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廣馬即將開賽,急診科醫生提醒:跑馬途中,三種情況要STOP

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專家王大偉(左一)親自教市民學習心肺復蘇術

跑馬者學得最迫切

小朋友也學得有模有樣

急救培訓師被市民圍成“眾星捧月”

再過幾天, “廣馬”就要開跑了。 每年跑“馬”, 都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發生意外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幫助跑馬愛好者減少跑步中的意外傷害?平時有人一旦發生意外該如何自救或互救?為此,

羊城晚報社攜手廣東省中醫院聯合舉辦了“助力廣州馬拉松——大眾急救 互助培訓”健康大講堂活動。 廣東省中醫院大急診科王大偉主任醫師現場講授心肺復蘇急救要點, 10位經驗豐富的急救培訓師還手把手地教市民學習急救方法, 場面氣氛熱烈無比。

現在城市馬拉松一方面是專業比賽, 一方面也變成了市民嘉年華, 參加的人越來越多, 不少平時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 甚至不怎麼跑步的, 會一時興起報名參加各種短途的跑馬。 但是, 專家提醒, 玩玩也不能大意。

PART1

減少跑馬意外, 兩類情況要小心

有多年急診經驗的王大偉說,

每年全球跑馬意外事件不少, 有人以為運動猝死防不勝防, 這是錯誤的。

王大偉強調, 跑馬是一項挑戰極限的運動, 需要良好的體能和身體條件, 若恰逢身體不適或本身就有以下問題, 建議無論機會多麼難得, 都應該放棄參加。 以下兩類人不宜參加跑馬比賽。

第一類:有心臟潛在隱患的人。

他說, 有高血壓、糖尿病、重度高脂血症或者已經診斷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者, 都不適合挑戰極限運動。 這些人外表似乎好好的看不出任何毛病, 但他們的心臟可能存在潛在的風險, 在超負荷的時候會導致心臟驟停而發生猝死。

第二類:有各種感染性疾病未痊癒者。

曾患或正患各種感染性疾病的人最好先找醫生評估身體健康程度後再參賽。

比如剛得過感冒發燒咳嗽的人, 看起來只是普通感冒, 但有些病毒會損害心肌, 如果沒有完全恢復時參加劇烈運動, 意外就可能發生。

王大偉提醒, 嚴重的感冒或者感冒剛剛好都不適合劇烈的超量運動, 跑馬可以下次再跑。 有不少人為了參賽, 需要提前報名準備, 一旦身體有異常時不捨得放棄, 堅持參賽, 這不可取, 至少也要找專業醫生進行檢查和評估再聽取醫生建議, 決定參賽與否。

他介紹, 評估疾病有無對心臟造成傷害, 可以做一些檢查, 比如抽血化驗血常規、心酶、離子、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 等等。

PART2

跑馬途中, 三種情況要STOP

廣東省中醫院急救培訓師鄭丹文既是一名急診科主治醫師, 又是一名跑馬愛好者, 既救治過因為跑馬發生意外的跑者,也懂得如何避免意外的發生。他說,在跑馬中,若出現以下三種情況,要及時停止或求助。

1. 第一類:運動損傷和抽筋

身體肌肉關節在跑步或是其他運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運動損傷(比如各個肌肉關節扭傷、拉傷,突然無徵兆的足部、小腿或膝關節疼痛發作)和肌肉痙攣(也就是通常說的抽筋)。輕微的可以通過調整運動狀態來嘗試,比如跑慢一點,如果嚴重或者經過調整仍不能緩解的,建議停跑和進行針對性處理。

2. 第二類:腹痛

長跑中出現腹痛,與內臟器官在運動後不能適應缺血缺氧、膈肌痙攣牽拉、水電解質的丟失等多種因素相關,症狀輕微的可採用減慢跑速、加深呼吸、按壓疼痛部位等方法進行調整,如腹痛嚴重,或者經過調整後輕微腹痛症狀未減輕甚至加重,應停止運動及時處理。

