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若使當時身不遇|他最疼愛的姑娘,親手殺死了他(原創)


夜正酣, 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 寒氣捲入, 最前身披鶴羽大氅的男子挾帶一身的凜冽, 眉眼冷然。

他直直走了進去, 手一揮, 珠簾激蕩相撞, 裡面低垂的紗帳以及帳裡隱約的身影便映入眼中。

這一刻, 他立在她帳前, 心底竟生出恐懼, 生怕眼前是海市蜃樓的影, 一觸就破了。

“殿下。 ”一旁的太醫恭身行禮。

他點了點頭, 問:“她身子可還好?”

那太醫答:“一切無礙, 胎相也已穩了。 ”

許久, 才有他的聲音傳來, 卻已然冷了下去:“既無礙了, 正好可除了那孽種。 你聽好, 孩子決不能留下, 但孤要她安好。 ”


2

所有人在他吩咐下離去, 傅明瀾終於走到榻前, 掀開了紗帳。

她睡得正沉, 眉峰仍是蹙著的, 他輕輕撫了上去, 無比的小心翼翼。

燈燭映照下, 他雙目中湧動出壓抑的痛苦之色, 隨即, 啟唇低低喚了一聲:“昭寧…”

七年了, 他再喚起這個輾轉壓在心頭十多年的名字。

然而這並不是他們之間的第一次別後重逢,

第一次重逢是在明德十九年春, 那年成王兵敗受誅。 謀反是滅族之罪, 陳帝為顯仁慈便下旨, 將成王幼女接入宮中教養, 封其為公主。

她入宮那一日, 是在母后的鳳儀宮裡, 他同一眾皇子, 看著她入殿謝恩。

傅明瀾至今仍記得她被嬤嬤扶到殿上的樣子, 一身素衣, 珠飾全無, 小如蓮萼的一張臉, 一雙眼睛大得驚人, 就那麼戒備地看著所有人。

嬤嬤使勁使眼色, 示意她向皇后叩拜, 可她執拗地抿著唇, 當目光觸及他的時候, 眼瞳縮了縮, 仿佛已不認得他了。

而她也已不再是曾經那個靈動又明媚的小丫頭了, 分別三年, 卻原來一切都不一樣了。

如今她立在那裡, 像極了他曾於某一日隔窗看到的, 立在雪地裡的雀鳥,

寒風如刀, 它孤孤零零立著, 單薄的羽, 纖細的足, 還有怯怯的神情。

那是一種無枝可依的孤弱, 看得他心中驀地一疼。

3

曾經的昭寧怎會有那樣的神情, 她是成王獨女, 母親早逝, 成王帶兵在外, 便由太后親自教養, 被太后當成眼珠子一樣的寵著, 比任何一位公主都要尊貴。

那時宮裡皇子公主還少, 她便總纏著他, 成天跟在他身後“太子哥哥, 太子哥哥……”地叫, 變著法地央他帶她一塊去玩兒。

他從小自律, 整日讀書騎射未有一刻怠慢, 徹夜看書亦不覺倦, 所以見了她整日陰魂不散地跟著總覺得厭煩。

他去昭文館看書她要跟著, 他去文華殿聽講她要跟著, 甚至他去校場騎馬她也要跟著去, 又從不肯有一刻的消停, 偏偏有太后這尊大佛護著。

那時他想, 惹不起總躲得起吧, 所以後來他去哪兒都囑咐身邊的人不能讓她知道, 她要鬧起來, 就說出去逛園子去了, 宮裡園林那麼多, 夠她找的。

後來是她十一歲那年, 那是冬日, 他躲在宮裡看書, 想著為防她來打擾, 便早吩咐了下去, 她來了就照舊說他出去了。

他躲了她那麼久, 她似乎也有些明白了, 起初還真會到處去尋他, 後來聽到宮人拿這藉口搪塞, 便懨懨地回去了。

依稀傍晚的時候, 太后遣人來問, 說是昭寧郡主不見了, 闔宮都沒找著, 問太子可曾見著了。 問話的那太監急得快哭了, 只說, 今日是成王來接她出宮的, 怎偏巧這時找不見人。

他這才放下了書, 問:“她要出宮?”

那太監說, 成王此次入京要接她回封地,

因她年紀不小了, 過幾年便要說親了, 總要在父親跟前待幾年。

她要走了, 可這樣的事他卻到此時才知, 他想了想, 也是, 自己從來避她不及, 又何曾過問什麼。

不久, 人找到了, 卻是在太液池裡。

冬日太液池結了冰, 池邊皆是濕滑無比, 她經過時滑了下去, 而正巧那處冰薄, 便落入了冰湖裡。

當時她身邊就跟了個小宮女, 嚇得人都傻了, 六皇子傅明翊正巧經過, 命身邊的宮人將她救了。

人是救上來了, 卻一直昏迷著, 太醫說要看郡主的造化了, 要是一晚不醒, 那便沒救了。

太后紅著眼對他道:“這丫頭就是倔, 她知道今日她父王要來接她, 一定要與你親自道別, 你去她耳邊叫她幾聲, 她聽見了多半就醒過來了。 ”

難怪她非要去找他, 原是想與他道別。他去到她的榻邊,握住她的小手,一聲聲地喚她,心裡想著,若她能醒來,他便再也不躲著她了,他一定將她保護好,如珠如寶。

許是聽到了他的聲音,她第二日終於醒了過來,只是,等身子養得差不多了,便也跟著成王去往封地了。曾經她在身邊時,總想著怎樣躲得遠些,可等她走了,到哪兒似乎都有過去的回憶,總能想起她曾經在這裡,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他恍惚覺得,竟像是心裡空了一塊,覺得空落落的。

終於等她再回到宮中,卻似物是人非了。

4

昭寧回來後所居的垂雲殿離他的東宮不遠,只是,如今的她,再不會每日來煩他了。

他每次經過,總不經意放慢了腳步,餘光往裡面掃一掃,可她仿佛永遠躲在屋子裡,沒有一次碰上。

相見,便只有在鳳儀宮請安時,卻也隔了滿滿一殿的皇子公主,只有回去時,因就住在東宮不遠處,皇后對她道:“跟著你太子哥哥走,你隔他近。”又對他說,“瀾兒,你可要多照料著妹妹。”

他點頭告退,她一聲不吭地跟在身後,他腳步便慢了些。

未到垂雲殿,便見著一隻雪白的大貓迎面跑來,他一拉她的手臂,擋在她身前。等近了才發覺,那並不是一貓,而是一隻小白貂,腳上套著小銅鈴,一路的清響。

她從他身後繞出來,對著那白貂一伸手,它就歡實地躍進了她懷裡。

“它叫阿囡。”她終於肯開口同他說話,眼裡也終於有了些笑意。

那貂通體雪白,憨態可掬,她仿佛因為這個小傢伙活過來一樣,一雙眸子水盈盈的,看得人心中一片柔軟。

“你平日可要看好它,”他低聲開口,“小心跑到哪個宮妃那裡去。”

