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尋根問祖,中華文明的起源地究竟是什麼樣的?

提起黃帝, 最使人割捨不開的一定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的赤子情結。 而要探尋黃帝足跡, 那就必須就要去黃陵縣的黃帝陵和黃陵國家森林公園。

黃帝陵

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 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于秦靈公三年(前422年), 秦靈公“作吳陽上畤, 專祭黃帝”, 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 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 保存著漢代至今的各類文物。

“黃帝陵風水軸線就是橋山主脊至黃帝墓塚, 並與印臺山山峰之間構成一條連線, 黃帝陵區的各種建築都是以此為軸線而建造, 墓塚方向正好在這條線上”。 這條連線是西北至東南走向, 也就是說, 黃帝陵陵塚的坐向不同於後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東(坐西朝東), 而是依據地理, 背向西北, 面朝東南, 同橋山、子午嶺和號稱龍脈的昆侖山走向完全吻合, 即中國地理的基本形態——“天傾西北, 地不滿東南”。

黃陵國家森林公園

相較于黃帝陵而言, 黃陵國家森林公園更突出的是黃帝的養生文化。 這裡傳說是黃帝降生之處, 也稱天下第一陽穴, (從地理、歷史和風水的角度看, 距離公園40來公里的黃帝陵坐西北,

面東南, 有別於其他古代帝王陵, 座北面南或坐西面東的走向, 與昆侖山、子午嶺、橋山的走向完全吻合, “天傾西北, 地不滿東南”軒轅黃帝頭枕西北巍巍昆侖, 腳蹬東南浩浩江河, 右攬西北遊牧兒女, 左抱東南農耕子孫, 實乃陰及萬代, 惠被八方的絕好聖地。

相傳遠古時期, 炎帝神農氏曾在此穀活動。 炎帝神農氏生於烈山石室, 長於姜水, 有聖德, 以火德王, 故號炎帝。 炎帝少而聰穎, 三天能說話, 五天能走路, 三年知稼穡之事。 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 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 他嘗遍了各種藥材, 以致自己一日七 次中毒, 其感人事蹟為後世所稱道。 其族人最初活動地域在今陝西的南部, 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 與黃帝發生衝突, 在阪泉之戰中, 炎帝被黃帝戰敗, 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併, 組成華夏族, 所以今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