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空氣污染侵擾多國”等入選2016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財新網】4月6日, 《世界環境》雜誌和中國日報社聯合評選出“2016年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空氣污染侵擾全球多個國家、美國新一屆政府環保立場搖擺不定等事件入選。

隨著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 過去一年間, 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空氣污染形勢非常嚴峻。 世界衛生組織基於全球3000多座城市的空氣污染資料分析發現, 全球約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氣品質不達標的地區, 並在2016年5月將伊朗城市紮博勒列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而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也遭受到了比較嚴重的空氣污染, 去年12月6日-11日, 巴黎遭遇了10年來歷時最久、最為嚴重的空氣污染。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柴發合指出, 2013年國務院發佈最嚴格“大氣十條”以來, 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2016年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比2013年下降了33%, 而在長三角和珠三角, 這一數據則為30%和31%。 然而, 空氣污染問題仍然嚴重, 比如2016年年末的跨年重污染, 導致個別地區2017年1-2月污染指數比2016年同期增長了50%之多。

柴發合認為, 改善排放情況, 不能僅僅停留在以城市為單位、“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層面上。 他說:“治霾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程, 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 需要一番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對此, 民眾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

日益嚴重的全球氣候變暖同樣引人關注, 而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政府的環保立場仍曖昧不清。

2016年11月9日, 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他對氣候變化立場一直搖擺不定, 在過去的競選演講中, 他曾聲稱氣候變化是一場騙局, 並曾公開表示上任後或將帶領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希望取消美國曾承諾的到2020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50億美元國際氣候基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指出, 在長達20多年的環保事業談判進程中, 美國只有在《京都議定書》之前是積極的。 《巴黎氣候協定》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美國, 而其“自上而下”、自主申請的機制不具法律約束力, 這本身對美國是一種遷就, 也對《巴黎協定》的不確定性埋下了伏筆。

特朗普還提名斯科特·普瑞特(Scott Pruitt)為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局長,

作為傳統油氣行業的堅定支持者, 普瑞特曾發起反對EPA所力推的《清潔電力法案》的訴訟。 特朗普、普瑞特等人的反環保立場對環境和能源政策的影響讓美國乃至全球的人民擔憂。 但李俊峰認為, 特朗普的上臺乃至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並不會對全球發展趨勢產生影響。 “氣候變化是全球的事情, 而各大協定的生效和實施都離不開大國領袖的推動。 這要求全球領袖、特別是大國領袖有自己的政治擔當。 ”他說。

美國環保協會中國項目負責人張建宇亦指出, 隨著特朗普當選, 美國民眾對政府的支持有所下滑, 反而更加支持環保局的事業。 自特朗普當選以來, 協會會員已經從150萬增長到200萬, 經費也增加了約三分之一。

入選“2016年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還包括《巴黎氣候協定》正式生效、中國出臺多項重磅環保新政、英國重啟大規模核電建設、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等。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