先對峙位置繼續修路。 但其他地方, 可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

沿著邊界線修路,更多是一種姿態;關鍵的,還是整個前線的佈局,以及掌握的戰略要點。

印度當初要阻止中國修路,就是覺得洞朗太重要了。在印度看來,如果讓中國佔據了洞朗高原,實際上中國就楔入了印度境內,這就好比一把尖刀插入了印度最柔軟的部位,對印度來說,真是如芒在背。

一旦道路修建完成,中國將可能把更多兵力運送到邊境前線。

更讓印度恐懼的,洞朗地區下方,就是印度東西部的通道,一條寬約20公里的西裡古裡走廊。這是印度的咽喉之地。

一旦爆發戰爭,中國大軍將可從洞朗高原迅速揮師南下,如果中國掐死這個走廊,西部的印軍就是甕中之鼈。

印度東部,包括佔領的我藏南地區,都是落後的農業區域,要靠西部運送物資,如果中國緊緊掐住這個咽喉,印度東部馬上會陷入混亂。而且,該地區很多都是亞洲黃種人,與印度本土白種人有明顯差異,獨立傾向濃重。

當年印度橫插一刀,迫使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獨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未嘗不可能印度東部獨立建國。

所以,印度這次不顧戰爭的危險,出兵阻止中國道路施工。從某種程度上,印度確實沒有判斷錯誤,冒險也成功了。但印度判斷錯誤的是,對峙結束後,中國反而趁勢就不走了。

既然這裡是你最焦慮的地方,那我豈能輕易離開!洞朗更必須完全掌控在中國手裡。

中國軍隊不走了,這才是印度最焦慮的事情。所以,它不久前派出無人機對我洞朗部署進行偵查,哪知道無人機技術又不夠高,闖入了中國境內並墜毀,又被中國一頓口誅筆討,在外交上相當被動。

最後,幾點看法吧:

第一,洞朗的對峙,只能說是暫告一段落。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來年春暖花開,中國還修不修路?印度還阻不阻止?中國還會不會這麼克制?這些都是未知數,都是新的引爆點。好戲還在後頭。

第二,跟中國鬥,印度確實還嫩了點。中國做事,經常的情況,就是剛開始被動,但讓人刮目相看的,卻是後發制人。雙方都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但以中國“基建狂魔”的特點,很快地,你就會看到中印邊境兩側的重大差別。有了這些保障,中國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只是這個冬天,部署在洞朗的中國軍人要受苦了。苦寒之地,嚴重缺氧,對身體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這些年輕人,真正是在為國奉獻,向他們致敬!

(二)

沿著邊界線修路,更多是一種姿態;關鍵的,還是整個前線的佈局,以及掌握的戰略要點。

印度當初要阻止中國修路,就是覺得洞朗太重要了。在印度看來,如果讓中國佔據了洞朗高原,實際上中國就楔入了印度境內,這就好比一把尖刀插入了印度最柔軟的部位,對印度來說,真是如芒在背。

一旦道路修建完成,中國將可能把更多兵力運送到邊境前線。

更讓印度恐懼的,洞朗地區下方,就是印度東西部的通道,一條寬約20公里的西裡古裡走廊。這是印度的咽喉之地。

一旦爆發戰爭,中國大軍將可從洞朗高原迅速揮師南下,如果中國掐死這個走廊,西部的印軍就是甕中之鼈。

印度東部,包括佔領的我藏南地區,都是落後的農業區域,要靠西部運送物資,如果中國緊緊掐住這個咽喉,印度東部馬上會陷入混亂。而且,該地區很多都是亞洲黃種人,與印度本土白種人有明顯差異,獨立傾向濃重。

當年印度橫插一刀,迫使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獨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未嘗不可能印度東部獨立建國。

所以,印度這次不顧戰爭的危險,出兵阻止中國道路施工。從某種程度上,印度確實沒有判斷錯誤,冒險也成功了。但印度判斷錯誤的是,對峙結束後,中國反而趁勢就不走了。

既然這裡是你最焦慮的地方,那我豈能輕易離開!洞朗更必須完全掌控在中國手裡。

中國軍隊不走了,這才是印度最焦慮的事情。所以,它不久前派出無人機對我洞朗部署進行偵查,哪知道無人機技術又不夠高,闖入了中國境內並墜毀,又被中國一頓口誅筆討,在外交上相當被動。

最後,幾點看法吧:

第一,洞朗的對峙,只能說是暫告一段落。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來年春暖花開,中國還修不修路?印度還阻不阻止?中國還會不會這麼克制?這些都是未知數,都是新的引爆點。好戲還在後頭。

第二,跟中國鬥,印度確實還嫩了點。中國做事,經常的情況,就是剛開始被動,但讓人刮目相看的,卻是後發制人。雙方都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但以中國“基建狂魔”的特點,很快地,你就會看到中印邊境兩側的重大差別。有了這些保障,中國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只是這個冬天,部署在洞朗的中國軍人要受苦了。苦寒之地,嚴重缺氧,對身體是一種極大的考驗。這些年輕人,真正是在為國奉獻,向他們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