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未都談古董特供店,那些年:賣古董的像賣菜,買古董的像買菜!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大多數人都在為如何解決溫飽而奔波, 無心停下腳步靜靜欣賞老祖宗留下來的古玩字畫。 現在回想起來, 那些日子, 真是隨時隨地可以“撿漏”的黃金時代。

那時的北京, 有一種古玩店, 裡面賣的全是真東西, 而且大多數是官窯, 價格還特便宜!

便宜到什麼程度, 如標題所說, 賣古董的像在賣菜, 買古董的像在買菜。

這樣的古玩店哪兒有?

有個專有名詞:古董特供店!

古董特供店究竟長啥樣?頻頻光臨特供店的馬未都收穫了哪些珍貴古玩?請看。

北京琉璃廠, 自打建成之初就註定締造傳奇……

琉璃廠老照片

1明朝

明朝時, 這裡是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

2清朝

清朝時, 這裡是來京赴考的舉人的聚居地;

3民國

民國時, 是上層名流、文人墨客的雅玩之地;

4建國後

建國後, 是古董特供店的所在地;

5現在

現如今, 琉璃廠成了來京旅遊的各國遊客必游之地……

“特供”一事, 對現代人來說, 既陌生又熟悉。 上世紀七十年代, 政府在北京琉璃廠專門給老幹部開了一個古玩店, 時稱“古董特供店”。

偏愛古玩藝術品的馬未都特想進去, 卻一而再再而三遭到阻攔。 於是, 他想到了單位發給他的那張萬能“通行證”——記者證。 手持記者證,馬未都成功晉升“特權”一族,獲得了自由出入的權利。

手持記者證,馬未都成功晉升“特權”一族,獲得了自由出入的權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