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根廷小麥遭受1930年以來最嚴重的黃銹病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作物病害專家Marcelo Carmona表示, 今年阿根廷小麥遭遇1930年以來最嚴重的黃銹病爆發。 據小麥和麵粉諮詢公司透露, 疫病最初是布宜諾賽勒斯穀物交易所於9月報導的。

9月中旬, 科爾多瓦市穀物交易所的報導稱, 大部分省份存在黃銹病疫情, 恩特里里烏斯省甚至發佈了該病紅色預警。 國家農業技術研究所的報告顯示, 在使用殺菌劑後仍發現黃銹病死灰復燃的情況。

Carmona強調, 引起黃銹病的真菌擴散力、變異性和對高溫適應性都很強。 該銹病的一個獨有特點是它比其它銹病發病的時間早,

也是對小麥威脅最嚴重的疾病, 因為一旦發病, 小麥會乾枯, 而其它銹病不會造成這種現象。

小麥和麵粉諮詢公司提到:“即使在植株未出現感染現象時, 也應該採取病害管理手段。 一個發病處每天可產生近3000個孢子, 下部感染的葉片會大量傳染給上部的葉片。 ”

農藝師Carlos Hugo Godinho表示黃銹病不常出現在巴西, 且該病影響產量, 而非品質。 應該認真對待這些資訊, 因為根據疫病程度和依靠治理方式, 疫病的影響不會擴大。 但是Godinho 總結道:“大豆生產商的成本一定會增加。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