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辦展,還是辦個藝術的雜貨鋪(威尼斯雙年展2)

之前一篇曾經寫了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第一篇, 對於岩崎貴宏展品的推崇是溢於言表的, 有幾個核心的展館並沒有涉及, 在此一併補全

藝術的表達是相當個人的東西, 但是是否能讓更多的人感到共鳴, 觸發內心, 那還得看你表達的主題, 表達的方式等等, 比如這組鞋的作品, 我就特別有共鳴, 雖然上大學那時候我們穿不起NB, 甚至那時候根本不知道NB, 但是我們宿舍的同學能把鞋穿出來這個效果啊

兵工廠主題館這邊還有很多蠻有意思的作品, 要是能再有點參與感, 表達可能會更加直接一些, 現代藝術, 凝固就不好玩了

對於藝術家本人希望呈現出來的狀態, 觀者應該各有千秋吧

這組作品我很喜歡, 但是這個屋子裡的柱子有點破壞整個氛圍

看到雙塔, 就快到兵工廠了, 跟遍佈國家館的Virgin公園那邊不一樣, 這邊更多的都是聯合展區, 還有中國館和義大利館, 當然, 威尼斯雙年展期間, 還有很多小的主題展遍佈整個威尼斯島

看展間隙, 坐在相對清澈的運河邊上吃吃小吃, 曬曬太陽也是愜意

展館門口的樣子跟四年前一模一樣, 人們都挺隨性的, 義大利麼, 不過贊助還是很厲害的, Fendi作為主贊助人, 還有很多贊助商

一進展館,有點嚇一跳,這是現代藝術展麼,怎麼整的跟一個屠宰場一樣?

工作人員還在不停地製作各種材質倒模

展示區很像電影《雷神》或者《超人大戰蝙蝠俠》裡面隔離外星人的設備

每個CELL裡面展示的都是不同材質的男性全屍倒模,

今年義大利館的主題“魔法世界”(Il Mondo magico)源自哲學家、人類學家 Ernesto de Martino 于二戰期間撰寫的一本關於魔法、儀式和其他超自然力的書籍

每個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對這個世界理解的鏡像,沒法深究,因為其實大多數人,包括藝術家在內,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其實還蠻局限的,只有超脫的,最後才能成為大家

說著,就來到了中國館,今年中國館的策展人是邱志傑,央美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參展藝術家為湯南南、鄔建安、汪天穩、姚惠芬,前兩個是學院背景做現代藝術的,後面兩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說實話,中國館的氣質從來都跟整個威尼斯雙年展的氣質不合,尤其是以這一屆為最,我不認為具有巨大藝術價值皮影和蘇繡參加雙年展有什麼不妥,但是很明顯,呈現的藝術方式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雖然網上有人戲稱辦成了農貿展銷會,這種理論也過於極端,藝術來源於生活,得高於生活,顯然,這次在呈現方式上並沒有高出生活

李嵩的《骷髏幻戲圖》和馬遠的《十二水圖》,這兩幅來自南宋的畫作,是本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基礎,一開始還有什麼八卦策展圖,但是不好意思,我個人沒有在現場感覺到八卦流而不轉,陰陽對極的不息之感

從上次看展,就有一個奇怪的想法,為什麼每年中國館展的感覺都跟其他不太一樣呢?今年有點想明白過來這問題,你看別的國家館,一般就是展出一個人或者兩個人的作品,但是中國館都是大拼盤,2013年是7個人,2015年是5個人,今年是4個人,人一多吧,你怎麼拼都拼不出來那種面對藝術的敬畏感而且還有很多人在威尼斯城裡租場地同期辦展,反正大家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而且還有很多人在威尼斯城裡租場地同期辦展,反正大家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那一年還有肯亞策展人弄了很多中國作品展示引起爭議的事情,這事兒說到底最後不就是個錢嘛,展了鍍了一個金,回來賣個好價錢,好多現在還算著名的藝術家作品都沒能免俗過