他是擔心她因此招惹麻煩,她卻以為他是厭煩她和她的貂,眼中黯淡下去,看了他一眼,便點了頭告辭。

5

不久,白貂果然不見了。

他是從宮人那裡知道的,說是六殿下往垂雲殿那邊去了。他命人去探,原來是她的阿囡丟了,六弟明翊拾了來,親自給她送去。

平日裡,一眾皇子公主都不與她來往,也唯有傅明翊對她噓寒問暖。

很久,傅明翊才從垂雲殿中出來,回的時候,順便來向他問安。

宮中暗中分作兩派,一派是皇后,膝下有太子,另一派是徐貴妃,背後是徐太尉。

傅明翊的母妃正是徐貴妃一党,他對其便也沒什麼好臉色,只道:“六弟腿腳不便,還要巴巴兒地趕來,真好心。”

傅明翊腿有些瘸,是幼時墜馬摔的。宮中向來沒什麼是毫無緣由的,他的腿為何瘸大家暗自明白,也不必演什麼兄弟情深。

傅明翊只笑笑,轉身告辭。這人向來如此,心裡明鏡一般,面上滴水不漏。

再去皇后那裡請安,傅明瀾便發覺出她的異樣來,從前總低著頭,如今卻抬眼在人群裡掃一掃,掃到傅明翊時,雖難察覺,但他發覺她唇邊有笑意。

6

回去時,皇后將他留下了,然後向他道,她與皇帝已物色好太子妃人選。他立在那裡,一手心的汗。

“是昭寧。”皇后道,“你也知道外面那些流言,朝中又留了不少成王舊屬,更重要的是她的舅舅手握兵權。這事已定下了,等她及笄,你們便大婚。”

民間有傳言,或許也不只是傳言,當初先帝的詔書上寫的是成王即位,後來是被今上改成自己的名字,皇位名不正言不順,這也是成王被誅最深的原因。若昭甯日後成為皇后,所出的太子也有成王血脈,便是名正言順了。

而昭甯的舅舅霍顯手握重兵,徐太尉在朝中勢力龐大,不拉攏霍顯,他的太子之位只怕都不穩,這也是傅明翊對昭寧示好的原因。

他從未奢望以後能與真心喜歡的人執手一生,從未奢求有如此幸運……而他因這想法豁然開朗,原來,他喜歡她。

明明小時候無比厭煩的人,如今卻總想著能出現在眼前,尤其她一笑,仿佛是一春的花都開了。

是什麼時候變了的,是那時她病榻前的呼喚,或是那次她離去時的回眸,或是重逢後心中隱隱牽扯的疼……他不清楚,卻又覺得一切剛好,剛好她就是那個要和他執手一生的人。

7

霍顯自然知曉帝后的決定,朝上朝下與他交集也多了些,退朝時,霍顯會刻意等他同行,問幾句昭寧的近況,他這個舅舅是昭甯唯一的倚仗了,傅明瀾看出霍顯是真心疼她的。

這一年上元,霍顯向皇帝求了恩典,接昭甯到霍府小住幾日。霍家的馬車在宮外候著,他在垂雲殿外等著她。

見她出來,他上前道:“我送你去。”

她見到他有些驚訝,小心翼翼與他一起走了,只覺他的話格外多,囑咐她記得添衣,不要著涼,不要貪吃……一路都沒停。

她回來也是他親自去接的,這次她並未驚訝,卻憂心忡忡。

幾日後,她找上他,有要事的樣子,卻猶猶豫豫許久不開口。

“到底什麼事?”他有些擔心,怕是她受委屈了。

“殿下,求你勸勸陛下……”她咬牙道,“昭甯難當太子妃大任。”

必是霍顯把消息告訴了她,他氣得臉都白了,譏諷道:“你是覺得我不配吧?你以為不嫁給我就能嫁給傅明翊了?你以為他就是真心喜歡你?你做夢吧你。”

她聽著就愣住了,只道:“不勞殿下操心,只是殿下也非真心喜歡我,何必委曲自己。”

8

很多時候,傅明瀾在想,在那時他若不是用強硬來掩蓋心裡的柔軟,用冷漠來掩蓋對她的疼惜,而是像傅明翊那樣,溫柔體貼,或許,一切便不一樣了。

宮人打斷他的深思,說是宮裡來人傳陛下口諭,宣太子入宮覲見。

這些年,陳帝纏綿病榻,父子之間有心結,除卻朝會大典,私下裡等閒是不會宣他的,仿佛這個兒子他看都不願看到。今日倒難得在乾元殿一直等著,直到太監將傅明瀾領進來。

傅明瀾行禮問安,抬頭已瞧見陳帝面色沉沉,是山雨欲來的架勢。

“你把昭寧弄回來了?”雖是問句,卻是肯定的語氣,“聽說她已經有孕了?”

他沒有回答,就那麼靜靜站著。突然,陳帝起身,抓了案上的玉石鎮紙就往他身上扔了去。

傅明瀾沒有躲,在被擊中時連眉都未皺一下,這幾年,他對陳帝有恨,陳帝也對他存疑,父子不睦,就算他的太子之位一朝被廢都不奇怪,更別說這一場打罵。

“你可是出息了,”陳帝氣得咬牙,“千里迢迢也能把人弄回來……朕不管你安了什麼心,人得給朕送回去,那是北契的王后和皇子。”

北契的老皇帝剛死,侄子耶律朔便奪了皇位,按北地的舊俗,繼位皇帝要娶先帝王後為妻,也就是當初前去和親,後成為北契王后的昭甯。

而若昭寧有孕,情況便複雜了。耶律朔向來極富野心,之前就主張出兵伐陳,如果昭寧能誕下男嬰,那便是北契正統皇子,若扶植其登基,則北契皇帝便有一半的漢人血脈,自不會再與大陳言戰。

所以陳帝要將她送回去,更要讓她的孩子平安產下,然後把北契皇位從耶律朔手中奪來。

“陛下,當初霍顯為什麼會死?您怕武將謀反,就養著一群廢物,靠著送女人給外邦,以求苟安,讓大陳那麼多男兒如何自處?”

“放肆!”陳帝大怒,“朕已經命人去東宮拿人了,你敢阻攔,朕廢了你。”

“遲了,父皇。”他的聲音依舊淡漠,“她已不在兒臣那兒了。”

9

傅明瀾到達瑤光寺時,天已黑了,寺院後那座小院落裡,身著甲胄的羽林軍守衛正嚴。

這是整個大陳最精銳的軍隊,雖只有一萬,但人人都是萬里挑一,一直是由傅明瀾親自操練,也只聽令於他。

有僕從上來,向他稟報:“姑娘醒了,可是不吃不喝。”

他點了點頭,明白她是猜到他想除去她肚子裡的孩子,怕食物和水裡摻了藥。

他進去時,燭光微搖,她就坐在一旁的小杌子上,愣愣的,雙目無神。

五年了,兩人再次重逢。

她聽見動靜,抬眼來看他,此時,傅明瀾才清晰地看到這五年時光奪去了什麼,哪怕她樣貌如舊,可如今這一雙眸子,早不是當初的清靈澄澈,只是秋樹般生氣全無,平靜得近乎死沉了。

“你是想留著這個孩子再回北契?耶律朔是怎樣的人你難道不知,他若知道你有了孩子,還會放過你?”

