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禁煤之後,亳州牛肉饃還是那個味……

城區散煤治理要求使用散煤的經營單位一律改用清潔能源 市區餐飲店已經開始行動

電爐烹製的牛肉饃一樣鬆軟可口

中國亳州網-亳州晚報訊 提起亳州特色小吃, 牛肉饃絕對是亳州人舌尖上的味蕾。 眼下, 城區散煤治理行動正在開展, 記者走訪發現, 市區牛肉饃攤點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原來的炭爐多已改成了電爐, 雖然“行頭”換了, 可味道還是原來的那個味兒。

換鍋了, 饃還是那個味兒

市區魏武大道北段(原解放軍像東北角)有一家牛肉饃店, 一對80後小夫妻劉如意和侯會會用心經營著這家祖傳老店。

12月9日清晨7點半左右, 劉家牛肉饃店內, 3個平底電鍋正冒著熱騰騰的蒸汽, 鍋裡的牛肉饃有的已經泛出金黃色, 有的仍露著白肚皮。 它們仿佛在油鍋裡玩耍, 不時發出“嗞嗞啦啦”的嬉戲聲。

十分鐘後, 其中一個牛肉饃可以出鍋了, 劉如意嫺熟地用一把大刀把牛肉饃端起,

放在案板上。 妻子侯會會一刀下去, 牛肉饃的餡散露出來, 肉餡與面皮層次分明、清晰可見。 霎時, 濃濃的香氣撲鼻而入, 讓人垂涎。

“換鍋了, 可牛肉饃還是那個味, 鬆軟可口, 香而不膩。 ”一位食客端走一盤牛肉饃, 吃了一口後讚歎道。

炭改電, 省了人力又環保

劉如意介紹說, 四年前他從父親的手裡接過這家牛肉饃店, 一開始也是按照父親的老辦法, 用炭爐烹製牛肉饃, 燒煤炭。 不久前, 在市環保部門的推薦下, 他將店裡的爐子漸漸改成了電爐。

“一開始沒敢一下子全部更換, 擔心電爐做出來的牛肉饃不好吃。 ”劉如意說, 起初對電爐火候掌握不夠, 他用了兩天時間不斷嘗試摸索, 最終烹製出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饃。

最後, 他把店裡唯一保留的一個炭爐也換成了電爐。

“用電爐安全、衛生, 同時也省了我們不少功夫。 ”劉如意介紹, 原來用炭爐, 他每天需要淩晨3點起床, 提前給爐子生火, 還要把爐子上的鋼板烤熱, 僅這道工序就需要個把小時。 尤其是給爐子生火的時候, 煙氣重, 自己經常被嗆咳嗽。 而如今, 換成電爐後, 再也不需要生火這個步驟, 既節省了人力又環保。

電爐忙, 呵護藍天它“效力”

我市已經印發《關於實施城區散煤治理的通告》, 要求禁燃區內原使用散煤的經營單位一律改用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 當天上午, 記者又走訪了市區多家牛肉饃店及一些包子鋪等小餐飲店, 發現多數商家已更換了製作工具, 往日濃煙滾滾的炭爐不見了,

乾淨整潔的電爐“忙個不停”。 “用電爐衛生又環保, 做出來的牛肉饃還是那個味, 為何不換呢。 ”市區人民路附近一家牛肉饃店老闆如是說。

據瞭解, 用電爐烹製牛肉饃與用炭爐烹製牛肉饃味道一樣, 用時也差不多, 20分鐘左右, 而用炭爐烹製在大火與小火的轉換中, 需要用鼓風機吹, 煙氣大, 用電爐烹製時, 只需要輕輕擰下按鈕就可以輕易轉換大小火候, 簡單方便又衛生, 因此這種轉換也受店主歡迎。

採訪中, 記者發現, 很多牛肉饃店都是食客滿座, 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很多都是老食客。 “他家牛肉饃吃了十多年, 幾乎每週都要吃一兩次, 沒有吃出什麼不同, 還是那個味道, 好吃。 ”在市區人民路一家牛肉饃店吃早餐的老食客王輝說。

(記者 丁靜 實習生 茹豔麗/文 張延林/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