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硯的養護,揭密造假與市場行情

古硯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藝術欣賞價值, 而且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資價值, 真可謂“價勝金玉”。 因此, 硯的養護顯得十分重要, 根據硯的特點, 養護應從四個方面進行:

配匣。 古人雲:“硯無床, 不稱王。 ”其意是說一方佳硯必須配製好匣, 硯放于文房書齋, 久遠流傳, 硯匣具有美的觀賞價值和堅固的實用性, 起到硯的保護映襯作用, 使匣“與硯同壽”。 與硯的造型和諧統一, 硯匣的材質以紫檀、紅木、花梨、雞絲、金絲楠木為上, 依硯的外形相應製成硯匣, 硯匣的雕刻不可繁雜, 雜則喧賓奪主, 硯匣的子口要吻合嚴密, 啟蓋靈活, 使用方便。

用硯。 硯的使用, 主要是磨墨。 明代楊升庵說:“新墨初用, 有膠性並棱角, 不可重磨, 恐傷硯面。 ”使用新墨時, 應在硯堂施水, 輕輕地旋轉墨錠, 待墨經浸泡稍軟後再逐漸地加力磨墨。 佳硯不可用劣質墨, 應用質地優良的油煙墨, 以免損傷硯面。

洗硯。

硯使用後, 應及時洗滌, 不能留存蓄墨, 以免因墨乾燥龜裂而燥損硯面。 古人雲:“寧可三日不洗面, 不可三日不洗硯。 ”用硯磨墨後必須用清水洗去硯上的積墨, 將硯置於木盆內(不能用水泥盆、瓷盆洗滌, 以免碰傷硯), 用絲瓜瓤慢慢洗滌, 滌去墨垢, 又不傷硯, 以皂角清水洗硯最佳。 然後將洗滌乾淨的硯取出風乾, 放於硯匣內。 在硯池中注入清水, 每日一換, 以滋養硯石, 保持硯之瑩潤, 硯堂不能有水, 以防久浸不發墨。

藏硯。 將硯置於窗前、案頭, 應避免陽光直射, 否則硯質易乾燥, 日曬也易使硯匣乾裂。 在玩賞時, 桌上宜鋪毛氈, 不可使硯接觸金屬或玻璃器物, 更不可將硯重疊放置, 以防碰傷。

端硯收藏有幾大特點:

首先, 從年代上, 明清端硯最受推崇, 明清兩代的雕工精細, 紋樣繁多, 文化氣息濃厚, 是端硯製作史上的高峰。 當然, 民國端硯如果是名人所藏, 也有一定收藏價值。

其二, 老坑最難得, 端硯名為四大名硯之首, 據考證, 端硯的歷史可推至唐武德年間, 距今已1600多年。 端硯坑口繁多,

但硯界最為推崇的則為老坑、麻子、坑仔三大名坑, 在清代晚期老坑已被挖空。

其三, 端硯講究石品, 著名的有天青、魚腦凍、青花、蕉葉白、石眼、火捺, 不僅細潤, 且特別發墨。 其四, 硯貴有銘, 身價倍增。 清代文人參與制硯、刻銘成為一種風尚, 題詩、書法、畫像都使端硯成為文人的雅玩。

目前國內市場上端硯造假主要有幾種方式:

第一, 以次充好, 冒充老坑。 一些晚期的不知名的雜坑說是老坑, 以賣得高價。

第二, 舊硯新銘, 冒充名硯。 市場上經常有什麼帶宋東坡、董其昌、紀曉嵐銘文的“名硯”出世, 但一看書法銘文, 書法拙劣, 刻工更是慘不忍睹, 明顯是“舊瓶裝新酒”的假貨。

第三, 以墨染色, 冒充端硯。 有些本來就是普通的其他雜石, 造假者用墨和膠染色, 回家一洗馬上就會掉色, 原形畢露。

第四, 克隆硯譜, 冒充“譜硯”。 按照各種硯譜仿造的假硯, 如依照《西清硯譜》仿造的所謂乾隆禦硯, 目前在市場上都有出現。

目前市場上端硯造假花樣繁多, 收藏愛好者應謹防上當受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