“難道留在這裡就不危險了麼?從舅舅死後,陛下就不打算留著我了,回北契不過是活得艱難些,卻至少有活路。”

他走近,伸手撫上她的發,聲音輕得像是怕驚著她一樣:“不會的,那一次我沒有護住你,這一次,不會了。”

只在瞬間,她尚未回過神,他手一翻,往後反剪了她雙手扣住,另一手捏住她下顎,輕輕用力,她便張著嘴口不能言了。

外間的僕從適時端著藥碗進來,昭寧明白那是什麼,奮力掙扎卻只是徒勞,喉中發出絕望的嗚咽,如一只受傷的小獸一般。

可僕從已將碗湊到了她嘴邊,她終於絕望,也不掙扎了,只是眼角凝了大滴大滴的淚簌簌往下落,說不出的哀弱可憐。

傅明瀾轉了頭去,他見不得她哭,心裡被誰一把攥住似的,喘不過氣來。

藥灌得盡了,他一鬆手她便無力地落入他懷中,連嗚咽都沒有了,渾身發著顫,不待他提防,她伸手就抽了發間的簪子刺進他肩上的骨肉裡。

很疼,可他想,也好,他陪著她疼。

10

藥效是從後半夜開始發作的,她死咬著唇,面上已是慘白一片,一頭烏黑的發披散在身後,如墨侵染了半身。

傅明瀾抱著她,一動也不敢動。他花了整整五年,在這五年裡,全副心思都放到了北契,才趁著北契老皇帝一死,將她偷偷弄回來,決不能再眼見著她被送回去,所以這個孩子留不得。

他緊緊攥住她的手,心中是從未有過的恐懼,怕他這一鬆手,她又不在了。

她及笄的那年,按陳帝與皇后之前的打算是準備為二人成婚的,只不巧,北契犯境,兩國開戰,婚期便推延了。

仗打了半年,北契已攻到梁州。梁州是軍事重鎮,守著天塹以拱衛京師,由霍顯親自鎮守。

京中是一片混亂,徐太尉卻趁機向陳帝進讒,說霍顯為了保住自身實力,明明可以克敵,卻讓敵軍深入好以此威脅朝廷。等梁州一破,威脅京師,霍顯便會鼓動群臣請求皇帝傳位於太子,冊昭甯公主為皇后,那時方肯全力驅敵。

陳帝便令增援梁州的各路援軍按兵不動,等梁州城破後,再出兵。

傅明瀾得知這消息時正在較場練兵,幾乎立時就猜到了陳帝與太尉的打算,他們是想先拖垮霍顯,借北契之手除了霍顯再謀禦敵。

真是愚蠢昏庸至極,梁州一破,帝京必不能保,可這對君臣在國家生死攸關之際,想的還是排除異己,置天下存亡於不顧。

傅明瀾已顧不上其他,點了一萬羽林軍直接趕往梁州,霍顯不能死,他是大陳的依靠,也是昭寧的依靠。

他走的時候,命令留下的侍衛暗中保護好皇后與昭甯,最後一刻,他握著馬韁回頭,朝著那侍衛統領道:“不要讓昭甯公主知道我去救霍將軍了。”

他不想讓她知道她舅舅處境危險,他一定會救下霍顯,保住大陳,保住他們的家國。

傅明瀾揚起馬鞭,踏著最後一縷夕陽,奔赴梁州。

11

傅明瀾去到梁州的時候兩軍已對峙多時了,北契二十萬大軍列陣城外,而守城的將士不過才四萬。

霍顯見到他前來十分震驚,也猜到了七八分京裡的情況,援軍恐怕是不會來了,卻又憂心他的安危於是勸他回去,傅明瀾笑了笑道:“您是昭甯的舅舅,便也是孤的舅舅,孤既在儲君之位,便有守護臣民之責。”

北契軍是從第二日開始攻城的,沒有援軍,城中將士皆是豁出了性命去搏,傅明瀾親自披甲上陣,手握長劍,殺得劍刃都卷了,可還是有潮水般的敵軍不斷湧上,沒完沒了。

最後,城門被攻破,梁州淪陷。

霍顯點了數名親兵,要護送著傅明瀾逃出去,他想帶著霍顯一起走,霍顯卻道:“與其回去受君王猜忌,死的不明不白,不如埋骨疆場,留個好名聲。”原來他什麼都明白,傅明瀾聽到他的聲音低了下去,“殿下,臣將昭寧託付給您了,您以後會是個明君,只可惜臣看不到了。”

他順著霍顯的目光看去,目之極處是萬障青山,而他的親人,他心愛的姑娘就在這青山之後,如果可以,他願意化作比這更高大的屏障,為他們,為她,擋住一切危險。

傅明瀾堅持不走,直到後來,守城陳軍全軍覆沒,霍顯萬箭穿心而死,他力竭後被北契所俘。

他被敵軍關了整整五日,後來兩朝和議,他才被送回帝京。

直到他回了帝京,才知道,為什麼自己能回來了。因為陳帝為防太子被敵國所俘的消息傳出去,偷偷與北契立了合約,割地輸歲幣外,還遣公主前去和親。而被送去北契和親的那位公主,竟是昭寧。

前去和親的儀仗已經出發了,他趕馬去追,身上累累的傷難以支撐,他咬著牙,終於將她追上時,已是體力難支了。

隨行之人見了太子紛紛跪拜,他下馬,對著那輛華蓋馬車喚:“昭寧!”

她被侍女攙扶著下來,抬眼對上他的雙目,那目光裡滿是疏離與戒備,還有藏不住的恨意,眼中如凝了數尺的寒冰,冷冷地看著他。

“跟我回去。”他忍著身上的疼痛,伸手去拉她。

她卻避開了,只冷聲道:“謝殿下前來相送,昭寧不過一介女子,如今父母已亡,舅舅也故去了,如果您與陛下還不放心,可賜白綾三尺,也算給我一個痛快。”

“不是的……”他欲解釋。

她卻冷冷笑起來,諷刺地道:“我知道過去為何你那般厭惡我了,我的確是夠傻的,曾經那般拿真心去給你作踐,你厭煩時便不顧我死活,欲謀取舅舅的兵權時便假意娶我,如今更直接謀害了他…”

傅明瀾明白了她眼中灼灼恨意的由來,她以為霍顯的死,是他與陳帝一同密謀的,所以她當初不願嫁給他,因為她在防著他,以為他只不過把她當做工具來利用。

而她根本不知道他去了梁州,不知道他做過什麼,不知道他為了去救下她最後的一個親人連性命都可以不顧,他想告訴她,卻發現怎麼也開不了口了。

因為是他的父親殺死了她的父母,也害死了她的舅舅,他看著她的親人死去,看著她一步步到這樣的境地,卻沒能護住她。而父債子償,他們中間隔著的滔天仇怨,已經沒有辦法解開了。

“傅明瀾,”她輕聲開口,卻是無比的決絕,“你我今日一別,願永不再見,若上天讓我再見你,粉身碎骨,我也一定會將這舊仇新恨……還與你!”

