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悅食小集丨如果可以,請把我留在最美的食光裡

如果說, 吃僅僅是吃, 而不去鑽研背後的故事, 那估計只對了一半。 對於中國人來說, 吃已經遠遠不止填飽肚子那麼簡單, 而上升到了一項儀式和一種意義。

我們所吃的菜肴, 有些是與記憶有關的, 不可複製, 並歷久彌旨;有些則與生活感悟有關, 柴米油鹽亦是苦辣酸甜。

今天蜜蜜要跟大家推薦的就是一本充滿了生活氣息的書——《半間灶披間》, 這本書不僅僅是對食物的描寫, 更重要的是能讀到一種情懷, 它既是有誠意的食譜, 照著它, 你或許多少能尋覓到過去的好味道, 又能在裡面看到老派上海人精打細算的踏實, 和把每一天過好的暖意。

灶披間, 即上海人所謂的廚房, 而且以前的上海, 灶披間多是公用的, 一家一半。 半間灶披間, 也就是製作美食的地方。 這本書包含了70篇關於美食的美文, 涉及江南的時令小菜、節令點心, 亦有中西合璧的改良西餐、海納百川的各地菜式。

該書的作家食家飯被稱作“廚房裡的張愛玲”, 雖是寫美食, 她的文字裡有張氏的婉約精緻, 也有張氏的惆悵。 在食家飯的文字裡, 你可以看到對過去時光的懷念。 《半間灶披間》就是代表之一。

《半間灶披間》裡很多都是在漫長時間裡陪伴著我們的家常菜, 除了蔥油拌面, 還有馬蘭頭拌香乾、香椿芽拌豆腐、二刀草頭、清炒豆苗、八寶辣醬、泡飯、冬瓜湯……無一不家常, 也無一不精緻, 是在家常的食材上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做出來的精緻美食。 食家飯無疑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 即使做菜也秉持著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

食膾要精細沒錯, 但這個精細要追求的是基於對每一種食材特性的瞭解, 尋求最恰當的烹飪方式, 最匹配的調味, 以臻物盡其用, 食盡其美。 不草率, 亦不靡費, 才是對食物最大的尊重和愛惜。 精緻太過, 以本傷人, 便覺心術不正, 縱然美, 終究風塵味。

《半間灶披間》裡的菜肴都是可以照本宣科做來吃的, 但這並不是一本菜譜, 沒有“鹽3克、糖2克”這樣的無味陳述, 只說“鹽適量、糖少許”, 飲食之道, 存乎一心, 善操刀俎之人自然是心領神會。

書中每隔幾頁就會出現“半間灶披間功能表”, 光是為著這功能表, 都可以讓一家子幾星期的飯桌不重樣。

雖然這本書裡既有食譜又有菜單, 但並無一張照片, 可每一篇都叫離鄉遊子看出饞意。 石庫門中透露的濃濃煙火氣;即使在巴黎三區也要吃馬蘭頭拌香乾的嚮往;胖胖肚子朝上新鮮出爐的街頭生煎……這些帶著歷史氣息的食物描寫, 樸實到骨子的文字才最是打動人。

除此之外,你還能在《半間灶披間》裡學一些做菜的小竅門,例如:

蒸雞蛋羹前先用素油在碗底抹一下,不粘碗;

紅燒肉,一定要用五花肉,最好連皮在內肥瘦夾花七層,最少也要五層,再次就不值得拿來燒紅燒肉;

豌豆用白水煮熟,沖涼水冷卻,放入冰箱急凍,解凍後做菜,顏色還是可以保持鮮綠。

這本書並沒有太多的華麗語言,也沒有精緻的食物配圖,有的只是對質樸食物的親身瞭解和曾經留下過美好的記憶。對於多數人,大多記憶的是鍋碗瓢盆交響樂曲,體味的是油鹽醬醋茶五味雜陳,感受的是鄰里交往人情交流,如此而已。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除此之外,你還能在《半間灶披間》裡學一些做菜的小竅門,例如:

蒸雞蛋羹前先用素油在碗底抹一下,不粘碗;

紅燒肉,一定要用五花肉,最好連皮在內肥瘦夾花七層,最少也要五層,再次就不值得拿來燒紅燒肉;

豌豆用白水煮熟,沖涼水冷卻,放入冰箱急凍,解凍後做菜,顏色還是可以保持鮮綠。

這本書並沒有太多的華麗語言,也沒有精緻的食物配圖,有的只是對質樸食物的親身瞭解和曾經留下過美好的記憶。對於多數人,大多記憶的是鍋碗瓢盆交響樂曲,體味的是油鹽醬醋茶五味雜陳,感受的是鄰里交往人情交流,如此而已。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