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原創|他創辦了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然後死了

作者:黃曉君

今年以來, 區塊鏈似有風口之勢, 無論是互聯網巨頭, 還是創業團隊, 都紛紛切入這一領域, 好像業務不結合區塊鏈就落伍了一樣。 市場同樣對區塊鏈概念呈追捧之勢, 迅雷推出的玩客幣價格狂漲幾十倍、而僅在名稱中加入Blockchain 一詞的公司當天股價上漲19%, 次日則狂漲394%。 尚處藍海的領域自然吸引了眾多淘金者。 根據烏鎮智庫發佈的區塊鏈白皮書顯示, 截止2016年底, 中國有超過百家區塊鏈相關企業, 數量還在快速提升, 該領域每年新增企業數量已超美國。

熱潮之下的創業公司貌似應該活得風生水起,

面對快速增長的數字, 區塊鏈創業者王君也不意外, 因為就在他關閉自己的公司、離開這個充滿著荊棘的賽道之後, 還可以看到很多創業新兵蜂擁而上。

理想與現實之間, 缺人

王君的創業源於自己的保險行業經歷, 2015年與客戶的一次見面中, 他聽說比特幣和其背後的底層技術區塊鏈, 進一步瞭解之後發現, 區塊鏈具備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徵完全適用保險行業, 能夠改變傳統模式中資訊不對稱的弊病, 如果在資料共用交易的時候, 搭建一條基於區塊鏈的聯盟鏈和一個征信資料共用交易平臺, 利用區塊鏈的特點, 完全能夠實現多方交易主體之間風險與成本的最小化。

每個區塊鏈團隊創立之時,

都覺得自己能夠顛覆陳舊的運作模式、開創一片新天地, 王君也一樣。 他當時信心滿滿, 如果要搭建這樣一個平臺, 涉及的主體包括征信機構、用戶、其他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銀行、保險、政府部門等), 自己的優勢在於豐富的保險行業經驗與資源, 如果利用區塊鏈技術, 自己應該可以作為資料支援方, 為機構提供真實的使用者信用資料並形成相應信用產品。

而當團隊的運營、場地準備齊全之後, 他以為高價就可以聘請到的區塊鏈技術人才遲遲沒有到位, 國內區塊鏈人才完全處在供不應求的態勢。 其實這類事情很正常, 由於目前國內高校還沒有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 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只能通過付費培訓完成,

一位業內人士曾指出:“至少要花3年時間才能培養出一個區塊鏈開發工程師”, 而市面上培訓課程大多持續幾天, 根本無法適應區塊鏈應用開發。

其次, 除了技術人才, 無論切入的是哪個行業, 都需要瞭解行業與區塊鏈技術, 只有在熟知兩者特點與優勢的情況下才能更好融合,

這樣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遍地黃金?實則暗潮湧動

在找到專案開發的技術人員之後, 接下來的業務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資源對接很順利, 但在平臺搭建這一環節, 王君發現, 公有鏈的技術架構在物理存取控制、網路安全保障、服務性能要求、系統可靠運行等方面並不能很好適應國家的相關規定, 僅在“信用資訊系統需要每年進行評測”這一點就不符合公有鏈的特徵, 原因是, 公有鏈系統允許系統中多個節點失效、退出, 甚至惡意節點的存在。

因此, 保險機構只能採用聯盟鏈或者私有鏈的架構方式, 而這兩種架構方式在信任建立和模式創新等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取捨, 權衡之下,

王君只能選擇非完全去中心化。

解決這個技術問題之後, 讓王君倍感壓力的還有大公司的加入。 王君稱, 看到保險+區塊鏈這塊價值窪地的不只有創業公司, 包括IBM、上海保交所、安永等在內的大企業已經開始注意到區塊鏈能給保險行業帶來的潛在變革, 他們借助自身研發、人才等行業優勢, 迅速搶佔市場制高點。

其中, 上海保險交易所於今年9月1日發佈了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 支援數位保單存證的場景下每秒5萬筆保單指紋的資料上鏈和高併發處理, 而且其數位保單與保單質押登記兩大業務場景試點也已落地;中國建行與IBM合作推出一種區塊鏈銀行保險業務平臺。 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 王君並沒有太大擔心, 因為小公司有自己的聚焦優勢,他們專注於服務中小企業完全可以破局;但是在面對客戶提出的高頻交易需求的時候,他突然明白,其實目前的區塊鏈技術並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一旦涉及到海量用戶項目,目前為止,大多數公司搭建起來的區塊鏈底層,無論是比特幣底層、乙太坊底層,“根本跑不起來”,一旦業務做大,必然會對技術提出更高要求,而自己在技術方面又是短板。

