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高血壓患者圈的4“昏招”,當心招惹“不定時炸彈”主動脈夾層!

冬天的某個晚上, 老王正驅車在下班的路上, 忽感胸背部忽然一陣撕裂疼痛 , 大汗淋漓, 急匆匆趕往最近的醫院。

大夫做了一系列檢查,

心電圖提示心臟下壁心肌梗死。 結合老王高血壓、冠心病病史, 大夫初步診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但老王此時疼痛範圍擴大到腹部, 呼吸困難, 治療中, 心電圖也沒有心梗特有的動態演變過程, 也沒有心肌酶的明顯升高。 顯然“心肌梗死”這個診斷很可能是錯誤的。 會診的大夫們提出心臟彩超檢查, 很快彩超提示升主動脈增寬並有內膜分離。

這個來勢洶洶的神秘殺手終於初見端倪, 經過增強CT的確診, 大夫們終於鎖定了元兇——主動脈夾層, 醫生馬上給予緊急主動脈夾層修復手術, 阻止了主動脈的撕裂大出血, 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 事後回顧發現引發此次危症的幕後操縱者竟然是——高血壓。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成人心臟外科專家肖亦敏主任表示, 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最主要的發病因素, 70%~80%主動脈夾層由高血壓引起, 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 24小時內死亡率高達25%, 發病可謂猛如虎!高血壓患者如果經常“高了就吃藥, 不高就不吃”, 被主動脈夾層這一“惡魔”盯上的可能性極高!

還以為高血壓藥可吃可不吃, 自以為沒後果的患者太多了!專家特別呼籲:服藥控制高血壓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 四種錯誤做法千萬別幹, 尤其是冬季血壓波動明顯, 更要勤測血壓, 當心招惹主動脈夾層。

“昏招”1:估計血壓高低, 憑感覺用藥

有的人認為, 只要沒有不適症狀, 高血壓就不用治療, 這是非常錯誤的。

血壓的高低與症狀的輕重不一定有關係, 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沒有症狀, 有些人血壓明顯升高, 但因為患病時間長, 已經適應了高的血壓水準, 仍沒有不適的感覺, 直到發生了腦出血,

才有了“感覺”。  

高血壓是用血壓計量出來的, 不是感覺出來或估計出來的。 因此, 沒有不適感覺, 並不能說明血壓不高;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 如每週至少測量血壓1次, 不能“跟著感覺走”。

“昏招”2:擔心“抗藥性”, 拖延用藥

很多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後, 不願意遵醫囑服藥,擔心降壓藥會產生“抗藥性”,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趁現在症狀不重就不用藥——這都是非常錯誤、十分危險的觀念。

除非早期的輕度高血壓,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壓達標者不需要用藥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藥治療獲益越大。

血壓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損害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血壓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其遠期預後越好;不要等到發展到心、腦、腎臟器受到損害時再用藥,那時,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昏招”3:血壓正常就擅自停藥

有些患者服藥後血壓降至正常,就認為高血壓已治癒,而自行停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高血壓不能治癒,只能通過綜合治療被控制,這就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降壓藥,肖亦敏主任提醒,停藥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

正確的做法是,在長期的血壓控制達標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小心地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一般只對那些能夠嚴格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減藥量;在減藥的過程中,必須監測血壓的變化。

“昏招”4:只服藥,不監測血壓

有些人以為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不關注自己的血壓值,不定期測量血壓,這樣不能保證血壓長期平穩達標。

其實降壓原則非常強調個體化用藥,其中一項便是堅持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並記錄,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才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準。

肖亦敏主任最後提醒,高血壓患者除平時要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外,更要避免情緒過度興奮,避免疲勞過度,以免血管破裂發生危險。一旦出現血壓突然升高,劇烈胸痛或者背痛,千萬不要忍痛,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對於已經破裂的主動脈夾層一經確診,應儘早手術治療。

不願意遵醫囑服藥,擔心降壓藥會產生“抗藥性”,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趁現在症狀不重就不用藥——這都是非常錯誤、十分危險的觀念。

除非早期的輕度高血壓,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壓達標者不需要用藥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藥治療獲益越大。

血壓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損害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血壓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其遠期預後越好;不要等到發展到心、腦、腎臟器受到損害時再用藥,那時,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昏招”3:血壓正常就擅自停藥

有些患者服藥後血壓降至正常,就認為高血壓已治癒,而自行停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高血壓不能治癒,只能通過綜合治療被控制,這就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降壓藥,肖亦敏主任提醒,停藥後,血壓會再次升高,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靶器官的損害更嚴重。

正確的做法是,在長期的血壓控制達標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小心地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一般只對那些能夠嚴格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減藥量;在減藥的過程中,必須監測血壓的變化。

“昏招”4:只服藥,不監測血壓

有些人以為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不關注自己的血壓值,不定期測量血壓,這樣不能保證血壓長期平穩達標。

其實降壓原則非常強調個體化用藥,其中一項便是堅持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並記錄,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才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準。

肖亦敏主任最後提醒,高血壓患者除平時要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外,更要避免情緒過度興奮,避免疲勞過度,以免血管破裂發生危險。一旦出現血壓突然升高,劇烈胸痛或者背痛,千萬不要忍痛,應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對於已經破裂的主動脈夾層一經確診,應儘早手術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