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什麼叫做軌道式導彈、潛地導彈

導彈發展到今天, 其家族已異常龐大, 比較著名的有軌道式導彈、潛地導彈、巡航導彈、洲際導彈等數十個品種。

軌道式導彈

軌道式導彈是將彈道式導彈的彈頭送入地球衛星運行的軌道上並控制彈頭在目標區上空制動, 使其再入大氣層以攻擊目標。 由於彈頭運行的軌道通常不足一圈, 所以又叫部分軌道武器。 軌道導彈和洲際導彈沒有多大區別, 只是彈頭和制導系統更複雜一些。 1957年8月對日, 蘇聯的P-7洲際導彈發射成功。 接著又研製成功SS-9洲際導彈。 與此同時, 1958年11月, 美國阿特拉斯導彈, 在經過幾次失敗之後,

首次試飛9000千米成功。 它重約100噸, 速度是音速的1.5倍。 同年12月, 又將一顆阿特拉斯導彈送入地球軌道。 1959年12月, 它的飛行距離達1萬千米。 此外美國還研究了大力神土星和新星等大型導彈。 這些大型洲際導彈都可視為軌道式導彈。 軌道式導彈可以攻擊地球上的任意目標, 突防能力很強。 因為在制動發動機點火使彈頭下降前, 反導系統無法判斷軌道導彈究竟從哪一點開始下降進行攻擊, 由於它的軌道比彈道導彈的軌道低的多, 從開始下降到擊中目標的時間只有幾分鐘, 因而造成對方的反導系統來不及反應就被擊中。 不足的是, 軌道導彈有效載荷小, 技術複雜, 為使彈頭入軌, 導彈必須加速到7.9千米/秒, 需要較大的運載火箭。
另一方面, 軌道導彈還要求有技術更為複雜的制導設備, 否則就不能準確地控制彈頭進入目標區的投放點。

潛地導彈

潛地導彈是由潛艇在水下發射的導彈, 它是戰略導彈中生存能力最強的武器系統。 潛地導彈可以實施首次核突擊, 也可以作為戰略預備力量進行第2次核打擊。 現役潛地導彈射程為1600~9100千米, 配有單彈頭、集束式和分導式多彈頭, 當量通常為50~160萬噸, 採用慣性或星光制導, 命中精度為230~1500米。 目前較先進的潛地導彈, 有美國的“三叉戟”Ⅰ, 採用3級團體火箭發動機, 射程74千米, 攜帶8個分導式彈頭,

星光慣性制導, 命中精度為230~500米;俄羅斯的SS-N-20, 採用3級團體火箭發動機, 射程8300千米, 攜帶12個分導式彈頭, 命中精度為350米。

“北極星”A-1

1960年7月18日, 世界上第一艘攜載16枚“北極星”A-1彈道導彈的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準備進行世界上第一次潛射導彈試驗。 7月20日12時39分, “北極星”A-1彈道導彈終於從“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上成功地發射出去, 導彈衝破海面, 順利升空。 15時32分, 第二枚導彈也試射成功, 射程達1780千米。 第一次水下導彈的發射成功, 使潛艇真正具有了強大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 特別是促進了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發展, 為核武器儲備和實施機動核打擊奠定了基礎。 “北極星”A-1導彈是美國研製的第一代港地中程彈道導彈,代號為UGM-27A,1960年11月裝備部隊。曾裝備5艘華盛頓級核潛艇,每艇16枚,1965年全部退役。每枚導彈單價75萬美元。 該導彈長8.69米,彈徑1.37米,起飛重量12.9噸,起飛推力311千牛,投擲重量454千克,射程2200千米,命中精度為1850米。導彈採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各有4個固定噴管,靠噴流致偏環來改變推力方向。

為核武器儲備和實施機動核打擊奠定了基礎。 “北極星”A-1導彈是美國研製的第一代港地中程彈道導彈,代號為UGM-27A,1960年11月裝備部隊。曾裝備5艘華盛頓級核潛艇,每艇16枚,1965年全部退役。每枚導彈單價75萬美元。 該導彈長8.69米,彈徑1.37米,起飛重量12.9噸,起飛推力311千牛,投擲重量454千克,射程2200千米,命中精度為1850米。導彈採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各有4個固定噴管,靠噴流致偏環來改變推力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