12

上次傅明瀾入宮,陳帝舊病未愈就又被氣倒了。

如今的朝中分成兩黨,一党是支持太子,一党是支持六皇子傅明翊。這些年,傅明瀾心思都在北契,傅明翊卻一直在御前侍疾,極得陳帝的歡心。從前陳帝或還嫌棄他身殘,如今卻只是憐惜,更欣賞他的堅韌。

朝中更是在傳,說陳帝已決心廢太子了,一時間人心惶惶,許多大臣都開始暗中倒向傅明翊。

傅明瀾倒不是沒有準備,他知道,陳帝廢他是遲早的事,為今之計便是要趕在陳帝下旨廢太子之前,將陳帝控制住,逼其退位,及早登基。

這些年除了羽林衛,陳帝不讓他插手任何軍權,並將支持他的將領遣去西北,京畿的駐軍,皆歸附了傅明翊。

而此次,正逢西北諸將入京述職,正好趁此機會調西北軍入關,暗中駐於城外,等他控制住宮裡,正好裡應外合。否則,等到傅明翊先下手為強,他手無軍權,便是刀俎之肉。

13

陳帝的病越來越重,而無論是內宮還是朝中,皆是暗潮洶湧。

東宮的一干幕僚日夜商議,都懸著一顆心,眾人都知六殿下有著怎樣縝密的心思,此時出不得半分差錯,偏偏太子在這樣緊要的關頭,還分了心。

西北軍尚在途中,東宮就靠著羽林衛,他卻還要將其分散去瑤光寺,為守一個女子。

可就是在這樣的時局之下,瑤光寺那邊傳來了消息,禁衛軍拿著聖旨,將昭寧抓走了。

消息傳至東宮時,傅明瀾正召見著幕僚,傳信的人跪著說完後,等了許久也未聽見他的聲音。

他揮手讓那人退下,沉默不語,一幫幕僚候在身前,許久,他起身,掃了一眼眾人,沉聲開口:“計畫提前,集結羽林衛,今晚入宮。”

在眾人眼中,他幾乎是瘋了,西北軍尚未趕到,僅憑著羽林衛,與京畿駐軍相抗簡直是以卵擊石。

“殿下,待西北軍趕至方才萬無一失啊!”有幕僚出聲相勸。

“可我等不起了,”他低低出聲,搖了搖頭,“等父皇知道她孩子沒了,她活不過今晚。”

她是成王之女,是陳帝眼中之刺,便如她那日說的,霍顯一死,陳帝怎會留她,當初是為和親才將她送出去,此次她既已無利用價值,以陳帝對成王的恨,又豈會放過她。

什麼他都可以賭,這萬里山河,這富貴權勢,或是他這一生的榮辱,可唯獨她的性命,他押不起,也不敢賭。

14

一切進行得很順利,守衛皇宮的禁衛軍還來不及反應,就被攻入的羽林衛控制住了。

傅明瀾帶著將領直接趕往乾元殿,此時殿內剩的只是些御前的宮女太監,見到持劍而來的太子殿下及其身後身披甲胄的將士,紛紛軟了腿,跪了一地。

他走至陳帝的榻前,紗帳垂下,裡面一點聲息也無。

他心中有疑,挑開那帳子,陳帝正闔眼睡得正沉。就在他松了一口氣之時,卻發現了不對,陳帝的唇色與面色俱不對。

傅明瀾伸手去探他的鼻息,然後愣住。

陳帝死了。

而此時殿外已起了廝殺之聲,外面的將領匆匆來報:“殿下,是六殿下,帶著神武等營殺過來了。”

這一刻,傅明瀾明白了,這是一個局,傅明翊給他設下的,而自己已入甕中。

15

勝負已顯,傅明翊率著數萬士兵將整個乾元殿圍得如鐵桶一般,傅明瀾從裡面出來時,只見著月光下一片森然的刀光,而一排排勁弩已對準了自己。

傅明瀾只默然看著他,終於,從他的身後,走出一個人來。

那人身披斗篷,伸出一雙白皙纖長的手,掀了兜帽,正是他曾日夜思念的容顏。

他想再喚一聲她的名,卻已無力。他一生魂牽夢縈,輾轉難忘的這個人,其實早已和他劃開了天塹般的距離,他這樣為她步步掙扎,到頭來不過成全了她對他的一腔恨意,多麼無奈,又多麼悲涼。

很久之前她就說過了,若此生再相見,她會將所有的仇恨,一一還與他。

他將手中之劍扔在了地上,對著傅明翊道:“願賭服輸,老六,你贏了。”

“放心,”傅明翊輕笑起,“我不會殺你的,哪有那麼便宜,我只會把過去的屈辱,統統還給你!還有你心愛的昭寧……”他將她攬至身前,“她為我立了大功,我也自不會虧待於她。”

16

傅明翊在第二日登基稱帝,而廢太子傅明瀾因弑君而囚於天牢中,受盡極刑。

傅明翊沒有殺他,一是不想留下弑兄之名,二是因為他明白,對傅明瀾而言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而是尊嚴被踐踏。

最後,他將他貶為庶人關入宗人府,低賤得如同奴隸一般。

他親口將這消息告訴了昭寧,很是志得意滿地道:“若非你遞出消息,朕也不可能將你從那裡帶走,讓他入這個局。如今你我皆大仇得報,朕已經命他們準備封妃大典了,今後世上再無昭寧,有的,只是朕的寵妃。”

昭寧笑了笑,看著眼前這個意氣風發的男子,想起從前他是怎樣隱忍謙遜、溫柔深情的樣子,曾經她甚至對他心生憐憫,覺得與他同病相憐、惺惺相惜……想想真是天真。但她又只能依靠這個男人,哪怕明知他才是最可怕的,可至少她知道他要什麼,而他要的,她能給。

“我想去見見他。”她淡淡開口,看不清眼中的情緒。

傅明翊眯眼看她,突然冷笑了起來:“也是,去看看他如今那副模樣,也讓他知道他心愛的女人如今到了誰的懷裡!”

