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贊!為了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他們做了很多很多……

【這是廣州南沙的官方微信—南沙發佈】

在今日頭條、騰訊天天快報亦可搜索關注

在前不久的2017年廣州《財富》全球論壇期間, 不少重量級嘉賓紛紛走訪廣州港南沙港區, 瞭解現代化碼頭建設成果。

其中, 來自《財富》雜誌的Nina一周兩次探訪南沙, 盛讚南沙一邊做經濟發展, 一邊兼顧環境保護的做法。 “南沙濕地的環境保護太好了, 有那麼多的紅樹林和候鳥, 對於生態環境有極重要的意義。 ”

小南從南沙區海洋與漁業局獲悉, 南沙區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在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 形成集約用海、保護優先、監測保障等工作思路, 不斷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具體有哪些舉措?

跟著小南一起來看看吧!

01

集約用海, 科學利用海洋資源

據悉, 南沙嚴格把握用海項目的產業方向, 截至2017年11月, 南沙區轄區內已確權的用海項目41個, 用海總面積687公頃。 其中, 國務院審批4個, 省政府審批4個, 市政府審批23個, 區政府審批10個。 重點推進保障廣州港南沙港區一、二、三期工程等重點用海專案。

2012年以來, 南沙區用海審查審批各階段嚴格執行國家和省產業政策, 未批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新增產能專案用海, 未批准新建、擴建煤電機組和企業自備電廠專案用海。

與此同時, 南沙著力推進區域規劃用海實施, 保障重點專案用海。 《廣州市龍穴島區域建設用海總體規劃(2010-2020年)》獲國家海洋局批准後, 南沙區依規劃推進重大專案建設。 至2017年11月, 區規範圍內共確權用海專案6個。 接下來, 南沙區將重點推動保障龍穴島區規範圍內的國家海洋局南海業務化運行保障基地、廣州港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127工程等重大專案用海。

02

保護優先, 摸清海島資源狀況

近年來, 南沙區確定了無居民海島以保護為主的基調,

對海島尤其是無居民海島管理工作基本以宣傳、基礎資料積累、生態保護、執法監管為主。

至2013年, 南沙區完成全市11個海島名稱標準設定工作, 配合廣州市海洋漁業局會同南方都市報開展“探秘廣州海島”特別報導。 2014年, 南沙區開展了海島資源及開發利用狀況調查,摸清海島資源情況,並對海島面積和海島岸線進行了測量,獲取了基礎資料。

03

集約用海,科學利用海洋資源

南沙區積極開展陸源入海排汙監測。目前,近岸海域未發現非法入海排污口和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2012年以來,南沙區按照上級要求對蕉門、洪奇瀝2個入海河流監測斷面開展水質監測工作,2個斷面水質均達到功能用水要求。2014年起至今,2個斷面水質均穩定為Ⅱ類,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南沙還開展了2016~2017年度南沙區海洋生態文明狀況評估和海洋生態紅線管理與保護對策研究等基礎研究工作。根據省、市海洋功能區劃在南沙區萬頃沙南端劃定1030公頃海洋特別保護區的情況,海洋、環保、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加強了該區域的巡查和保護力度。

此外,《南沙區濕地保護規劃2010-2020》實施以來,累計投入了2.3億元,共建成各類濕地林區15000畝。針對廣州市範圍內最大的一片天然紅樹林——南沙坦頭天然紅樹林,南沙區每年都安排專項經費進行修復和保護。

今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家環保部將“全球環境展望—世界科學家大會”這一重量級國際會議,放在南沙舉辦。曾於2011年榮獲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區獎”金獎的廣州南沙,再次獲得世界的關注。在參觀考察時,環境科學家們泛舟濕地,欣賞了“曲水蘆葦蕩、鳥棲紅樹林、萬頃水色美、人鳥樂悠遊”的畫面。

04

社會參與,共建海洋生態文明

一手抓海洋經濟發展,一手抓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南沙區積極開展“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5.12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廣泛宣傳南沙海域、海洋經濟、海洋公益服務等情況,普及海洋科普知識,提升市民海洋生態文明意識。

在今年7月的南沙濱海公園觀海平臺,一年一度的南沙區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舉辦,企業員工、市民群眾紛紛參與,胭脂魚、黃鰭鯛、黑鯛、廣東魴、南美白對蝦、黃鯔魚苗、草魚等1126多萬尾水產種苗歡躍入大洋。

據悉,建區以來,南沙共舉辦增殖放流活動30多場次,放流水生生物累計放流12480萬尾,通過持續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為珠江口海域注入大量的漁業資源,保障了海域生物的多樣性,提高了全社會參與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編輯:劉嘉欣

南沙區開展了海島資源及開發利用狀況調查,摸清海島資源情況,並對海島面積和海島岸線進行了測量,獲取了基礎資料。

03

集約用海,科學利用海洋資源

南沙區積極開展陸源入海排汙監測。目前,近岸海域未發現非法入海排污口和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2012年以來,南沙區按照上級要求對蕉門、洪奇瀝2個入海河流監測斷面開展水質監測工作,2個斷面水質均達到功能用水要求。2014年起至今,2個斷面水質均穩定為Ⅱ類,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南沙還開展了2016~2017年度南沙區海洋生態文明狀況評估和海洋生態紅線管理與保護對策研究等基礎研究工作。根據省、市海洋功能區劃在南沙區萬頃沙南端劃定1030公頃海洋特別保護區的情況,海洋、環保、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加強了該區域的巡查和保護力度。

此外,《南沙區濕地保護規劃2010-2020》實施以來,累計投入了2.3億元,共建成各類濕地林區15000畝。針對廣州市範圍內最大的一片天然紅樹林——南沙坦頭天然紅樹林,南沙區每年都安排專項經費進行修復和保護。

今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家環保部將“全球環境展望—世界科學家大會”這一重量級國際會議,放在南沙舉辦。曾於2011年榮獲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區獎”金獎的廣州南沙,再次獲得世界的關注。在參觀考察時,環境科學家們泛舟濕地,欣賞了“曲水蘆葦蕩、鳥棲紅樹林、萬頃水色美、人鳥樂悠遊”的畫面。

04

社會參與,共建海洋生態文明

一手抓海洋經濟發展,一手抓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南沙區積極開展“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5.12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廣泛宣傳南沙海域、海洋經濟、海洋公益服務等情況,普及海洋科普知識,提升市民海洋生態文明意識。

在今年7月的南沙濱海公園觀海平臺,一年一度的南沙區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舉辦,企業員工、市民群眾紛紛參與,胭脂魚、黃鰭鯛、黑鯛、廣東魴、南美白對蝦、黃鯔魚苗、草魚等1126多萬尾水產種苗歡躍入大洋。

據悉,建區以來,南沙共舉辦增殖放流活動30多場次,放流水生生物累計放流12480萬尾,通過持續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為珠江口海域注入大量的漁業資源,保障了海域生物的多樣性,提高了全社會參與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編輯:劉嘉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