這些年中國現代藝術彎路走得挺多的,但是慢慢的後來隨著國家實力的提升,也有人注意自己的表達了,有些人也走出了比較個性化並且能被世界認同的路子,比如蔡國強的煙火,我還是最看好葛宇路,期待他的驚喜,不知道,2019年的策展人有沒有這個胸襟

當然,各個國家館中也有更加寫實的,比如紐西蘭的原住民視頻,看個熱鬧別當現代藝術看就好了

出來歇會的時候,外面還有義大利海岸警衛隊的船

在我們認知和達到認知之間,是有一道門的

這既是實用主義的禁錮,又是理想主義的奔放

還是虛無主義的奔騰

比如這輛車,就不如我在達拉斯看到馬軍做的那輛瓷保時捷

倒是阿根廷館這批簡簡單單的馬,讓我有了一種回到夢裡的感覺

藝術有千面,你是哪一面?

還有很多贊助商

一進展館,有點嚇一跳,這是現代藝術展麼,怎麼整的跟一個屠宰場一樣?

工作人員還在不停地製作各種材質倒模

展示區很像電影《雷神》或者《超人大戰蝙蝠俠》裡面隔離外星人的設備

每個CELL裡面展示的都是不同材質的男性全屍倒模,

今年義大利館的主題“魔法世界”(Il Mondo magico)源自哲學家、人類學家 Ernesto de Martino 于二戰期間撰寫的一本關於魔法、儀式和其他超自然力的書籍

每個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對這個世界理解的鏡像,沒法深究,因為其實大多數人,包括藝術家在內,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其實還蠻局限的,只有超脫的,最後才能成為大家

說著,就來到了中國館,今年中國館的策展人是邱志傑,央美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參展藝術家為湯南南、鄔建安、汪天穩、姚惠芬,前兩個是學院背景做現代藝術的,後面兩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說實話,中國館的氣質從來都跟整個威尼斯雙年展的氣質不合,尤其是以這一屆為最,我不認為具有巨大藝術價值皮影和蘇繡參加雙年展有什麼不妥,但是很明顯,呈現的藝術方式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雖然網上有人戲稱辦成了農貿展銷會,這種理論也過於極端,藝術來源於生活,得高於生活,顯然,這次在呈現方式上並沒有高出生活

李嵩的《骷髏幻戲圖》和馬遠的《十二水圖》,這兩幅來自南宋的畫作,是本次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基礎,一開始還有什麼八卦策展圖,但是不好意思,我個人沒有在現場感覺到八卦流而不轉,陰陽對極的不息之感

從上次看展,就有一個奇怪的想法,為什麼每年中國館展的感覺都跟其他不太一樣呢?今年有點想明白過來這問題,你看別的國家館,一般就是展出一個人或者兩個人的作品,但是中國館都是大拼盤,2013年是7個人,2015年是5個人,今年是4個人,人一多吧,你怎麼拼都拼不出來那種面對藝術的敬畏感而且還有很多人在威尼斯城裡租場地同期辦展,反正大家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而且還有很多人在威尼斯城裡租場地同期辦展,反正大家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那一年還有肯亞策展人弄了很多中國作品展示引起爭議的事情,這事兒說到底最後不就是個錢嘛,展了鍍了一個金,回來賣個好價錢,好多現在還算著名的藝術家作品都沒能免俗過

這些年中國現代藝術彎路走得挺多的,但是慢慢的後來隨著國家實力的提升,也有人注意自己的表達了,有些人也走出了比較個性化並且能被世界認同的路子,比如蔡國強的煙火,我還是最看好葛宇路,期待他的驚喜,不知道,2019年的策展人有沒有這個胸襟

當然,各個國家館中也有更加寫實的,比如紐西蘭的原住民視頻,看個熱鬧別當現代藝術看就好了

出來歇會的時候,外面還有義大利海岸警衛隊的船

在我們認知和達到認知之間,是有一道門的

這既是實用主義的禁錮,又是理想主義的奔放

還是虛無主義的奔騰

比如這輛車,就不如我在達拉斯看到馬軍做的那輛瓷保時捷

倒是阿根廷館這批簡簡單單的馬,讓我有了一種回到夢裡的感覺

藝術有千面,你是哪一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