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遺產裡有一種日漸稀缺的美味,說不定哪一天就消失了!

2013年6月22日, 雲南紅河哈尼梯田順利通過了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 正式成為中國第45處世界遺產。

這一世界遺產風景旖旎, 美麗到令人窒息, 驚豔地讓人歎為觀止。

這裡是美的讓人歎為觀止的世界遺產

這裡是一處稻熟黍香的“世外桃源”

其實, 早在這片梯田被世人關注之前, 哈尼族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耕作種植了1300多年, 在都市人看來, 作為世界遺產的哈尼梯田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其實這片梯田是當地人“靠山吃山”發展出來的世界奇觀。

由於這裡地形狹窄, 當地無法使用大型機械和現代化工具, 只能依靠人背馬駝、水牛犁田的形式進行耕作。 他們以最為淳樸的方式在守護著這方“世外桃源”。

歎為觀止的世界遺產卻是一個矛盾共存體

“世外桃源”的堅守者有著走不出的困頓

儘管哈尼梯田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貧困的陰影並沒有遠離哈尼人的生活。 一方面, 哈尼的自然和綠色是今天已經陷入工業和技術的人類所推崇和羡慕的;但另一方面, 哈尼人賴以生存的梯田頂多只能讓哈尼人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些“世外桃源”的守護者們, 依然有著走不出的困頓。

這裡的物產,主要是一種被當地人稱為“紅瑪瑙”的紅米,因為珍稀而倍加珍貴,當地人除了產婦,幾乎從來都沒敢奢望自己也能吃上一口。

這種當地獨有的珍稀物種,生長週期長達180—210天,4月插秧,到11月才能收割,比一般的東北米還要多生長40—60天。而且一年僅生產一季,畝產量只有三百公斤,所以每一粒穀子都是濃縮的精華。

年輕的“世外桃源”人都在嚮往著外面的世界,

在困頓中堅守“紅瑪瑙”美味的人越來越少

普通大米的生產主要是灌溉、插秧、打農藥、機器收割、打穀子幾個過程,而哈尼梯田紅米的耕作卻要經過挖頭道田、修水溝、犁、耙、施肥、鏟梗、修梗、造種、泡種、放水、撒種、薅草、拔秧、鏟山梗、割谷、挑谷、打谷、曬穀等二十幾道程式,保留了原始農耕的操作,因此也被列入有機產品認證。

正是因為這種複雜而原始的耕作環境,正是因為這種“入不敷出”的產量收成,這片如詩如畫的土地再也留不住當地年輕人的鄉愁,村子裡難得有年輕人的身影,更多的是留守兒童和老人。村子裡種植紅米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紅米的種植面積越少越少,紅米的產量也在年年遞減。

如今,在“世外桃源”深處的尼美村,只有一些老者還在困頓中堅守著這種美味。但這種日漸稀缺的物產,真不知道還能持續多久。

這裡的物產,主要是一種被當地人稱為“紅瑪瑙”的紅米,因為珍稀而倍加珍貴,當地人除了產婦,幾乎從來都沒敢奢望自己也能吃上一口。

這種當地獨有的珍稀物種,生長週期長達180—210天,4月插秧,到11月才能收割,比一般的東北米還要多生長40—60天。而且一年僅生產一季,畝產量只有三百公斤,所以每一粒穀子都是濃縮的精華。

年輕的“世外桃源”人都在嚮往著外面的世界,

在困頓中堅守“紅瑪瑙”美味的人越來越少

普通大米的生產主要是灌溉、插秧、打農藥、機器收割、打穀子幾個過程,而哈尼梯田紅米的耕作卻要經過挖頭道田、修水溝、犁、耙、施肥、鏟梗、修梗、造種、泡種、放水、撒種、薅草、拔秧、鏟山梗、割谷、挑谷、打谷、曬穀等二十幾道程式,保留了原始農耕的操作,因此也被列入有機產品認證。

正是因為這種複雜而原始的耕作環境,正是因為這種“入不敷出”的產量收成,這片如詩如畫的土地再也留不住當地年輕人的鄉愁,村子裡難得有年輕人的身影,更多的是留守兒童和老人。村子裡種植紅米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紅米的種植面積越少越少,紅米的產量也在年年遞減。

如今,在“世外桃源”深處的尼美村,只有一些老者還在困頓中堅守著這種美味。但這種日漸稀缺的物產,真不知道還能持續多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