3. 第三類:眩暈、眼前發黑、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運動已經讓心肺功能接近或者已經超出了代償的範圍,一些有經驗的跑友常常通過戴心率表或者心率帶來監測心率,指導跑步。跑馬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心率的監測,更早地調整運動狀態,避免心肺超負荷。如果跑步時出現自己的心率長時間停留在無氧運動的心率區間,建議及時減速甚至停止,避免心肺長時間超負荷。

如果沒有戴心率表、心率帶,也可以通過身體的狀態來感覺:如果還可以整句自由交談,說明運動心肺狀態保持不錯,如果只能說單詞單字甚至不能說話、呼吸急促,必須及時減速甚至停止。

如果還出現了眩暈、眼前發黑、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全身冷汗等危險症狀,必須及時停止和求助,呼叫醫療人員。

“意外發生前是否有徵兆”?王大偉醫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最常見的心臟驟停意外,事發前跑者常見的會有胸悶、心慌和頭暈的症狀,此時最好放慢節奏自我調整,或呼救,因為“跑馬時不可能每個人身邊都跟一個專業的醫生,在意外發生的時候,很難在三五分鐘之內有專業的急救人員能趕到身邊急救”!

PART3

途中有人突然倒下,這樣救

王大偉指出,儘早地開始心肺復蘇才是心臟驟停最有效的救助方式。心臟驟停搶救強調的是“白金十分鐘”: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有一半人能被救活;4~6分鐘開始進行復蘇者,僅10%可以救活;超過6分鐘,存活率僅為4%。

王大偉介紹,心臟驟停一旦發生,心臟的射血功能突然停止,人會表現出意識突然喪失,呼吸停止或瀕臨停止,大動脈搏動消失,此時如果沒有人緊急施救,驟停就會變成永停了。如果你學過心肺復蘇技術,此時就能救人一命了。施救原則是所有施救者都應實施胸外按壓心肺復蘇術,如果是受過培訓或專業醫務人員,還可在胸外按壓的基礎上實施通氣(嘴對嘴人工呼吸)。具體做法如下:

1、判斷現場環境是否安全

看到危急情況出現,進入現場時必須先判斷現場環境是否安全,比如有無觸電、高空墜物的危險,首先保證自身安全。

2、識別

對於突發倒地,不省人事者,首先應拍擊患者雙肩並大聲呼叫病人,同時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或存在不正常的呼吸,如果病人沒有反應並且無胸廓起伏等呼吸徵象或存在瀕死樣喘息,即可判斷患者為心臟驟停。此時應緊急啟動急救反應系統,呼救説明,通過手機或讓身邊人打120。

3、胸外按壓

以跪姿對患者進行按壓,按壓部位是胸骨下二分之一外(即兩乳頭連線中點),雙手交叉互扣,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節不要彎曲,用雙肩向下壓形成壓力,速率100-120次/分鐘,按壓深度至少五六釐米,每次按壓後要確保胸部回彈,儘量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

4、提醒

非專業施救者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到達、患者蘇醒或醫護人員接管心肺復蘇之前持續實施胸外按壓。兩名或以上施救者時,可每兩分鐘可互相替換胸外按壓,以防止胸外按壓品質的下降。替換儘量在10秒內完成。

知多D: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應用

廣州街頭現已出現一批“救命神器”,救人成功率遠高徒手搶救。這些“微型應急站”主要分佈在廣州塔、花城廣場、北京路、正佳廣場、白雲機場旅遊資訊諮詢中心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因為若能對患者復蘇早期除顫,可以提高存活率。現場人員按圖示用兩個電極片將AED與患者相連,查看並讓所有人員離開(以免被電到)然後可按照除顫器語音提示發出指令,實施人工除顫,除顫之後還要繼續胸外按壓。

【記者 手記】

學會急救 不怕“撞牆”

跑馬漸漸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清晨的晨光中,夜幕下,在廣州的沿江路、濱江路、閱江路和二沙島、海珠湖附近,人們常可見到跑馬者成群結隊,樂此不疲。