除了大企業擠佔市場帶來的挑戰,還有區塊鏈技術自身的局限。根據Gartner發佈了2016年度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區塊鏈目前處在欲望膨脹期,歷史僅僅十年的區塊鏈算是概念初生,還處在人們預測將有大好未來的概念熱潮期,到達應用普及的市場熱潮還有一段時間,這可以從市面上還沒有出現一個公認的、真正落地的區塊鏈“殺手級”應用佐證。

“創新可能形成革命,但在革命的路上,中小創業者通常要為生存妥協”,深入區塊鏈創業之後的王君發現:人才、技術、環境都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輕率的創業者往往會被裹挾進時代的洪流中,最後不得不選擇黯然離場。

王君的例子並非個案根。據德勤的統計,2016 年在 GitHub 上推出的超過 2.6 萬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專案中,超過 92% 的項目瀕臨死亡,只有 8% 處於活躍狀態(在過去6個月至少更新1次)。也就是說,這些區塊鏈項目的壽命基本只有短短一年,多數項目不過半年就已胎死腹中,這和90年代的互聯網創業潮很相似——巨頭誕生之路都是由大批“開拓者”鋪就的。

潛力、開創、價值互聯網、顛覆……區塊鏈就像一塊誘人的蛋糕,吸引著無數創業者蜂擁而上,王君回顧這段創業經歷的時候,他感慨道,區塊鏈的確能優化行業存在諸多問題,但也不要忘了,區塊鏈並不是互聯網,或者說並不像已經孵化出成熟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在你急忙忙沖進這個領域的時候,沒準兒就會遭遇意外。創新技術的發展規律是,最終能進入我們視野的可能只是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的創業成功者,那些枉顧技術發展過程的逆行者一定會被時代淘汰,最終出局。

“雖然創業失敗了,但我還會持續關注,因為區塊鏈真的是一個潛力無限的領域”,王君說道。

【聲明:此文為本站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務必說明轉自比特中文網!】

因為小公司有自己的聚焦優勢,他們專注於服務中小企業完全可以破局;但是在面對客戶提出的高頻交易需求的時候,他突然明白,其實目前的區塊鏈技術並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一旦涉及到海量用戶項目,目前為止,大多數公司搭建起來的區塊鏈底層,無論是比特幣底層、乙太坊底層,“根本跑不起來”,一旦業務做大,必然會對技術提出更高要求,而自己在技術方面又是短板。

除了大企業擠佔市場帶來的挑戰,還有區塊鏈技術自身的局限。根據Gartner發佈了2016年度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區塊鏈目前處在欲望膨脹期,歷史僅僅十年的區塊鏈算是概念初生,還處在人們預測將有大好未來的概念熱潮期,到達應用普及的市場熱潮還有一段時間,這可以從市面上還沒有出現一個公認的、真正落地的區塊鏈“殺手級”應用佐證。

“創新可能形成革命,但在革命的路上,中小創業者通常要為生存妥協”,深入區塊鏈創業之後的王君發現:人才、技術、環境都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輕率的創業者往往會被裹挾進時代的洪流中,最後不得不選擇黯然離場。

王君的例子並非個案根。據德勤的統計,2016 年在 GitHub 上推出的超過 2.6 萬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專案中,超過 92% 的項目瀕臨死亡,只有 8% 處於活躍狀態(在過去6個月至少更新1次)。也就是說,這些區塊鏈項目的壽命基本只有短短一年,多數項目不過半年就已胎死腹中,這和90年代的互聯網創業潮很相似——巨頭誕生之路都是由大批“開拓者”鋪就的。

潛力、開創、價值互聯網、顛覆……區塊鏈就像一塊誘人的蛋糕,吸引著無數創業者蜂擁而上,王君回顧這段創業經歷的時候,他感慨道,區塊鏈的確能優化行業存在諸多問題,但也不要忘了,區塊鏈並不是互聯網,或者說並不像已經孵化出成熟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在你急忙忙沖進這個領域的時候,沒準兒就會遭遇意外。創新技術的發展規律是,最終能進入我們視野的可能只是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幾的創業成功者,那些枉顧技術發展過程的逆行者一定會被時代淘汰,最終出局。

“雖然創業失敗了,但我還會持續關注,因為區塊鏈真的是一個潛力無限的領域”,王君說道。

【聲明:此文為本站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務必說明轉自比特中文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