“謝陛下。”她福了福,欲轉身退下。

傅明翊卻突然叫住了她,他目光很冷,似能將人穿透一般:“昭寧,你記住當初咱們說的,你乖乖聽話,朕許你一生富貴平安。”

她緩緩點頭,踏著殿外的斜陽,走了出去。

17

她跟在宗人府的主事身後, 入到傅明瀾所居的院落,裡面雜草叢生,處處荒涼。那主事上前交待仔細了,侍衛才將門打開,讓她進去。

屋內光線低暗,黴味沖鼻,唯有一張木桌和木床,床邊那扇窗前,一個青衣男子背對她默然立著。

正是傅明瀾。

他聞聲轉過頭來,見到來人是誰卻並不驚訝,只是那麼淡然又安靜地看著她,許久才輕輕開口:“你來了。”

他向她走來,屋內立時響起了金屬相撞之聲。是他手腕與腳踝處,那三指粗的巨大鎖鏈被拖動時發出的聲音。

若非親眼所見,她絕不敢相信,有一日傅明瀾能在這樣破敗的地方承受這樣的屈辱。

或許是自幼養成的高貴風儀,所以此時仍顯從容。可她還是看到了他的一雙手,粗糙腫大,傷痕交錯。

她放下手中的食盒,取出裡面的一碗湯來,放在桌上。

“聽聞你夜夜不能入睡,這湯是我親手熬的,喝了便能安眠了。”

只一眼,他便已明白了,眼中似有驚訝,然後道了一聲,“謝謝”。

昭寧看著他坐下喝湯,很慢,像是在細細品味,突然他抬起了頭,看了一眼她,那目光深邃晦暗,已分不清是眷戀還是悲傷,似乎有話想告訴她,卻終究什麼也沒說,只轉身走到床上睡下了。

18

從院中出來,她沿著宮牆一路往回走,走著走著,卻扶著牆滑到在地了,宮人上前來扶,她卻搖了搖頭,顫著聲說了句,“讓我一個人待會兒。”

她想起最後的時刻,她看著他,不想錯過他最後每個細微表情,可他只是淡然轉身,以此作別,不想任何脆弱的神情落入她眼中。這無關他堅守的最後一點驕傲,只是不願她再多一分愧疚難過,哪怕已是生命的最後,他還是想讓她少一些傷悲。

到了最後,她覺得,其實她已不恨他了。這世上再深再痛的執著,在時光的面前都會潰敗,過去終究太過遙遠,她早已不再愛他,便也再無力繼續恨他了。

他們的過去,那麼痛苦無奈交纏的命運裡,其實,並不是沒有過一刻快樂歡愉的。哪怕經歷了那麼多仇恨掙扎,她卻還是記得,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春日裡,他帶她去園子裡摘花。

那時,她踩在他的肩上,折了滿手的花枝回身去看他,他也正抬眼看著她,雖然平時他總是厭煩她至極的樣子,可那一刻,她在他眼裡看到了那或許他自己都不曾發覺的情緒,是寵溺和疼愛。

這一生,到底誰欠了誰,誰又說得清楚呢。而她終是懂他的,知道他受如此屈辱生不如死,便做了一碗羹湯讓他能解脫,從此世上再無傅明瀾,亦再無昭寧。

她抬頭茫然遠望,眼中光芒盡黯。

斜陽草樹,浩蕩長空,從此人生迢迢,與君不晤,那些來不及言說的心事都將永埋心底,世上還有什麼能天長地久,唯有這場再不回首的離別……

摘自阿星真身

原是想與他道別。他去到她的榻邊,握住她的小手,一聲聲地喚她,心裡想著,若她能醒來,他便再也不躲著她了,他一定將她保護好,如珠如寶。

許是聽到了他的聲音,她第二日終於醒了過來,只是,等身子養得差不多了,便也跟著成王去往封地了。曾經她在身邊時,總想著怎樣躲得遠些,可等她走了,到哪兒似乎都有過去的回憶,總能想起她曾經在這裡,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他恍惚覺得,竟像是心裡空了一塊,覺得空落落的。

終於等她再回到宮中,卻似物是人非了。

4

昭寧回來後所居的垂雲殿離他的東宮不遠,只是,如今的她,再不會每日來煩他了。

他每次經過,總不經意放慢了腳步,餘光往裡面掃一掃,可她仿佛永遠躲在屋子裡,沒有一次碰上。

相見,便只有在鳳儀宮請安時,卻也隔了滿滿一殿的皇子公主,只有回去時,因就住在東宮不遠處,皇后對她道:“跟著你太子哥哥走,你隔他近。”又對他說,“瀾兒,你可要多照料著妹妹。”

他點頭告退,她一聲不吭地跟在身後,他腳步便慢了些。

未到垂雲殿,便見著一隻雪白的大貓迎面跑來,他一拉她的手臂,擋在她身前。等近了才發覺,那並不是一貓,而是一隻小白貂,腳上套著小銅鈴,一路的清響。

她從他身後繞出來,對著那白貂一伸手,它就歡實地躍進了她懷裡。

“它叫阿囡。”她終於肯開口同他說話,眼裡也終於有了些笑意。

那貂通體雪白,憨態可掬,她仿佛因為這個小傢伙活過來一樣,一雙眸子水盈盈的,看得人心中一片柔軟。

“你平日可要看好它,”他低聲開口,“小心跑到哪個宮妃那裡去。”

他是擔心她因此招惹麻煩,她卻以為他是厭煩她和她的貂,眼中黯淡下去,看了他一眼,便點了頭告辭。

5

不久,白貂果然不見了。

他是從宮人那裡知道的,說是六殿下往垂雲殿那邊去了。他命人去探,原來是她的阿囡丟了,六弟明翊拾了來,親自給她送去。

平日裡,一眾皇子公主都不與她來往,也唯有傅明翊對她噓寒問暖。

很久,傅明翊才從垂雲殿中出來,回的時候,順便來向他問安。

宮中暗中分作兩派,一派是皇后,膝下有太子,另一派是徐貴妃,背後是徐太尉。

傅明翊的母妃正是徐貴妃一党,他對其便也沒什麼好臉色,只道:“六弟腿腳不便,還要巴巴兒地趕來,真好心。”

傅明翊腿有些瘸,是幼時墜馬摔的。宮中向來沒什麼是毫無緣由的,他的腿為何瘸大家暗自明白,也不必演什麼兄弟情深。

傅明翊只笑笑,轉身告辭。這人向來如此,心裡明鏡一般,面上滴水不漏。

再去皇后那裡請安,傅明瀾便發覺出她的異樣來,從前總低著頭,如今卻抬眼在人群裡掃一掃,掃到傅明翊時,雖難察覺,但他發覺她唇邊有笑意。

6

回去時,皇后將他留下了,然後向他道,她與皇帝已物色好太子妃人選。他立在那裡,一手心的汗。

“是昭寧。”皇后道,“你也知道外面那些流言,朝中又留了不少成王舊屬,更重要的是她的舅舅手握兵權。這事已定下了,等她及笄,你們便大婚。”

民間有傳言,或許也不只是傳言,當初先帝的詔書上寫的是成王即位,後來是被今上改成自己的名字,皇位名不正言不順,這也是成王被誅最深的原因。若昭甯日後成為皇后,所出的太子也有成王血脈,便是名正言順了。

而昭甯的舅舅霍顯手握重兵,徐太尉在朝中勢力龐大,不拉攏霍顯,他的太子之位只怕都不穩,這也是傅明翊對昭寧示好的原因。

他從未奢望以後能與真心喜歡的人執手一生,從未奢求有如此幸運……而他因這想法豁然開朗,原來,他喜歡她。

明明小時候無比厭煩的人,如今卻總想著能出現在眼前,尤其她一笑,仿佛是一春的花都開了。

是什麼時候變了的,是那時她病榻前的呼喚,或是那次她離去時的回眸,或是重逢後心中隱隱牽扯的疼……他不清楚,卻又覺得一切剛好,剛好她就是那個要和他執手一生的人。

7

霍顯自然知曉帝后的決定,朝上朝下與他交集也多了些,退朝時,霍顯會刻意等他同行,問幾句昭寧的近況,他這個舅舅是昭甯唯一的倚仗了,傅明瀾看出霍顯是真心疼她的。

這一年上元,霍顯向皇帝求了恩典,接昭甯到霍府小住幾日。霍家的馬車在宮外候著,他在垂雲殿外等著她。

見她出來,他上前道:“我送你去。”