但凡事都有兩面。跑步能健身,也會傷身。不少人因為對跑步運動知識不瞭解,跑步後膝蓋受傷、扭傷,跑馬時胸悶難受、頭暈嘔吐、小腿抽筋……

記者採訪獲悉,在跑半程馬拉松或者全程馬拉松,跑友們會遇到一些因身體不適倒地或跑不動的人,跑友們稱之為“撞牆”, 廣州快樂跑團的跑友列先生說,比賽時遇見有人跑不動或突然倒下去,這時很想去幫,卻不知道如何做,所以他一大早在海珠湖跑了幾圈後就和十多名隊友趕到活動現場學習急救知識了,“下次再遇見意外發生,我們就能救人了。”剛剛跟培訓師學會心肺復蘇的他開心地說。

為何要學習急救知識?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不對嗎?錯!

因為專業醫生不可能分分鐘為你護駕,而意外一旦發生,之後三五分鐘內的急救決定你的生命,因此,學會自救和學會救人同樣重要,因為救人等於自救。但不正確救治不僅救人無效,還可能帶來其他傷害,比如按壓的姿勢不正確可能會把肋骨按斷、造成肺挫傷,按壓力度不夠又起不到作用。

生命珍貴,每個人只有一次。而意外卻不僅會出現在跑馬的賽場上,更可能頻頻出現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因此,珍惜生命,心肺復蘇術,你我都要會。

家校健康APP,為您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下載!

既救治過因為跑馬發生意外的跑者,也懂得如何避免意外的發生。他說,在跑馬中,若出現以下三種情況,要及時停止或求助。

1. 第一類:運動損傷和抽筋

身體肌肉關節在跑步或是其他運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運動損傷(比如各個肌肉關節扭傷、拉傷,突然無徵兆的足部、小腿或膝關節疼痛發作)和肌肉痙攣(也就是通常說的抽筋)。輕微的可以通過調整運動狀態來嘗試,比如跑慢一點,如果嚴重或者經過調整仍不能緩解的,建議停跑和進行針對性處理。

2. 第二類:腹痛

長跑中出現腹痛,與內臟器官在運動後不能適應缺血缺氧、膈肌痙攣牽拉、水電解質的丟失等多種因素相關,症狀輕微的可採用減慢跑速、加深呼吸、按壓疼痛部位等方法進行調整,如腹痛嚴重,或者經過調整後輕微腹痛症狀未減輕甚至加重,應停止運動及時處理。

3. 第三類:眩暈、眼前發黑、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運動已經讓心肺功能接近或者已經超出了代償的範圍,一些有經驗的跑友常常通過戴心率表或者心率帶來監測心率,指導跑步。跑馬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心率的監測,更早地調整運動狀態,避免心肺超負荷。如果跑步時出現自己的心率長時間停留在無氧運動的心率區間,建議及時減速甚至停止,避免心肺長時間超負荷。

如果沒有戴心率表、心率帶,也可以通過身體的狀態來感覺:如果還可以整句自由交談,說明運動心肺狀態保持不錯,如果只能說單詞單字甚至不能說話、呼吸急促,必須及時減速甚至停止。

如果還出現了眩暈、眼前發黑、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全身冷汗等危險症狀,必須及時停止和求助,呼叫醫療人員。

“意外發生前是否有徵兆”?王大偉醫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最常見的心臟驟停意外,事發前跑者常見的會有胸悶、心慌和頭暈的症狀,此時最好放慢節奏自我調整,或呼救,因為“跑馬時不可能每個人身邊都跟一個專業的醫生,在意外發生的時候,很難在三五分鐘之內有專業的急救人員能趕到身邊急救”!

