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羊城之夏”2017廣州市民文化節圓滿閉幕

2017年12月10日晚, 廣東演藝中心迎來一場“群眾的文化盛宴 市民的藝術盛典”——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 廣州市文化館承辦, 各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各區文化館、廣州廣播電視臺、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等單位協辦的“羊城之夏”2017廣州市民文化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如期舉行, 標誌著今年我市最大規模的群眾文化活動——持續約6個月的“羊城之夏”2017廣州市民文化節圓滿收官!

“羊城之夏”2017廣州市民文化節以“同歡共用”為理念, 為公眾獻上一場從5月持續到11月、時間跨度半年的市民文化盛宴, 涵蓋百姓舞臺、精彩大賽、嶺南文化、時尚經典、書畫展覽等五大板塊1000多個大小活動。 繽紛的公益演出、火熱的群眾才藝大賽、精彩的文化講座、生動的藝術體驗、各具特色的藝術展覽……點亮了羊城群眾的文化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 通過各種形式參與活動的市民約200萬人次。


“羊城之夏”群眾文化活動, 是廣州市歷經數十年精心打造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 曾獲得國家文化部文化創新工程項目榮譽。 “羊城之夏”2107廣州市民文化節是“羊城之夏”群眾文化活動的一次精彩升級, 市文廣新局、市文化館等單位一方面整合市區群文活動資源, 突出廣州地方特色, 豐富和提升各項活動內容, 以傳承和創新為主線, 集中市區及社會各方文化力量, 讓“羊城之夏”升級為城市文化名片;另一方面, 通過吉祥物和LOGO的徵集, 將溫暖親民的“羊小夏”將作為文化節形象大使, 帶領市民漫遊文化廣州, 讓羊城之夏更具品牌效應和市民參與感。

在歷時半年的群眾文化活動中, “樂舞飛揚”廣州市音樂舞蹈大賽、“舞動花城”廣場舞比賽、廣州市粵曲私夥局大賽、廣州市“向陽花開”少兒藝術花會、廣州市第二屆小戲小品大賽、喜慶“十九大”合唱歌詠比賽、廣州市原創音樂作品展演等眾多市級精彩賽事相繼舉辦, 廣州最優秀的文化團隊、基層文化工作者、文藝愛好者紛紛登臺,

參賽人數逾3萬, 線下線上受眾超過10萬人。 一批紮根於生活、來源於基層的優秀作品紛紛湧現, 在贏得群眾廣泛好評的同時, 有的節目還在省、市比賽中收穫大獎。

當天的頒獎晚會上, 主辦方為各大賽事頒發獎項, 並彙集多個獲得金獎的精品力作進行展演, 包括:獲得廣州市廣場舞大賽金獎的《賽龍奪錦》和《打餅歌》;獲得喜慶黨的“十九大”合唱歌詠比賽金獎的《流溪河》和《回家》;廣州市第二屆小品小戲大賽的金獎小品《鎖》和《兩全其美》;獲得廣州市少兒藝術花會金獎的表演唱《花朵的夢想》和群舞《大尾巴的故事》, 以及在廣州市音樂舞蹈花會收穫金獎的雙人舞《歸來》、群舞《爺爺•抱抱》和《匠心銅憶》、獨唱《如夢令》、民樂六重奏《南國春早》、表演唱《火星人》和《金繡銀繡線兒繡》等。

“羊城之夏”2017廣州市民文化節把弘揚優秀傳統與展現現代文化相結合, 不斷豐富文化內容、創新活動形式。 開幕式的“聽見花開”草地音樂會在海珠湖花海湖畔舉行, 讓高雅音樂會由室內走向戶外, 近千位廣州市民近距離欣賞了藝術家的歌舞表演,大眾藝術變得更親民。“遇見藝術”系列高雅藝術講座,邀請“文藝復興”藝術研究、經典歌劇、嶺南古琴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非遺大師,與市民面對面分享、品鑒殿堂級的高雅藝術經典作品;第六屆中國(廣州)嘻哈文化周以國家級的高標準策劃,以嘻哈有軌電車專列首發這一新形式啟動,吸引了全國各地3700餘人參賽;“琴•詩——2017嶺南古琴音樂會”在中山大學舉辦,詮釋了古琴藝術的傳統和時尚之美;廣州市文化館(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領銜發起的2017年廣州市青少年醒獅表演賽,用精彩的活動喚醒了人們對於嶺南傳統文化的嚮往,吸引了3.5萬以上的直播量和11余萬網友投票。而在“羊城之夏”頒獎晚會當晚,活動現場虛無坐席。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中國文化網路電視、廣東省文化館以及廣州市文化館等微信公眾號平臺線上觀看的觀眾人次更是高達30萬!