她見到他有些驚訝,小心翼翼與他一起走了,只覺他的話格外多,囑咐她記得添衣,不要著涼,不要貪吃……一路都沒停。

她回來也是他親自去接的,這次她並未驚訝,卻憂心忡忡。

幾日後,她找上他,有要事的樣子,卻猶猶豫豫許久不開口。

“到底什麼事?”他有些擔心,怕是她受委屈了。

“殿下,求你勸勸陛下……”她咬牙道,“昭甯難當太子妃大任。”

必是霍顯把消息告訴了她,他氣得臉都白了,譏諷道:“你是覺得我不配吧?你以為不嫁給我就能嫁給傅明翊了?你以為他就是真心喜歡你?你做夢吧你。”

她聽著就愣住了,只道:“不勞殿下操心,只是殿下也非真心喜歡我,何必委曲自己。”

8

很多時候,傅明瀾在想,在那時他若不是用強硬來掩蓋心裡的柔軟,用冷漠來掩蓋對她的疼惜,而是像傅明翊那樣,溫柔體貼,或許,一切便不一樣了。

宮人打斷他的深思,說是宮裡來人傳陛下口諭,宣太子入宮覲見。

這些年,陳帝纏綿病榻,父子之間有心結,除卻朝會大典,私下裡等閒是不會宣他的,仿佛這個兒子他看都不願看到。今日倒難得在乾元殿一直等著,直到太監將傅明瀾領進來。

傅明瀾行禮問安,抬頭已瞧見陳帝面色沉沉,是山雨欲來的架勢。

“你把昭寧弄回來了?”雖是問句,卻是肯定的語氣,“聽說她已經有孕了?”

他沒有回答,就那麼靜靜站著。突然,陳帝起身,抓了案上的玉石鎮紙就往他身上扔了去。

傅明瀾沒有躲,在被擊中時連眉都未皺一下,這幾年,他對陳帝有恨,陳帝也對他存疑,父子不睦,就算他的太子之位一朝被廢都不奇怪,更別說這一場打罵。

“你可是出息了,”陳帝氣得咬牙,“千里迢迢也能把人弄回來……朕不管你安了什麼心,人得給朕送回去,那是北契的王后和皇子。”

北契的老皇帝剛死,侄子耶律朔便奪了皇位,按北地的舊俗,繼位皇帝要娶先帝王後為妻,也就是當初前去和親,後成為北契王后的昭甯。

而若昭寧有孕,情況便複雜了。耶律朔向來極富野心,之前就主張出兵伐陳,如果昭寧能誕下男嬰,那便是北契正統皇子,若扶植其登基,則北契皇帝便有一半的漢人血脈,自不會再與大陳言戰。

所以陳帝要將她送回去,更要讓她的孩子平安產下,然後把北契皇位從耶律朔手中奪來。

“陛下,當初霍顯為什麼會死?您怕武將謀反,就養著一群廢物,靠著送女人給外邦,以求苟安,讓大陳那麼多男兒如何自處?”

“放肆!”陳帝大怒,“朕已經命人去東宮拿人了,你敢阻攔,朕廢了你。”

“遲了,父皇。”他的聲音依舊淡漠,“她已不在兒臣那兒了。”

9

傅明瀾到達瑤光寺時,天已黑了,寺院後那座小院落裡,身著甲胄的羽林軍守衛正嚴。

這是整個大陳最精銳的軍隊,雖只有一萬,但人人都是萬里挑一,一直是由傅明瀾親自操練,也只聽令於他。

有僕從上來,向他稟報:“姑娘醒了,可是不吃不喝。”

他點了點頭,明白她是猜到他想除去她肚子裡的孩子,怕食物和水裡摻了藥。

他進去時,燭光微搖,她就坐在一旁的小杌子上,愣愣的,雙目無神。

五年了,兩人再次重逢。

她聽見動靜,抬眼來看他,此時,傅明瀾才清晰地看到這五年時光奪去了什麼,哪怕她樣貌如舊,可如今這一雙眸子,早不是當初的清靈澄澈,只是秋樹般生氣全無,平靜得近乎死沉了。

“你是想留著這個孩子再回北契?耶律朔是怎樣的人你難道不知,他若知道你有了孩子,還會放過你?”

“難道留在這裡就不危險了麼?從舅舅死後,陛下就不打算留著我了,回北契不過是活得艱難些,卻至少有活路。”

他走近,伸手撫上她的發,聲音輕得像是怕驚著她一樣:“不會的,那一次我沒有護住你,這一次,不會了。”

只在瞬間,她尚未回過神,他手一翻,往後反剪了她雙手扣住,另一手捏住她下顎,輕輕用力,她便張著嘴口不能言了。

外間的僕從適時端著藥碗進來,昭寧明白那是什麼,奮力掙扎卻只是徒勞,喉中發出絕望的嗚咽,如一只受傷的小獸一般。

可僕從已將碗湊到了她嘴邊,她終於絕望,也不掙扎了,只是眼角凝了大滴大滴的淚簌簌往下落,說不出的哀弱可憐。

傅明瀾轉了頭去,他見不得她哭,心裡被誰一把攥住似的,喘不過氣來。

藥灌得盡了,他一鬆手她便無力地落入他懷中,連嗚咽都沒有了,渾身發著顫,不待他提防,她伸手就抽了發間的簪子刺進他肩上的骨肉裡。

很疼,可他想,也好,他陪著她疼。

10

藥效是從後半夜開始發作的,她死咬著唇,面上已是慘白一片,一頭烏黑的發披散在身後,如墨侵染了半身。

傅明瀾抱著她,一動也不敢動。他花了整整五年,在這五年裡,全副心思都放到了北契,才趁著北契老皇帝一死,將她偷偷弄回來,決不能再眼見著她被送回去,所以這個孩子留不得。

他緊緊攥住她的手,心中是從未有過的恐懼,怕他這一鬆手,她又不在了。

她及笄的那年,按陳帝與皇后之前的打算是準備為二人成婚的,只不巧,北契犯境,兩國開戰,婚期便推延了。

仗打了半年,北契已攻到梁州。梁州是軍事重鎮,守著天塹以拱衛京師,由霍顯親自鎮守。

京中是一片混亂,徐太尉卻趁機向陳帝進讒,說霍顯為了保住自身實力,明明可以克敵,卻讓敵軍深入好以此威脅朝廷。等梁州一破,威脅京師,霍顯便會鼓動群臣請求皇帝傳位於太子,冊昭甯公主為皇后,那時方肯全力驅敵。