PART3

途中有人突然倒下,這樣救

王大偉指出,儘早地開始心肺復蘇才是心臟驟停最有效的救助方式。心臟驟停搶救強調的是“白金十分鐘”: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有一半人能被救活;4~6分鐘開始進行復蘇者,僅10%可以救活;超過6分鐘,存活率僅為4%。

王大偉介紹,心臟驟停一旦發生,心臟的射血功能突然停止,人會表現出意識突然喪失,呼吸停止或瀕臨停止,大動脈搏動消失,此時如果沒有人緊急施救,驟停就會變成永停了。如果你學過心肺復蘇技術,此時就能救人一命了。施救原則是所有施救者都應實施胸外按壓心肺復蘇術,如果是受過培訓或專業醫務人員,還可在胸外按壓的基礎上實施通氣(嘴對嘴人工呼吸)。具體做法如下:

1、判斷現場環境是否安全

看到危急情況出現,進入現場時必須先判斷現場環境是否安全,比如有無觸電、高空墜物的危險,首先保證自身安全。

2、識別

對於突發倒地,不省人事者,首先應拍擊患者雙肩並大聲呼叫病人,同時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或存在不正常的呼吸,如果病人沒有反應並且無胸廓起伏等呼吸徵象或存在瀕死樣喘息,即可判斷患者為心臟驟停。此時應緊急啟動急救反應系統,呼救説明,通過手機或讓身邊人打120。

3、胸外按壓

以跪姿對患者進行按壓,按壓部位是胸骨下二分之一外(即兩乳頭連線中點),雙手交叉互扣,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節不要彎曲,用雙肩向下壓形成壓力,速率100-120次/分鐘,按壓深度至少五六釐米,每次按壓後要確保胸部回彈,儘量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

4、提醒

非專業施救者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到達、患者蘇醒或醫護人員接管心肺復蘇之前持續實施胸外按壓。兩名或以上施救者時,可每兩分鐘可互相替換胸外按壓,以防止胸外按壓品質的下降。替換儘量在10秒內完成。

知多D: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應用

廣州街頭現已出現一批“救命神器”,救人成功率遠高徒手搶救。這些“微型應急站”主要分佈在廣州塔、花城廣場、北京路、正佳廣場、白雲機場旅遊資訊諮詢中心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因為若能對患者復蘇早期除顫,可以提高存活率。現場人員按圖示用兩個電極片將AED與患者相連,查看並讓所有人員離開(以免被電到)然後可按照除顫器語音提示發出指令,實施人工除顫,除顫之後還要繼續胸外按壓。

【記者 手記】

學會急救 不怕“撞牆”

跑馬漸漸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清晨的晨光中,夜幕下,在廣州的沿江路、濱江路、閱江路和二沙島、海珠湖附近,人們常可見到跑馬者成群結隊,樂此不疲。

但凡事都有兩面。跑步能健身,也會傷身。不少人因為對跑步運動知識不瞭解,跑步後膝蓋受傷、扭傷,跑馬時胸悶難受、頭暈嘔吐、小腿抽筋……

記者採訪獲悉,在跑半程馬拉松或者全程馬拉松,跑友們會遇到一些因身體不適倒地或跑不動的人,跑友們稱之為“撞牆”, 廣州快樂跑團的跑友列先生說,比賽時遇見有人跑不動或突然倒下去,這時很想去幫,卻不知道如何做,所以他一大早在海珠湖跑了幾圈後就和十多名隊友趕到活動現場學習急救知識了,“下次再遇見意外發生,我們就能救人了。”剛剛跟培訓師學會心肺復蘇的他開心地說。

為何要學習急救知識?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不對嗎?錯!

因為專業醫生不可能分分鐘為你護駕,而意外一旦發生,之後三五分鐘內的急救決定你的生命,因此,學會自救和學會救人同樣重要,因為救人等於自救。但不正確救治不僅救人無效,還可能帶來其他傷害,比如按壓的姿勢不正確可能會把肋骨按斷、造成肺挫傷,按壓力度不夠又起不到作用。

生命珍貴,每個人只有一次。而意外卻不僅會出現在跑馬的賽場上,更可能頻頻出現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因此,珍惜生命,心肺復蘇術,你我都要會。

家校健康APP,為您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下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