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加強軍民融合體系建設,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作者: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教授、博導 王傳寶

3月12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 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努力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之所以說再次, 是因為從習近平任軍委主席始, 每次兩會, 他到解放軍代表團幾乎逢會必談軍民融合、創新發展。

自2013年以來, 習近平主席在全國兩會時, 都會專門抽出時間深入解放軍代表團, 發表重要講話。 我們如果分析2013到2017這五年間新華社發佈的習主席在解放軍代表團講話的通稿, 就會發現我們軍隊建設的重點。

2013年兩會, 習近平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的通稿(以下簡稱通稿)約1100字, 講軍民融合部分約240字。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講話, 習主席首次提出了新時期“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強軍目標這一重大課題。 2014年兩會, 通稿約1400字, 習主席就如何實現強軍目標作了精闢闡述,

其中依然包括約240字的軍民融合內容。 2015年兩會, 通稿約1450字, 軍民融合部分約870字。 2016年兩會, 習主席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的通稿約1724字, 講創新的部分約為917字, 超過一半的篇幅在講軍隊創新發展。 2017年兩會, 通稿約1740字, 講軍民融合和科技創新就用了約840字。 這次是將軍民融合和科技創新結合在一起, 把軍民融合、科技創新思想放到了一個體系內進行闡述。 推進軍民融合, 重點是融合軍民科技創新要素, 加快軍民融合體系的形成, 通過軍民融合、軍地協同, 向技技創新要戰鬥力。

習近平主席對當前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形勢, 有清晰的判斷。 在此次講話中主席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來, 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下,

全軍圍繞實現強軍目標, 統一思想, 抓緊工作, 國防和軍隊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 軍事鬥爭準備取得重大進展, 反腐敗鬥爭形成壓倒性態勢, 我軍建設呈現嶄新氣象。

強軍目標提出這四年, 軍隊的現代化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 政治建軍的方略進一步強化, “零容忍、無死角”的反腐淨化了軍隊的肌體, “四個立起來”塑形鑄魂, 傳承紅色基因為人民軍隊定型。 實戰化訓練為戰鬥力礪劍, 糾治“四風”讓紀律挺在前面。 “史上最牛軍改”穩步推進, 更加注重體系建設, 更加注重軍民融合。 依法治軍、從嚴治軍, 則讓這支軍隊鉚定方向 , 有條不紊地向世界一流挺進。 在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壓力下, 取得這樣的成就, 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這還遠遠不夠, 建設一支世界一流軍隊, 是我們黨、我們國家和我們這支人民武裝的神聖使命。

環顧今天中國由大向強“關鍵一躍”的形勢, 不僅不能掉以輕心, 還必須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中國進入世界舞臺中心, 就是進入世界擂臺中心。 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注中國、重視中國, 中國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面臨著如此眾多的阻力、壓力和外部風險。 南海仲裁案、釣魚島風波、薩德入韓等, 無不考驗著人民軍隊在險惡環境中的底氣和成色。 而放眼世界, 全球範圍內軍事變革風起雲湧, 戰爭形態出現革命性變化, 搶佔軍事戰略主動權的競爭日趨激烈, 這就是中國軍隊所處的歷史方位。 因此, 必須以強烈的憂患和擔當意識進行“彎道超車”才能履行保家衛國的使命。

近代, 中國由強盛走向衰落,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創新的動力, 錯失了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今天, 不斷追趕的中國軍隊來到又一個關鍵的歷史當口。 當前, 太空和網路成為新的制高點, 納米技術、臨近空間技術、高超聲速技術不斷突破, 新概念武器向實戰化方向發展, 發軔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世界新軍事革命正在醞釀新的質變。

挑戰空前嚴峻, 機遇就在眼前。 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 抓不住就可能錯過一個時代。 正是對這種形勢的清醒認識, 習主席才念茲在茲, 把“融合、協同”作為軍隊科技創新的路徑, 通過科技創新來進一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指出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 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鬥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深。必須要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抓緊推動科技創新和進步。

目標已經明確,重點也已“標紅”,下面,就看我們如何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鬥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深。必須要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抓緊推動科技創新和進步。

目標已經明確,重點也已“標紅”,下面,就看我們如何擼起袖子加油幹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