陳帝便令增援梁州的各路援軍按兵不動,等梁州城破後,再出兵。

傅明瀾得知這消息時正在較場練兵,幾乎立時就猜到了陳帝與太尉的打算,他們是想先拖垮霍顯,借北契之手除了霍顯再謀禦敵。

真是愚蠢昏庸至極,梁州一破,帝京必不能保,可這對君臣在國家生死攸關之際,想的還是排除異己,置天下存亡於不顧。

傅明瀾已顧不上其他,點了一萬羽林軍直接趕往梁州,霍顯不能死,他是大陳的依靠,也是昭寧的依靠。

他走的時候,命令留下的侍衛暗中保護好皇后與昭甯,最後一刻,他握著馬韁回頭,朝著那侍衛統領道:“不要讓昭甯公主知道我去救霍將軍了。”

他不想讓她知道她舅舅處境危險,他一定會救下霍顯,保住大陳,保住他們的家國。

傅明瀾揚起馬鞭,踏著最後一縷夕陽,奔赴梁州。

11

傅明瀾去到梁州的時候兩軍已對峙多時了,北契二十萬大軍列陣城外,而守城的將士不過才四萬。

霍顯見到他前來十分震驚,也猜到了七八分京裡的情況,援軍恐怕是不會來了,卻又憂心他的安危於是勸他回去,傅明瀾笑了笑道:“您是昭甯的舅舅,便也是孤的舅舅,孤既在儲君之位,便有守護臣民之責。”

北契軍是從第二日開始攻城的,沒有援軍,城中將士皆是豁出了性命去搏,傅明瀾親自披甲上陣,手握長劍,殺得劍刃都卷了,可還是有潮水般的敵軍不斷湧上,沒完沒了。

最後,城門被攻破,梁州淪陷。

霍顯點了數名親兵,要護送著傅明瀾逃出去,他想帶著霍顯一起走,霍顯卻道:“與其回去受君王猜忌,死的不明不白,不如埋骨疆場,留個好名聲。”原來他什麼都明白,傅明瀾聽到他的聲音低了下去,“殿下,臣將昭寧託付給您了,您以後會是個明君,只可惜臣看不到了。”

他順著霍顯的目光看去,目之極處是萬障青山,而他的親人,他心愛的姑娘就在這青山之後,如果可以,他願意化作比這更高大的屏障,為他們,為她,擋住一切危險。

傅明瀾堅持不走,直到後來,守城陳軍全軍覆沒,霍顯萬箭穿心而死,他力竭後被北契所俘。

他被敵軍關了整整五日,後來兩朝和議,他才被送回帝京。

直到他回了帝京,才知道,為什麼自己能回來了。因為陳帝為防太子被敵國所俘的消息傳出去,偷偷與北契立了合約,割地輸歲幣外,還遣公主前去和親。而被送去北契和親的那位公主,竟是昭寧。

前去和親的儀仗已經出發了,他趕馬去追,身上累累的傷難以支撐,他咬著牙,終於將她追上時,已是體力難支了。

隨行之人見了太子紛紛跪拜,他下馬,對著那輛華蓋馬車喚:“昭寧!”

她被侍女攙扶著下來,抬眼對上他的雙目,那目光裡滿是疏離與戒備,還有藏不住的恨意,眼中如凝了數尺的寒冰,冷冷地看著他。

“跟我回去。”他忍著身上的疼痛,伸手去拉她。

她卻避開了,只冷聲道:“謝殿下前來相送,昭寧不過一介女子,如今父母已亡,舅舅也故去了,如果您與陛下還不放心,可賜白綾三尺,也算給我一個痛快。”

“不是的……”他欲解釋。

她卻冷冷笑起來,諷刺地道:“我知道過去為何你那般厭惡我了,我的確是夠傻的,曾經那般拿真心去給你作踐,你厭煩時便不顧我死活,欲謀取舅舅的兵權時便假意娶我,如今更直接謀害了他…”

傅明瀾明白了她眼中灼灼恨意的由來,她以為霍顯的死,是他與陳帝一同密謀的,所以她當初不願嫁給他,因為她在防著他,以為他只不過把她當做工具來利用。

而她根本不知道他去了梁州,不知道他做過什麼,不知道他為了去救下她最後的一個親人連性命都可以不顧,他想告訴她,卻發現怎麼也開不了口了。

因為是他的父親殺死了她的父母,也害死了她的舅舅,他看著她的親人死去,看著她一步步到這樣的境地,卻沒能護住她。而父債子償,他們中間隔著的滔天仇怨,已經沒有辦法解開了。

“傅明瀾,”她輕聲開口,卻是無比的決絕,“你我今日一別,願永不再見,若上天讓我再見你,粉身碎骨,我也一定會將這舊仇新恨……還與你!”

12

上次傅明瀾入宮,陳帝舊病未愈就又被氣倒了。

如今的朝中分成兩黨,一党是支持太子,一党是支持六皇子傅明翊。這些年,傅明瀾心思都在北契,傅明翊卻一直在御前侍疾,極得陳帝的歡心。從前陳帝或還嫌棄他身殘,如今卻只是憐惜,更欣賞他的堅韌。

朝中更是在傳,說陳帝已決心廢太子了,一時間人心惶惶,許多大臣都開始暗中倒向傅明翊。

傅明瀾倒不是沒有準備,他知道,陳帝廢他是遲早的事,為今之計便是要趕在陳帝下旨廢太子之前,將陳帝控制住,逼其退位,及早登基。

這些年除了羽林衛,陳帝不讓他插手任何軍權,並將支持他的將領遣去西北,京畿的駐軍,皆歸附了傅明翊。

而此次,正逢西北諸將入京述職,正好趁此機會調西北軍入關,暗中駐於城外,等他控制住宮裡,正好裡應外合。否則,等到傅明翊先下手為強,他手無軍權,便是刀俎之肉。

13

陳帝的病越來越重,而無論是內宮還是朝中,皆是暗潮洶湧。

東宮的一干幕僚日夜商議,都懸著一顆心,眾人都知六殿下有著怎樣縝密的心思,此時出不得半分差錯,偏偏太子在這樣緊要的關頭,還分了心。

西北軍尚在途中,東宮就靠著羽林衛,他卻還要將其分散去瑤光寺,為守一個女子。

可就是在這樣的時局之下,瑤光寺那邊傳來了消息,禁衛軍拿著聖旨,將昭寧抓走了。

消息傳至東宮時,傅明瀾正召見著幕僚,傳信的人跪著說完後,等了許久也未聽見他的聲音。

他揮手讓那人退下,沉默不語,一幫幕僚候在身前,許久,他起身,掃了一眼眾人,沉聲開口:“計畫提前,集結羽林衛,今晚入宮。”

在眾人眼中,他幾乎是瘋了,西北軍尚未趕到,僅憑著羽林衛,與京畿駐軍相抗簡直是以卵擊石。

“殿下,待西北軍趕至方才萬無一失啊!”有幕僚出聲相勸。

“可我等不起了,”他低低出聲,搖了搖頭,“等父皇知道她孩子沒了,她活不過今晚。”

