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止陪伴——“童伴媽媽”張新明和她的400多個孩子的故事

背景

2015年6月, 貴州畢節4名留守兒童服農藥死亡。

4個月之後, 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發起的留守兒童關愛專案“童伴計畫”在四川啟動試點。 2016年底, “童伴計畫”在貴州啟動試點。

中國扶貧基金會介紹, 截至2017年3月, 作為“童伴計畫”的試點省份, 川貴兩省已選聘“童伴媽媽”200個, 專案受益兒童近10萬個。


“童伴媽媽”張新明和孩子們。 資料圖片。

正文

一年多以來, 張新明每天穿行在學校和鄉村之間, 圍繞著孩子轉, 照看村裡的400多個未成年人, 重點是其中100多個留守兒童。

除了擔任代課老師, 張新明還有一個身份, 即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落卜鎮紅星村的“童伴媽媽”。

三個月家訪

據統計, 我國農村有902萬留守兒童, 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 占89.3%。 而四川是我國留守兒童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 2015年10月, 四川的100個村首先被納入試點, 要求為每個試點村選聘一名“童伴媽媽”,

擔任建立兒童檔案、發現解決兒童問題、家訪、陪伴等任務, 專案試點時間為三年。

要愛小孩、19-55歲、高中及以上學歷, 待遇是每年補助2.4萬元左右, 2015年11月, 張新明第一次看到了“童伴媽媽”的招聘資訊。

回想到自己童年的留守經歷, 她報了名。 在村幹部的推薦下, 她經過了選拔和培訓, 最終在2016年1月與共青團敘永縣委簽下服務協定, 正式成為一名“童伴媽媽”。

上崗後, 張新明的第一個工作摸清全村兒童的家庭情況並建立資訊檔案。 她就趁著週末有時間, 家訪村裡的400多個未成年人, 最後花了三個月才完成任務, 摸底完成後, 她還會進行日常的家訪, 以瞭解孩子們的最新情況。

因為祖父母、外祖父母不瞭解政策, 很多孩子享受不到應有的兒童福利政策。

一年多來, 根據家訪瞭解到的情況, 張新明説明了沒有戶口的孩子上戶口, 給家庭貧困的孩子辦理低保, 還曾讓輟學的孩子回校讀書。 對於她無法解決的問題, 比如申請大病救助, 她就上報到鎮上的民政局等職能部門。

防範“壞叔叔”

上崗以來, 張新明每天代課的時間比以前少了, 更多時候是在家訪的路上和“童伴之家”。 “童伴之家”既是“童伴媽媽”辦公的地方, 也是全村兒童接受培訓、玩耍的平臺。
張新明介紹, 孩子們自願參加“童伴之家”, 由監護人接送。 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後, “童伴之家”共開放兩個小時, 她的職責就是跟孩子們一起玩玩具、做遊戲, 教他們唱歌, 還輔導他們做作業。
此外, 她還會舉辦一些主題宣傳活動,

女童保護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近年來, 猥褻女童的案件時有發生, 而農村的性教育很薄弱, 所以她舉辦了防性侵的主題活動, 教女孩們防範“壞叔叔”。

“童伴爸爸”

到了暑假, 孩子們不用上課了, “童伴之家”每天就開放8個小時, 平均每天有20多個孩子。 張新明一個人忙不過來, 中學的孩子會幫忙帶小朋友, 成都的一些大學生也來紅星村做志願服務, 輔導孩子們學習。

所以, 張新明既沒有週末假期, 也沒有暑假。 剛開始, 她的家人不是沒有反對過。

“有一次去孩子家的時候, 我摔在泥溝裡, 從頭髮到腳全是黃泥。 回家後, 我老公就把我手裡的檔案全部扔在地上, 叫我別幹了, 問我為什麼要去受這種委屈?我沒有說話, 流著眼淚蹲下把資料撿了起來。

張新明回憶, 後來, 她丈夫親眼看到一個孩子非常貧困的家庭狀況後, 就轉變了態度, 現在很支持她, 還會幫她幹活, “有的孩子會開玩笑稱他為‘童伴爸爸’。 ”

“我要把這個工作繼續做下去, 那些孩子真的很需要幫助。 ”張新明表示。

采寫:南都記者唐孜孜 實習生王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