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拉伯國家報告:中東國家將一帶一路視為重大機遇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 楊月)“埃及等中東國家將‘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視為一次重大機遇, 在其經濟急需復蘇和發展之時, 加強與‘一帶一路’對接, 推動與中國互聯互通, 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說。 日前, 由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編著的《阿拉伯國家形勢報告(2016)》在京發佈。 報告提出, 中東地區首次成為中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迫切需要完整、清晰、可持續的中東戰略。

2017年3月16日, 習近平歡迎沙特國王薩勒曼訪華。 資料圖

報告指出, 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 積極進取的經濟政策和謹慎保守的政治安全政策, 構成了中國中東戰略的主要特徵, 也讓中國成為沒有在中東問題上犯大錯的唯一大國。 然而, 近年來, 一方面, 中東政治日益全球化, 巴以衝突、“伊斯蘭國”問題、敘利亞危機等都是具有全球性影響的事件,

中國必須承擔一個全球性大國的責任;另一方面, 中國的貿易、投資和人員大踏步向中東邁進, 中東政治同中國息息相關。 中國首次在中東同時擁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 需要在一些問題上明確自己的看法、做法。

2016年1月19日—23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埃及、沙特和伊朗中東三國, 5天之內同三國領導人和三個區域組織負責人會談, 參加40多場活動, 簽署52項合作檔。 這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 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對中東核心國家進行完整的專門訪問, 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戰略意義。 報告認為, 訪問之後, 中東在中國全球戰略中的定位, 中國對中東問題的定性, 中國對中東主要國家、主要問題的態度,

這些戰略核心要素的輪廓已逐漸清晰。

李紹先介紹, 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後, 中東對中國經濟利益的重要性日益增長, 中東石油占到中國全部石油進口的50%左右, 中東直接關係著中國的能源安全。 目前, 中國在中東的利益是全方位的, 但是, 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經濟合作為抓手”成為中國中東戰略的主要特色, 與其他國家的中東戰略有著明顯區別。 2014年國際油價開始下跌後, 中東國家紛紛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 加緊實施經濟多元化戰略。 幾乎在同一時期,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倡議, 重點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產能合作。 中國同中東的經濟戰略再次同步, 工業化成為戰略交匯點。 “在新的歷史節點上,

產能合作將繼續擔當中國與中東進行經濟合作的主陣地。 ”李紹先表示, “一帶一路”必將助推中東工業化進程, 説明中東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發展大潮, 以發展促和平, 推動實現地區的長治久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