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可以,為何我不行?當有2個小孩以上最好都不要讚美

▲對子女的讚美與批評一定要公平。

正如同俗語所言:一碗水難以端平, 教養子女最難的就是「公平」兩個字。 物質上做到公平, 比較容易,

因為我們會記得在娃娃們不同階段給的零用錢是多少, 給的壓歲錢是多少, 弟弟妹妹就能比照辦理。

非物質的部分, 就不容易完全公平了, 因為沒有人天生就會扮演父母的角色, 很多狀況以前是怎麼處理的, 完全不記得了, 下回再碰到, 就又是另一種應對, 結果給子女的印象就變得前後不一了。

他們常常會跟我抱怨:「以前我不行, 為什麼現在就可以?」或是「他可以, 為什麼我不行?」在這裡必須在此承認, 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兩套標準, 而是當場的心情做了不同的判斷。 如果時光能倒流, 或是小夥伴們的子女還很小, 請記得儘量把各種狀況所做的決定記下來, 因為父母雖然健忘, 小孩可是記得清清楚楚。 (奇怪,

很多學科內容都記不住, 這種事卻記憶深刻?)

當然, 常常也是因為「此一時, 彼一時」而造成差異。 例如, 姐姐要上超人氣的補習班, 就半夜去排隊, 一來確定能完成報名, 二來可以幫她選一個最好的位置。 但是, 輪到妹妹要上補習班時, 卻讓她自己和同學去報名,

好像突然覺得這不該是我們的事。 姐姐上補習班到很晚, 自己坐公車回來。 妹妹卻因為高二以前都在忙社團, 功課大受影響, 為了讓她高三趕進度不致於太累, 只好每次都開車去接她回家。 事後檢討, 確實不公平, 但捫心自問, 絕沒有差別對待的意圖, 因此真的沒有發生過他們跟我當面抗議的事情, 關於這一點, 必須肯定他們確實很懂事又善體人意。

子女還在念小學的時候, 我們總是比較嚴厲, 而且對生活習慣的要求也比較多。 上了初中、高中之後, 他們的課業壓力越來越重, 對一些生活常規確實是有些放鬆, 比如做家事和整理房間, 也比較少責備他們。 曾聽過一場有關親子教養的演講, 臺上的專家說要適度運用「讚美」與「批評」的技巧,

讓孩子受肯定而願意努力, 也因責備而往後能知所警惕。
這裡倒是認為, 如果你只有一個小孩, 真的該好好學習這兩者運用的時機和方法, 但當你有兩個小孩以上, 最好乾脆都不讚美, 也都不批評了, 或者至少不在所有子女都在場的時候公開讚美和批評。 為什麼呢?還是因為「公平」那兩個字。 你讚美了老大, 老二會說, 我也這麼做過, 你為什麼不讚美我?或是老二總覺得, 老大這麼做就沒事, 為什麼我做了, 你就罵我?

很多父母常會因為子女的功課好壞, 導致對待他們的態度會有很明顯的不同, 我覺得這是萬萬不可的。 我的三個子女在學科成績上, 非常不一致。

如果我們和上述父母一樣, 那麼功課好的就會自認是天之驕子, 以後越難管教, 功課不好的就會自暴自棄, 甚至走上歧途。 這一點, 我自認為是做的最公平的地方。 功課好, 不代表子女未來前途就好, 大部分的時候其實是父母的虛榮;功課不好, 也不代表他就一無是處, 因為他或許有別的天賦, 行行不是都會出狀元嗎?

自認最公平的地方是,只要是他們提出需要我幫忙的事情,我幾乎沒有拒絕過,總是排除萬難要做到。比如表演活動要找贊助廠商,或是再晚都會去接他們回家,但只限于非玩樂之事。或許有的要求多,有的要求少,「數量」上或有不同,但「品質」上絕無差別。換句話說,對子女可能有枝微末節上的不公平,但至少在教養的態度上是絕對一致的。不過,教養的方法可能會因孩子本身不同的個性而調整,有人可以直接了當,有人則可能要婉轉一些。我有時甚至覺得在家裡不容易掏心掏肺把心裡話說出來,還會刻意開車出去找個地方,和他們好好談。

行行不是都會出狀元嗎?

自認最公平的地方是,只要是他們提出需要我幫忙的事情,我幾乎沒有拒絕過,總是排除萬難要做到。比如表演活動要找贊助廠商,或是再晚都會去接他們回家,但只限于非玩樂之事。或許有的要求多,有的要求少,「數量」上或有不同,但「品質」上絕無差別。換句話說,對子女可能有枝微末節上的不公平,但至少在教養的態度上是絕對一致的。不過,教養的方法可能會因孩子本身不同的個性而調整,有人可以直接了當,有人則可能要婉轉一些。我有時甚至覺得在家裡不容易掏心掏肺把心裡話說出來,還會刻意開車出去找個地方,和他們好好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