她是成王之女,是陳帝眼中之刺,便如她那日說的,霍顯一死,陳帝怎會留她,當初是為和親才將她送出去,此次她既已無利用價值,以陳帝對成王的恨,又豈會放過她。

什麼他都可以賭,這萬里山河,這富貴權勢,或是他這一生的榮辱,可唯獨她的性命,他押不起,也不敢賭。

14

一切進行得很順利,守衛皇宮的禁衛軍還來不及反應,就被攻入的羽林衛控制住了。

傅明瀾帶著將領直接趕往乾元殿,此時殿內剩的只是些御前的宮女太監,見到持劍而來的太子殿下及其身後身披甲胄的將士,紛紛軟了腿,跪了一地。

他走至陳帝的榻前,紗帳垂下,裡面一點聲息也無。

他心中有疑,挑開那帳子,陳帝正闔眼睡得正沉。就在他松了一口氣之時,卻發現了不對,陳帝的唇色與面色俱不對。

傅明瀾伸手去探他的鼻息,然後愣住。

陳帝死了。

而此時殿外已起了廝殺之聲,外面的將領匆匆來報:“殿下,是六殿下,帶著神武等營殺過來了。”

這一刻,傅明瀾明白了,這是一個局,傅明翊給他設下的,而自己已入甕中。

15

勝負已顯,傅明翊率著數萬士兵將整個乾元殿圍得如鐵桶一般,傅明瀾從裡面出來時,只見著月光下一片森然的刀光,而一排排勁弩已對準了自己。

傅明瀾只默然看著他,終於,從他的身後,走出一個人來。

那人身披斗篷,伸出一雙白皙纖長的手,掀了兜帽,正是他曾日夜思念的容顏。

他想再喚一聲她的名,卻已無力。他一生魂牽夢縈,輾轉難忘的這個人,其實早已和他劃開了天塹般的距離,他這樣為她步步掙扎,到頭來不過成全了她對他的一腔恨意,多麼無奈,又多麼悲涼。

很久之前她就說過了,若此生再相見,她會將所有的仇恨,一一還與他。

他將手中之劍扔在了地上,對著傅明翊道:“願賭服輸,老六,你贏了。”

“放心,”傅明翊輕笑起,“我不會殺你的,哪有那麼便宜,我只會把過去的屈辱,統統還給你!還有你心愛的昭寧……”他將她攬至身前,“她為我立了大功,我也自不會虧待於她。”

16

傅明翊在第二日登基稱帝,而廢太子傅明瀾因弑君而囚於天牢中,受盡極刑。

傅明翊沒有殺他,一是不想留下弑兄之名,二是因為他明白,對傅明瀾而言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而是尊嚴被踐踏。

最後,他將他貶為庶人關入宗人府,低賤得如同奴隸一般。

他親口將這消息告訴了昭寧,很是志得意滿地道:“若非你遞出消息,朕也不可能將你從那裡帶走,讓他入這個局。如今你我皆大仇得報,朕已經命他們準備封妃大典了,今後世上再無昭寧,有的,只是朕的寵妃。”

昭寧笑了笑,看著眼前這個意氣風發的男子,想起從前他是怎樣隱忍謙遜、溫柔深情的樣子,曾經她甚至對他心生憐憫,覺得與他同病相憐、惺惺相惜……想想真是天真。但她又只能依靠這個男人,哪怕明知他才是最可怕的,可至少她知道他要什麼,而他要的,她能給。

“我想去見見他。”她淡淡開口,看不清眼中的情緒。

傅明翊眯眼看她,突然冷笑了起來:“也是,去看看他如今那副模樣,也讓他知道他心愛的女人如今到了誰的懷裡!”

“謝陛下。”她福了福,欲轉身退下。

傅明翊卻突然叫住了她,他目光很冷,似能將人穿透一般:“昭寧,你記住當初咱們說的,你乖乖聽話,朕許你一生富貴平安。”

她緩緩點頭,踏著殿外的斜陽,走了出去。

17

她跟在宗人府的主事身後, 入到傅明瀾所居的院落,裡面雜草叢生,處處荒涼。那主事上前交待仔細了,侍衛才將門打開,讓她進去。

屋內光線低暗,黴味沖鼻,唯有一張木桌和木床,床邊那扇窗前,一個青衣男子背對她默然立著。

正是傅明瀾。

他聞聲轉過頭來,見到來人是誰卻並不驚訝,只是那麼淡然又安靜地看著她,許久才輕輕開口:“你來了。”

他向她走來,屋內立時響起了金屬相撞之聲。是他手腕與腳踝處,那三指粗的巨大鎖鏈被拖動時發出的聲音。

若非親眼所見,她絕不敢相信,有一日傅明瀾能在這樣破敗的地方承受這樣的屈辱。

或許是自幼養成的高貴風儀,所以此時仍顯從容。可她還是看到了他的一雙手,粗糙腫大,傷痕交錯。

她放下手中的食盒,取出裡面的一碗湯來,放在桌上。

“聽聞你夜夜不能入睡,這湯是我親手熬的,喝了便能安眠了。”

只一眼,他便已明白了,眼中似有驚訝,然後道了一聲,“謝謝”。

昭寧看著他坐下喝湯,很慢,像是在細細品味,突然他抬起了頭,看了一眼她,那目光深邃晦暗,已分不清是眷戀還是悲傷,似乎有話想告訴她,卻終究什麼也沒說,只轉身走到床上睡下了。

18

從院中出來,她沿著宮牆一路往回走,走著走著,卻扶著牆滑到在地了,宮人上前來扶,她卻搖了搖頭,顫著聲說了句,“讓我一個人待會兒。”

她想起最後的時刻,她看著他,不想錯過他最後每個細微表情,可他只是淡然轉身,以此作別,不想任何脆弱的神情落入她眼中。這無關他堅守的最後一點驕傲,只是不願她再多一分愧疚難過,哪怕已是生命的最後,他還是想讓她少一些傷悲。

到了最後,她覺得,其實她已不恨他了。這世上再深再痛的執著,在時光的面前都會潰敗,過去終究太過遙遠,她早已不再愛他,便也再無力繼續恨他了。

他們的過去,那麼痛苦無奈交纏的命運裡,其實,並不是沒有過一刻快樂歡愉的。哪怕經歷了那麼多仇恨掙扎,她卻還是記得,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春日裡,他帶她去園子裡摘花。

那時,她踩在他的肩上,折了滿手的花枝回身去看他,他也正抬眼看著她,雖然平時他總是厭煩她至極的樣子,可那一刻,她在他眼裡看到了那或許他自己都不曾發覺的情緒,是寵溺和疼愛。

這一生,到底誰欠了誰,誰又說得清楚呢。而她終是懂他的,知道他受如此屈辱生不如死,便做了一碗羹湯讓他能解脫,從此世上再無傅明瀾,亦再無昭寧。

她抬頭茫然遠望,眼中光芒盡黯。

斜陽草樹,浩蕩長空,從此人生迢迢,與君不晤,那些來不及言說的心事都將永埋心底,世上還有什麼能天長地久,唯有這場再不回首的離別……

摘自阿星真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