廣大市民既是群眾文化的受益者,也是群眾文化的創造者。2017“羊城之夏”市民文化節堅持以市民群眾為主體和導向,通過市、區文化館聯合協作的方式,搭建起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展示舞臺。

如“最美夕陽紅——第四屆廣州市中老年藝術節”成為中老年藝術團隊的文化盛會;“雲山珠水頌羊城——廣州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收到由市民群眾創作的油畫、國畫、書法和攝影作品近600幅,並舉行了多場巡展;“同樣的藍天,同樣的愛——愛心少兒藝術培訓基地教學成果彙報展演”讓外來工家庭孩子們登上了舞臺;“星火相傳 閱動黃埔——2017年黃埔少年愛閱Show”、“共用文化 放飛夢想——2017年南沙社區文化節”成為街道、社區居民的文化盛典;市文化館的“大家樂舞台”、“百姓學堂展演”以文化館搭台,市民報名參演的形式受到廣大藝術愛好者的熱捧。

此外,精彩的文藝展演也走進街道、社區、企業、學校,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優秀的文化演出。如“花城花開,文化有約——廣州市群眾文藝精品巡展”於7月在花都區拉開序幕,隨後的4個月時間裡,分別在荔灣、番禺、越秀、白雲、從化、增城和海珠區進行了巡演。廣州市文化館的“公益文化春風行”,以文藝小分隊下基層為主要形式,結合網上點單、按需配送等,向各區文化館、文化站、學校、社區、敬老院等單位輸送演出、講座、沙龍等活動100多場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羊城之夏”廣州市民文化節將繼續“以人民為中心”,整合文化資源、創新服務手段,突顯嶺南特色、普惠廣大市民,為廣州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和文化服務,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文化自信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壯麗篇章!

附:“羊城之夏”2017廣州市民文化節獲獎名單

“樂舞飛揚”廣州市音樂舞蹈大賽

喜慶黨的“十九大”合唱歌詠比賽

“戲劇大舞臺”廣州市第二屆小品小戲大賽

2017廣州市粵劇私夥局大賽

近千位廣州市民近距離欣賞了藝術家的歌舞表演,大眾藝術變得更親民。“遇見藝術”系列高雅藝術講座,邀請“文藝復興”藝術研究、經典歌劇、嶺南古琴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非遺大師,與市民面對面分享、品鑒殿堂級的高雅藝術經典作品;第六屆中國(廣州)嘻哈文化周以國家級的高標準策劃,以嘻哈有軌電車專列首發這一新形式啟動,吸引了全國各地3700餘人參賽;“琴•詩——2017嶺南古琴音樂會”在中山大學舉辦,詮釋了古琴藝術的傳統和時尚之美;廣州市文化館(廣州市非遺保護中心)領銜發起的2017年廣州市青少年醒獅表演賽,用精彩的活動喚醒了人們對於嶺南傳統文化的嚮往,吸引了3.5萬以上的直播量和11余萬網友投票。而在“羊城之夏”頒獎晚會當晚,活動現場虛無坐席。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中國文化網路電視、廣東省文化館以及廣州市文化館等微信公眾號平臺線上觀看的觀眾人次更是高達30萬!

廣大市民既是群眾文化的受益者,也是群眾文化的創造者。2017“羊城之夏”市民文化節堅持以市民群眾為主體和導向,通過市、區文化館聯合協作的方式,搭建起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展示舞臺。

如“最美夕陽紅——第四屆廣州市中老年藝術節”成為中老年藝術團隊的文化盛會;“雲山珠水頌羊城——廣州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收到由市民群眾創作的油畫、國畫、書法和攝影作品近600幅,並舉行了多場巡展;“同樣的藍天,同樣的愛——愛心少兒藝術培訓基地教學成果彙報展演”讓外來工家庭孩子們登上了舞臺;“星火相傳 閱動黃埔——2017年黃埔少年愛閱Show”、“共用文化 放飛夢想——2017年南沙社區文化節”成為街道、社區居民的文化盛典;市文化館的“大家樂舞台”、“百姓學堂展演”以文化館搭台,市民報名參演的形式受到廣大藝術愛好者的熱捧。

此外,精彩的文藝展演也走進街道、社區、企業、學校,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優秀的文化演出。如“花城花開,文化有約——廣州市群眾文藝精品巡展”於7月在花都區拉開序幕,隨後的4個月時間裡,分別在荔灣、番禺、越秀、白雲、從化、增城和海珠區進行了巡演。廣州市文化館的“公益文化春風行”,以文藝小分隊下基層為主要形式,結合網上點單、按需配送等,向各區文化館、文化站、學校、社區、敬老院等單位輸送演出、講座、沙龍等活動100多場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羊城之夏”廣州市民文化節將繼續“以人民為中心”,整合文化資源、創新服務手段,突顯嶺南特色、普惠廣大市民,為廣州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和文化服務,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文化自信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壯麗篇章!

附:“羊城之夏”2017廣州市民文化節獲獎名單

“樂舞飛揚”廣州市音樂舞蹈大賽

喜慶黨的“十九大”合唱歌詠比賽

“戲劇大舞臺”廣州市第二屆小品小戲大賽

2017廣州市粵劇私夥局大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